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日战争几周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节)(1)

儿童团员们庆祝四·四儿童节(1944·河北安平县)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的儿童节是四月四日。1931年3月7日,由中华慈幼协会向政府申请,经国民政府教育部研究同意,并制订了相关纪念办法,下文命令各省、市、县教育厅局照此执行。1932年4月4日,全国各地都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庆祝第一个儿童节的到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尽管环境非常艰苦,但是全国各地照样举行儿童节庆祝活动,内容大多是围绕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

毛泽东为儿童节题词

纪念抗日战争几周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节)(2)

纪念抗日战争几周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节)(3)

在陕甘宁边区及敌后抗日根据地,我党十分重视儿童工作,从团中央到地方各级团组织,都设立儿童局,领导儿童团工作。毛泽东非常关心边区儿童的培养和教育。在延安时期,他多次为儿童工作题词。1938年6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创办了一份石印的4开小报《边区儿童》,目的是为了教育引导孩子们在战争环境中茁壮成长。毛泽东得知后,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亲笔为这份儿童小报的创刊题词:“儿童们起来,学习做一个自由解放的中国国民,学习从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争取自由解放的方法,把自己变成新时代的主人翁。”1938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延安柳林村建立了“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即延安保育院,目的是为了保障抗日根据地的孩子们健康成长。毛泽东专门题字两副,“好好的保育儿童”;“为教育后代而努力”。毛泽东的这些题词,既体现了他对儿童工作的重视,又体现了对儿童工作者的严格要求。

毛泽东对儿童工作的关心还表现在儿童节上,他曾三次为“四四”儿童节题词。1940年4月4日,毛泽东专为儿童节题词:“天天向上”。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新中华报》于4月12日以醒目大字发表了这个题词。1941年4月4日,陕甘宁边区政府举行第十届儿童节庆祝活动,毛泽东题词:“好生保育儿童”,并发表在4月13日的《新中华报》上。1942年4月,延安纪念儿童节时,毛泽东特地为《解放日报》题词:“儿童们团结起来,学习做新中国的新主人。”这三次题词,体现了毛泽东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

陕甘宁边区的儿童节

纪念抗日战争几周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节)(4)

一首《四四儿童节》歌曲

“抗日儿童团,爱国好少年,努力学习为抗战!机动灵活撒传单,快速行动把情报传,救护伤员勇敢上前线。抗日儿童团,为打日寇做贡献,抗战胜利把国建、把国建!”这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流传在边区的儿童团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和边区政府,每到“四四”儿童节,孩子们唱着这样的歌曲,举行各种活动,展示自己的力量。

每年的儿童节,儿童团都要举行大检阅,检阅学习成绩、野外演习和游戏等,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

1940年4月2日至6日,陕甘宁边区举行隆重的儿童节纪念活动。《新中华报》1940年4月12日刊登了一篇“四四”儿童节纪念大会特写《成立了儿童营》,文中说:“这群孩子们开到延安来后,这几天延安简直成了孩子们的世界。边区各地的孩子们,从四岁到十五六岁,被他们的教员率领着,用两条小腿,爬着山,过着河,冒着西北高原上的大风沙,走过了长长的路程,赶到延安来。”来自延安保育院小学部和安塞、延川、延长、固林、安定、延安等县市的600多名儿童参加了纪念活动。在大会上,成立了儿童营,组建了总指挥部,15岁的刘德才被选为总指挥;600个孩子编为六个大队,过着有组织、有严格纪律的军营生活。4月2日晚饭后,孩子们在窑洞里举行政治测验,他们将平日里的学习和思考,几分钟内写在一张纸上,并评选出成绩优秀者。3日下午,他们在一个长满嫩草的山坡上召开座谈会。吴克仁报告了晋察冀边区儿童工作情况,讲了那里的儿童团杀敌人、捉汉奸的很多故事;在西北青救会工作的小同志汪导海报告了晋东南儿童工作情况;报告后大家又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在活动期间,儿童团员们举行健身操、棍棒操和队形转换、刺枪、劈刀、投手榴弹、拳术等军事项目表演;五个孩子在表演秧歌时,突然走上主席台,献出一张画像《毛泽东同志与儿童》,给人们一个惊喜,一个孩子还高声朗诵了献词,陈云代表毛泽东接受了画像;有的孩子还向毛泽东献出从家乡带来的大红枣、花生等土特产。还举行了儿童文艺晚会、游艺运动会,放映电影;评选奖励了模范儿童和劳动小英雄等。这次庆祝活动非常隆重,除了儿童之外,还有几百名大人也参加了活动,陈云、孟庆树、张邦英、冯文彬等边区领导人还在大会上与儿童开展互动。

