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经历过两次被废之危机民国初年,孙中山、鲁迅、胡适等知识分子认为:中国之落后,源在教育之落后;而教育之落后,又在于汉字之难写难认,不利于教育普及君等认为:欲强国,必先普及教育;欲普及教育,则必先废除汉字是故,从清未民初到1949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是无数有识之士从事相关研究,出台了不计其数的汉语拼写方案其中较有影响的,是瞿秋白先生在前苏联语言学家帮助下制定的一套拼写方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汉字差一点被灭亡?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汉字差一点被灭亡(汉字经历过两次被废之危机)

汉字差一点被灭亡

汉字经历过两次被废之危机

民国初年,孙中山、鲁迅、胡适等知识分子认为:中国之落后,源在教育之落后;而教育之落后,又在于汉字之难写难认,不利于教育普及。君等认为:欲强国,必先普及教育;欲普及教育,则必先废除汉字。是故,从清未民初到1949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是无数有识之士从事相关研究,出台了不计其数的汉语拼写方案。其中较有影响的,是瞿秋白先生在前苏联语言学家帮助下制定的一套拼写方案。

民国时期,军阀混战连年,随之日本入侵。国民政府无暇顾及汉语拼音化之事,故这次汉语书写罗马拼音化之事,只能处于研究阶段。汉字也因此度过了第一次被废之危机。

时至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已开始进入信息化时代;然汉字输入计算机的问题还没得到解决。是故,彻底废除汉字之事又再次被无数“爱国者”提上议事日程。当时几乎整个国际社会断言:不走汉语罗马拼音化之路,中国将永远落后于西方。

1983年,山东的王永民先生发明了“五笔字形”输入法,用此法将汉字录入电脑的速度,远超任何表音文字;随之,中国得以顺利进入信息化时代。汉字又得以逃过一劫。

王码五笔发明前,汉字输入用的是千奇百怪的大键盘,键少者近百,重码特多。键多者数百,重码虽有减少,然而键盘却有写字台那么大。王码五笔不仅能用普通洋键盘输入汉字,且输入速度非常之快。用普通键盘输入汉字,最关键的是王永民先生为之发明的汉卡。现在凡需要使用汉字的电脑,在主板上都集成了汉卡。虽然现在用五笔的人少了,然而拼音的半拼、联想等输入法,都是基于汉卡而发展起来的。是王永民先生救了汉字。

民国之时,汉字虽未被废,然而鲁迅、胡适等在新文化运动中发起的白话文运动,结束了“书面语”与“口语”使用两套语言体系的局面。在此之前“书面语”用的是古汉语,又叫文言,“口语”则是另一套与“书面语”差别越来越大的语言体系。时至汉代,华夏“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别已很大了。关于文言,郭沫若先生在其自传体小说《少年时代》中有一段戏言,给“文言”下了个非常确切的定义——“少时到学堂读书,老师用四川方言给我们讲解古代言”。书面语与口语采用的是两套语言体系,这样的语言文字环境,极不利于教育之普及。再者,用文言来描述现代科技,困难也非常之大,更没有这个必要。

清未民初,蔡元培、鲁迅等学者用文言文写过不少介绍西方科学、艺术的文章。《鲁迅全集》第一卷就是鲁迅先生青年时代用文言所写的作品,其中大部分作品是介绍西方科学、艺术的。如果把这些文章给今天的中学生看,学生会觉得非常之累,阅读兴趣应该不会很大。

试想,如果我们今天用文言来书写中学物理教材,其教学的难度会有多大?故,在新文化运动前,阻碍教育普及的不是汉字,而是与口语差异甚大的文言。

白话文的推广,为在中国普及教育,让普通老百姓学习现代科技,做了文字方面的必要准备。

汉字难写难认是实。20世纪50年代,在老一辈无产阶的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我国文字工作者顺利完成了汉字简化工作,与此同时又完成了“(罗马)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至此,汉字的书写简便了,汉字的读音规范了。中华民族的腾飞也因此开始起步了。

汉字难写难认,然而其优点又是其它任何表音文字所不具备的。

贵州盘县二中:毛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