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依据思维型课堂构建理论,借助交互式电子设备(一体机或白板)来辅助教学,实现对知识的多角度的展示和分析;利用平板电脑构建智慧课堂模式,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利用教师个人微信公众号作为学生的学习空间,发布多媒体视频作为补充作业,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利用微信班级交流群进行分享、讨论,实现师生、学生互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助力课堂,创设语言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多角度地使用信息技术助力英语课堂教学,创造新型的思维课堂。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法教学;思维型课堂
认知水平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前三个为低阶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思维形式,解决不同种类的学习问题, 最终达到高阶思维的养成。《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版)》要求语法教学要结合交际语境,将语言的结构形式、词句意义和交际功能结合在一起来进行教学。而传统语法教学课堂多以教师讲解语法规则为主,结合具体语境的语法教学相对缺乏,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条文,不能灵活运用。比如,过度讲解语法规则,忽视了语法在语境中的运用;通过语法翻译的方法,忽视了思维情境;过多地注重机械训练,忽视语言的交际功能。随着信息化2.0 时代的到来,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语法教学也随之产生了较大的变化。新技术、新媒体的出现,为学生探索、发现、参与、实践提供了更多鲜活生动的形式。在语法教学当中,教师应结合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将语法的形式、意义及运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并将语法运用于听、说、读、看、写的实践活动中来,将学生的认知水平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换。本文以过去分词作状语一课为例,阐述在高中语法教学中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英语语法思维型教学课堂。
本节教学内容为高中英语教科书(人教版)必修五第三单元过去分词作状语的用法。本节课旨在通过对课文的复习,对该语法进行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及应用。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为引导学生发现、理解、掌握过去分词作状语的用法,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和语境中准确、灵活地使用过去分词。
一、微课导入、创设情境,唤醒学生的感性认知
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课堂容量较大,课程内容相对枯燥,尤其在语法专题课中,情境的创设也是一个难题。一节课的导入形式直接关系到能否快速激发学生兴趣,将学生吸引到课题中来。通过视频导入,创设情境。视频内容取材于学生身边的事物,以接近真实生活的形式来创造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丰富学生语言素材,继而形成新的知识建构。视频讲解以分词作状语的形式为主。
通过例句的设置,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更加真实的情感体验,唤醒学生的感性认知。这一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低阶思维中的记忆功能。学生通过识别、回忆,提取所需信息。以低阶思维活动导入课程,为后续的高阶思维活动搭建支架。
二、思维导图、增强记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结合视频中的句子和课文中出现的高一阶段已经学过的现在分词作状语的句子,让学生们观察、回忆并讨论现在分词作状语的用法。请同学将讨论结果在电子白板上进行展示,描述现在分词作状语的主要特征。该任务仍需要学生回忆已有知识,属于低阶思维活动。之后,学生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学习过去分词作状语的用法,通过对比、区分、推断的形式总结后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了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被调动了起来。首先对课文中选取的例句进行详细分析,然后给出另外的两组例句,让学生按要求改写并讨论规则。同样利用白板进行展示。分析过程中,协助学生形成语法知识体系思维导图。
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性、发散性思维;利用白板制作思维导图简洁方便、条理性强;教师可以全面、有层次地讲解语法内容。学生将机械记忆上升至图形记忆,将抽象的讲解具体化,提高了记忆效果。另外,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导图形式快速准确记录教师所讲内容,有效标记重点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从思维形式的角度来看,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进入了高阶思维层次,而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则使这种思维形式以具体的形式展现出来。
三、精准教学、阶段反馈,检测学生运用能力
为了解全体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向学生推送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作状语的练习题。(本节课利用*课堂系统推送)通过教师端,可以观察到错误较多的两个题目,均为学生对被动形式表主动的用法(be dressed in/be seated)掌握不足,由此,补充讲解了被动形式表主动的短语,并再次选择了相关试题推送。传统教学中,教师难以及时精准掌握全体学生的答题情况,这就导致了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不能实现精准化指导。而利用智能测评的方式向学生推送试题,教师端可自动生成学生答题报告,得到学生们答题的数据,整个过程,免去了教师阅卷的时间,当堂反映出存在的问题,通过数据报告,教师获得明确的教学指导。这种方式有很强的交互性,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反馈信息,与学习者进行智能化的互动。这个过程,也是教师对学生实行思维监控的一种方式,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阶段性反思,使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或方法进行调整。
四、视频情境、培养技能,提高学生思维水平
通过前面的低阶思维和高阶思维互动之后,下一步教学活动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示范:用分词作状语展示“My daily life”。利用生活中使用新科技的相关图片,展示“我的一天”。如早餐奇遇支付宝红包支付早餐、偶遇切面包机器人、加入微信语音学习群、上手机直播课,由此引出讨论话题:“What will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 ”向学生展示视频《未来的交通工具》,学生观看后,完成填空练习。并请同学们使用练习中的句子,连句成篇,为视频设计一段讲解词。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版)》将语言技能目标由原来的四种技能改变成听、说、读、看、写五种技能。视频的使用,也是对“看”的技能的培养。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虚拟的未来场景,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说和写,给学生全新的视觉体验,激活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思路,增强师生的互动性。
五、人机互动、作品展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传统课堂中很难实现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现场展示, 而由于新媒体的出现,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如希沃授课助手、高拍仪等),将学生作品上传至大屏幕,展示学生作品,让其他同学更直观地欣赏优秀的作品。作品的展示,可以给学生带来成就感。使用投票功能, 可以对学生作品客观公正地进行评价,也给学生们创造了一种“我是阅卷老师”的情境体验,让学生从教师的角度去评判一篇文章,使学生对什么样的文章是一篇优秀的文章有更加具体的概念。评价属于思维水平的第五个层次,通过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在微信群里分享。写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是思维水平的最高层次,通过前面各项任务搭建支架之后,学生可以较为容易地实现这一目标。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学习空间这种形式,也给了学生达到这个目标的动力。
在教学中,笔者把个人的微信公众平台设计成一个供自己学生乃至更多英语学习者使用的学习工具,为学生提供多模态的移动学习微资源。这种方法可以辅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听、说、读、看、写的移动学习,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热情和综合能力。结合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平台给学生布置作业,一方面,迎合了学生的喜好,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完成任务,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 将学习延伸至课后;另一方面,可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手机,将之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
无论是语篇教学还是语法教学,都应注意学生的学习策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引入英语课堂,给英语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真实语境,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从不同的思维阶段给学生搭建学习支架,以达到思维的最高层次。同时,信息技术的使用优化了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变得完美而简单。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学生学到了新知识,培养了新能力,获得了成就感,学生学会了主动探究,学会了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转载于:《数字教育》2020年第3期(总第33期)实践案例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