#创作挑战赛#

同治八年,一个太监的尸体出现在了人来人往的市集之中。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尸体的裤子不翼而飞,而此举的目的却只是为了向大家证明一件事,那就是他确实是个真太监,和当朝的皇太后是清白的。

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需要官府费尽心思做这些呢?

你还真别说,这太监确实是号响当当的大人物。

他名叫安德海,又称小安子,一生深得慈禧太后的器重和喜爱,是她跟前一等一的大红人。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把持朝政,是当时清朝廷的实际统治者和掌权者。

她原本是咸丰帝的妃嫔,因为诞下了咸丰帝唯一的儿子同治帝,母凭子贵,在咸丰帝驾崩后,依靠着年幼的儿子当上了皇太后,与咸丰帝的皇后慈安并称东西两宫太后。

慈禧眼前的安德海是怎么死的(安德海为何而死)(1)

而这个安德海,在八九岁时净了身,于咸丰年间入宫,并且很幸运地得到了在御前伺候的机会。

由于安德海聪明伶俐,很会来事,所以在咸丰帝面前也很受宠。在咸丰帝去世后,他选择倒向慈禧这一边,并在慈禧扳倒八大顾命大臣这一计划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咸丰十一年,正值壮年的咸丰帝在承德行宫病逝。

他留下遗命,皇长子载淳继承帝位,并选立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幼主,主持政务。

身为皇长子的母亲,此时还只是懿贵妃的慈禧却并不满意这个安排。她对朝政颇有野心,并不安于在后宫当一个养花养鸟的清闲皇太后,因此准备联络咸丰皇帝的异母弟弟恭亲王奕訢,暗中发动政变,夺取八大臣手中的大权,彻底推翻咸丰帝留下的遗命。

虽然她是未来皇帝的生母,但这并不代表她可以为所欲为,可以随意忤逆咸丰帝的旨意,挑战八大顾命大臣的权威。

据说,就在这个紧要关头,安德海主动站出来,表示愿意为慈禧到北京去联络恭亲王奕訢。

被八大顾命大臣困在行宫的慈禧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选择相信安德海。

慈禧眼前的安德海是怎么死的(安德海为何而死)(2)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安德海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潜回京城,顺利地联系到了恭亲王奕訢,帮助慈禧扳倒了八大顾命大臣,将咸丰帝临死所有的安排都给推翻了。

大权在握的慈禧开始了垂帘听政的生涯,手上的权力不断增大,而安德海的权势地位也跟着水涨船高,很快扬名于前朝后宫。

在慈禧面前得宠的安德海很快开始飘了。他仗着自己是慈禧面前的红人,有时候甚至连同治皇帝都不放在眼里,还经常在慈禧面前打同治皇帝的小报告,为日后埋下了意想不到的巨大隐患。

同治八年,在宫里嚣张惯了的安德海开始不满足宫内单调重复的生活,一直想着到宫外去游玩一番。

正巧那时候同治帝要准备大婚典礼,于是安德海再三请求慈禧太后派他出宫置办婚礼所用之物。

有了太后的支持,安德海带着一班随从,大摇大摆地离开了北京城,一路上贪污敛财,吃喝玩乐,生怕沿途的百姓和官吏们不知道他安德海出宫了。

但此时沉浸在欢乐中的安德海并不知道这一次的作死有多严重。

早在顺治帝时,因为有明朝太监专权的先例,所以清朝对太监的管理一直非常严格。

不仅不允许他们干涉朝政,更不允许他们私自出宫或是离开京城。

这条规定后来成为了清朝历代皇帝所恪守的祖宗家法,得到了十分严格的贯彻和执行。

安德海虽然自称得到了慈禧的首肯,还以钦差自居,但并未携带任何公文,而且朝廷也并未下达任何相关的通知。

因此在路过山东时,有个知州就对他的行为感到不可思议,于是立即将此事上报给巡抚丁宝桢。

丁宝桢早就对安德海的所作所为有所耳闻,心里对此颇为愤慨,于是立即写了一道密折奏报此事,痛斥安德海一路以来的种种不法行径。

八月二日,安德海被押往济南由丁宝桢亲自审讯。

八月六日,丁宝桢接到由军机处下发的密谕,表示安德海是擅自离京,应按祖宗家法处置,以儆效尤。

八月七日,丁宝桢奉旨将安德海就地正法,结束了一代大太监的一生。

慈禧眼前的安德海是怎么死的(安德海为何而死)(3)

因为之前一直有传闻称安德海是假太监,和年轻守寡的慈禧有暧昧关系,所以在安德海死后,官府不得不亲自查验他的太监之身,并将他的尸体放在闹市中,告诉百姓们他确实是个真太监。

但不管安德海是真太监还是假太监,他在慈禧太后面前得宠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安德海被丁宝桢奉旨捉拿并斩杀的时候,大家都很疑惑,为什么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不站出来为安德海说情呢?

从头到尾,慈禧太后几乎没有任何表态,甚至有传言称诛杀安德海的命令是慈安太后和同治皇帝下发的。

慈禧太后要么是不敢和这两个人公开叫板,要么就是觉得不值得如此。又或者是事发突然,她根本还来不及做出反应,被抓不过五天的安德海就人头落地了。

毕竟对于慈禧太后来说,安德海再得宠也不过是个奴才,后宫里最不缺的就是他这样的奴才,不然就不会有后面更有名的大太监李莲英了。

为了一个太监,往自己身上揽嫌疑,得罪自己的儿子,给天下人看笑话,那实在是不值得。

安德海这一生,成也慈禧,败也慈禧,真真是可悲啊。

慈禧眼前的安德海是怎么死的(安德海为何而死)(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