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角灯、活计、织锦诰命,这三项文物,曾不被老古董商所重视,只是在前门大街的挂货铺里经营可是,这些文物的艺术价值不低,有的则具有考古价值,不应小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恶官假传圣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恶官假传圣籍(牛角灯活计织绵诰命)

恶官假传圣籍

牛角灯、活计、织锦诰命,这三项文物,曾不被老古董商所重视,只是在前门大街的挂货铺里经营。可是,这些文物的艺术价值不低,有的则具有考古价值,不应小看。

1.牛角灯是北京独有的特殊工艺美术品,始于永乐年代,继而连绵不断制作,直到1940年以后,逐渐失传。

制作牛角灯的主要原料是牛犄角。制作方法是用刀把牛犄角削成极薄的薄片,用微火烤将众多的牛角薄片拼对联结起来;再做成各种形状,扁圆形,直径2尺,小高桩或带梭的居多。灯的下端中间有蜡托,可供点大蜡烛。牛角灯的里层画有人物、山水、龙、福寿字、五蝠捧寿等各种图案,画工细腻淡雅,色采谐调优美,富有北京艺术韵味。这种灯的特点是光色柔和不刺眼。每年灯节,北京的大户人家选用牛角灯,悬挂庭院,欣赏观看。

牛角灯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受国外人士来京游览者的赏识,他们出高价购买。旧的牛角灯买光,则由北京崇外花市大街的几家手工作坊,制作新牛角灯,前门大街挂货铺销售。外国朋发特别珍惜牛角灯,他们买到牛角灯,体形大又不能折迭,就跑到大饭馆子去买蒸饭、菜用的“大圆笼”。用大圆笼装牛角灯,运往自己的家乡。问他们为什么这样看重牛角灯?他们回答说:“回到自己的家乡或城市。把牛角灯挂在庭院或室内,是别有情趣!它能使我们思念古老的中国和美丽的北京。因为它具有中国北京的特色。”

2.活计也叫“荷包”。原来北京还有东西荷包巷,那里专卖“荷包”。荷包巷在正阳门箭楼后,城楼前的瓮城中空隙地的东西两侧,商贩群集那里卖“荷包”。

“荷包”原是清代时人们随身携带的绣花小囊,用以装零星财物,有绣花表囊、眼镜盒、扇套、香囊、钱褡裢、扳指套、首饰盒等等。古玩行人将这些小零碎,统称为活计。这些小零碎,由于绣工精细美观,曾是清代官员系于袍褂之外的装饰品。这种小巧美观的装饰物,有的却是皇上、太后赏的。清代的皇帝、太后用这些小玩艺,赏赐给大臣及其眷属,则成为贵重的奖赏品。

“荷包”上都是用彩色线,使用各种不同的针法,绣出各种花卉、人物、动物、景物、八仙人、八宝、福禄寿、博古等美丽的图案。作工精致,色彩绚丽、形象生动、层次清晰。“荷包”上的刺绣,有湘绣、蜀绣、苏绣、京绣和顾绣之分。其中以顾绣为最佳。顾绣不是指地区而言,乃是清代时期,上海有位顾玉兰绣花女艺人,她绣出的人物花卉生动而富有诗情画意。顾绣稀少而珍贵,湘绣次之。

清室覆没,在建立东西火车站时,拆除了瓮城,荷包巷也不存在了。一些小零碎绣货,则由前门大街挂货铺经营销售,取名“活计”。民初时,北京居住的一些官宦之家,将珍藏几代的皇帝御赏之绣花荷包,卖给古玩商贩,古董商赚大钱。买时不值数文,卖给外国人,只要向他们说明,这是皇上赏给大臣之御踢品,他们可出上百银元收买一件荷包。

已被淘汰或正在淘汰的绣货,由卖小荷包而转为复兴。挂货铺卖的“活汁”,引起外国人对中国绣货的兴趣,绣衣商人将收进来的绣衣、绣片拿给外国人看,外国人出高价收买。很快传开,有人在西湖营开设字号,专营旧绣货,业务发达,赚钱多,1921年前,西湖营成了著名的“绣货街”。

