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投资者已经好久没有看到行业方面的实质利好了,于是在9 月 26 日,财政部发布《金融企业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的消息放出来的时候,整个板块开始亢奋,当天“暴涨”1.41%。别纠结,对于银行这么大的盘子,这个涨幅真的不小了。

我仔细瞧了瞧这个新规,发现条款细则还是比较多的,对于拨备这块儿的要求反而不是重点,调整了很多原来金融企业财务规则的内容,而且增加了在预算管理、投资管理、考核评价、资本金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出台新规的目标是要规范银行业近期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对这个拨备方面的要求只是顺势而为,并不是专门要求银行来释放利润的,我觉得市场是有些过度解读了。

我们详细看看关于拨备的这个新规,第79条提出“金融企业原则上计提损失准备不得超过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2倍,超过2倍的部分,年终全部还原成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意思就是以后的拨备覆盖率不能高于监管标准的2倍,那么监管标准到底是多少呢?其实目前我们对拨备覆盖率的监管是一行一策,区别对待的,那些资本充足率高、不良偏离度低的银行(意味着不良贷款的认定比较严格,风险抵补能力强),可以将监管标准从150%降低至120%,所以我们的监管指标的范围实际是120-150%。那么2倍就是240-300%。具体是参考240%-300%的标准,还是一刀切式的给定300%,还有待后期正式稿和细则下来的时候才能知晓。本文讨论就暂时先以300%为标准吧。

拨备如何影响当期利润(超额拨备能否释放利润)(1)

以隐藏利润的“惯犯”招行为例,现在的拨备覆盖率是394%,第三季度马上要结束了,这个指标妥妥的突破400%了,肯定超标,那么招行未来只有一条路可以走,就是加速释放利润。看起来招行在短期一两年的报表数据,尤其是净利润以及净利润增速这一块儿将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这对其估值水平的提高似乎是有实实在在的好处的?

招行的情况代表了全部银行业吗?别急,继续往下看。

到2019年第二季度,上市银行里拨备覆盖率超过300%的有宁波银行的522%、常熟银行的454%、南京银行的415%、招商银行的394%、上海银行的334%、青农商行的308%。我们发现一个规律,就是除了招商银行,都集中在江浙一带的城商行里面,最多连带一个山东发达地区青岛的小农商行。所以这几家拨备覆盖率高,其实是有一些特殊性的,占整个银行业的规模根本就不大,甚至可以说影响是很微弱的。四大行、邮储、交行、各个股份行,大部分城商行、农商行,他们的资产规模占到全国商业银行的95%以上,他们的拨备覆盖率根本达不到300%的标准,而且有的还差的远,连200%都达不到,谈何要求整个行业释放利润呢?

所以我觉得这个新规的征求意见稿,就是一个规范性的政策,防止以后不同银行随意调节报表导致财务数据失真,便于监管。

具体到上面的6家银行,如果利润加速释放,是否都是利好呢?也不见得。对于上海银行这样的破净股,多分红当然可以提振股价(因为回报率的公式摆在那里的)。对南京银行这样的处在1PB附近的也算是个好消息。但是对于招行、宁波银行这样的1.6PB以上的,真的算利好吗?不见得,可能是个短期利好,但长期利空的政策,因为要提前透支未来的增长潜力了。

况且这个政策如果不搭配对不良贷款认定和不良率的统一监管,那么各家银行随便调整一下不良,比如像农业银行这样的把逾期20天以上的全部纳入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马上就下来了,有意义吗?完全没有。

所以YY还是适可而止。

银行的利润就在那里,不多不少。银行的投资价值就在那里,不高不低。

理性客观面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