当时在延安等抗日根据地还流传着一首《抗日儿童团歌》:“月儿弯弯,星光闪闪,我们都是儿童团。站岗放哨,又当侦探,盘查行人捉汉奸。鬼子来了,我们就跑,跑到八路去报告。领着八路,拿着枪刀,杀退鬼子,家乡保。”陕甘宁边区的儿童全部动员起来了,积极参加抗战,查路条、送情报、演文艺节目。曾经到延安采访的华侨女记者黄薇在战地通讯中写道:“途中遇到不少站岗放哨的‘小哨兵’,他们有的站在道路的叉口,有的站在不令人注意的地方……看见远处来了生疏的人,他们便停止游戏,注意来人的一举一动。”

岭南儿童致信八路军

纪念抗日战争几周年(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节)(5)

《新中华报》上刊登的广东省新会县1440名儿童与八路军来往书信

1938年儿童节,广东省新会县1440名儿童给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八路军总指挥朱德暨将士们写了一封信,对浴血奋战的八路军表示敬意。八路军政治部代为朱德回了信,对新会县的小朋友表示感谢,并提出了一些希望。经八路军政治部同意,往来书信内容刊登在1938年5月5日的《新中华报》上。

从信的落款上看,此信是广东省新会县二小和平山小学等六所小学校在联合庆祝儿童节大会上,1440名儿童联合写的。新会平山小学是由爱国华侨冯平山先生于1917年出资创办。民国时期的儿童节是4月4日,是由中华慈幼协会于1931年3月7日提出申请,民国政府教育部批准,于1932年4月4日开始实施。之后,全国各地每年4月4日都要开展活动庆祝。

新会县儿童之所以给八路军写信,是因为被八路军在前线英勇抗战的精神所感动。1937年8月,八路军改编后,即奔赴抗日前线,御敌卫国,并接连取得平型关大捷等几次较大的胜利,开辟了华北敌后战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八路军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事迹获得了全国各界及中外侨胞的赞扬。远在岭南的新会小朋友们也深受鼓舞,所以写信给八路军表达敬仰之情。小朋友们在信中说:“亲爱的将军暨忠勇的战士们!你们抛弃了可爱的家乡、亲爱的妻儿,奋不顾身在飞机大炮夹攻的底下,冒着枪林弹雨,与敌人苦斗,这种为国民牺牲的伟大精神,照耀在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上,真是多么令人敬佩啊!”在信中,全体小朋友们决议,将一些费用节省下来,捐献给战区里的逃难小朋友,努力去做抗日救亡工作。表示在后方决心尽最大力量,不断的帮助八路军抗战。信中最后写道:“我们把骨头敲响自由的钟,把筋肉叠成平等的塔,把热血培养着解放之花吧!”

八路军政治部代朱德总指挥复信一封。在信中,对岭南小朋友们热情和好意表示感谢,并决心用战争的胜利,来报答他们的好意。信中介绍了八路军与日军作战的地区和战略方针。重点介绍了1938年4月取得的晋东南战役的胜利。日军“动员了八个步兵联队及骑炮工辎各种特种兵种,向晋东南之辽县、榆社、武乡做拼命的进攻。可是由于我们有充分的战斗准备,采取了灵活的运动战和游击战相配合的作战方法,指战员的英勇坚决和当地同胞的有力协助下,经过十六天的大小数十个战斗,终于击碎了敌人的九路进攻。敌死伤四千人以上,并毙联队长一名,缴获无算。”回信中还揭露日军的野蛮暴行,介绍了全国抗战的形势,“特别是津浦前线的胜利,为了消灭敌寇企图进攻西北之阴谋,为了挽救欲生不得欲死不能的战地同胞,勇气培增。日寇强盗,终要在我全国同胞的精诚团结,抗战到底的意志下被歼灭。”信中还给小朋友们提出了几点希望:一是鼓励父兄去前线打日本侵略军;二是劝勉不能上前线的老人和妇女努力生产,支援抗战;三是安慰在前方受伤的官兵,为他们唱歌、演戏;四是合起伙来捉汉奸;五是要加倍学习;六是团结起来,建立儿童组织。信中最后勉励小朋友们“加紧你们的工作,努力你们的学习吧!在不久的将来,更盛大更热烈的儿童节,一定在前面等着你们!”

作者:郑学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