3.织锦诰命。古董商称织锦诰命为诰命。织锦也叫织文。中国发明织锦很早,桀纣之时,妇女“锦绣文绮”。织文,就是用各种颜色的丝,相错而织花纹或文字。

诰命。我国自隋唐以来、帝王授官、封赠的命令称之为“诰”。诰命,就是皇帝赐爵或授官的诏令。明、清制度,一品至五品,以诰命授予,五品以下用敕命授予。《红楼梦》第13回中有段话:“只是贾珍虽然心意满足,但里面尤氏又犯了旧疾,不能料理事务,惟恐各“诰命”来往,亏了礼数,怕人笑话……”这段话中的“诰命”,是指受有封号的贵妇。而我们研究的诰命,是一种实物,织锦诰命,可以说是用丝织成文字的“任命书”、“委托状”。

明代的诰命是比较细的织锦,绣有花纹和正楷汉字的彩色丝织物。约一市尺宽、二市尺长,上端有绒头和丝绳,可以挂起来;下端有玉轴,可以卷起来。清代的诰命与明代的相同,只是加了一行满文。道光以后的织锦质量较粗糙。

北京是明、清两代之故都,两个朝代的官僚后裔,居京者较多。有的官僚后裔成了纨绔子弟,北京人管他们叫“秧子”,有专门“架秧子”的人。“秧子”是游手好闲,什么也不会,就是吃喝玩乐,也要“架秧子”陪伴。“秧子”没辄了,“架秧子”的人也就离开了他。当他们贫困潦倒时,家里的什么东西都卖,拿着先人的织锦诰命,天不亮跑到东晓市去卖,弄个块八毛钱混日子。有的人是站在家门口,把织锦诰命卖给“打鼓的”。“打鼓的”,是手拿小皮鼓,边走边敲,挑个小挑子,走街串巷,收买旧物的。

古董商从东晓市和“打鼓的”手里和摊上,收购织锦诰命,也有从王府、宅门里买到的。买到手后加以装修或配硬木框。一件明代织锦诰命,可卖到200银元,大部分是经挂货铺卖给外国人。有的外国朋友觉得很新奇,他们认为,中国皇帝颁发的“诰命”太珍贵了,为什么官员的后代把它卖掉,感到奇怪。有人还开玩笑说:“我买了织锦诰命,拿回国去,告诉大家,中国皇帝委托我当大官了,”

4、缙绅。缙绅也称荐绅,亦作“搢绅”,是指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而言的,也是官宦之代称,说某人是位缙绅,就是说这个人是位官。《荀子·礼论》:“缙绅而无钩带矣。”《晋书·舆服论》:“所谓缙绅之士者,搢笏而垂绅带也。”《说文》:“搢、插也,绅、大带也。”古代官员插笏于绅带间。笏是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板制作,也叫手板。手板上可书写文字记事,面见皇帝时,奏事的“简要提纲”写在手板上,防止错乱。历代大臣所用过的绅和笏,都属古董文物,古玩铺或挂货铺里曾经营过。

《缙绅录》是一种书刊,很可能是我国最早的刊物。清代康熙以来,逐年由书坊刊行《缙绅录》。书刊详细记载朝廷内外官吏的姓名、籍贯、出身,即秀才、举人、贡生、进士、状元等出身。因为每年都有官吏的擢升、贬黜,所以每年都出刊发行,是一本清代官场流行的职官姓名录。清代大小官员和进京会考的举子,都需要这本书刊,故颇流行。至1912年,清廷覆末时,而停刊。

缙绅局是专门卖《缙绅录》的商号。光绪10年(1885年)在琉璃厂开设一家缙绅局,字号“荣禄堂”,是由咸丰进士、光绪的户部左侍郎孙诒经书写。孙诒经是位顽固派,他反对设银行、开铁路。

荣禄堂接触官场,光绪年间生意兴隆,到了民国只经营些旧书了,1925年歇业。老掌柜名叫了蕴卿,河北东鹿人,他开的缙绅局取字号荣禄。“蕴卿”和“荣禄”同他经营《缙绅录》是巧妙相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