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末汉初,有一位女面相师名叫许负,因为预言薄姬和周亚夫而名动天下,被刘邦赏识,封为鸣雌亭侯。许负的事迹,被司马迁收录于《史记》。
(注:1 薄姬:先为刘邦手下大将曹暴豹之妻。曹豹降项羽后,被刘邦所杀。刘邦看上薄姬,纳为嫔妃。2 周亚夫:汉初名将,后官至丞相,饿死。)
《史记·卷四十九·外戚世家第十九》:及诸侯畔秦,魏豹立为魏王,而魏姐内其女於魏宫。姐之许负所相,相薄姬,云当生天子。
《史记卷五十七绎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条侯亚夫自未侯为河内守时,许负相之,曰:“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贵重矣,於人臣无两。其后九岁而君饿死。”亚夫笑曰:“臣之兄已代父侯矣,有如卒,子当代,亚夫何说侯乎?然既已贵如负言,又何说饿死?指示我。”许负指其口曰:“有从理入口,此饿死法也。”
《史记卷一百二十四游侠列传第六十四》:郭解,软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
面相学作为中国道家的一门学问,属于五术(仙、医、命、卜、相)之一“相”中的一个分支。“相”又分印相、命相、人相、家相、墓相。那么面相学自然就是五相之中的人相了。面相学的历史悠久,据西汉戴德《大戴札记》记载:
“昔尧取人以状,舜取人以色,禹取人以言,汤取人以声,文王取人以度。此四代五王之取人以治天下如此。”
说明从远古时期开始,领导层就开始通过观察人的身形相貌、健康状况、表达能力等选拔人才。
唐朝以前的面相师,都是为皇室与达官贵人服务的。直到唐末时期,黄巢之乱,时任国师的杨钧松从皇宫带走大量五术典籍,逃至江西隐居。收两名徒弟,分别传授人相术、地相术,民间才出现风水堪舆师及面相师等职业。并在宋代出现了《麻衣相术》、《许负相法》、《人伦大统赋》、《柳庄相术》等面相学专著。
让我们我们从科学的角度。来扒一扒面相术这门学问的可信度。
我们从阅读中可以发现一件事,所有的文学作品,对人物的描述,一般都会用人物的外貌特征,来体现人物的性格或社会地位。比如描述帝王或头领时,用“龙行虎步、顾盼生威”等;描述奸滑之人时,用“鹰钩鼻三角眼”等;描述小偷小摸之人时,用“头尖额窄,獐头鼠目”等。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人的外貌,与性格或地位有关联这个观念,被人们广泛接受。面相学也正是基于此,而发展成一门学问的。
从60年代开始,美国的心理学家就花了大量时间,研究外貌特征与心理特征之间的关联。通过对90名冰球运动员的研究,心理学家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的面相,确实与他的心理特征有关联,而心理又决定性格。
研究表明,宽脸型的人,更具有暴力倾向。因为面部宽长比值与男性的睾丸激素之间存在联系。而睾丸素浓度的高低,又与人的占有欲和支配欲有关系。
由此可见,“人可以貌相”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但心理学家同时强调,面相只能用来判断人更容易产生什么样的行为,而不能作为唯一和最终结果的依据。换句话来说,人们不可以根据人的相貌,去断定这个人将来一定会怎么样。
因为人的相貌并不是一成不变,会随着心境的改变而改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相由心生”。比如一个人长期充满着愤怒情绪,脾气狂躁,那么他的相貌就会显得凶恶狰狞有攻击性。但他如果能通过一些行为把心静下来,一段时间之后,慢慢的相貌又会变得圆润饱满目光柔和,让人感觉不到攻击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越老显得越慈祥的原因,因为看开了,心境平和了。
关于“相由心生”,有一个典故。据说唐宪宗时期被封为晋国公的裴度,少年时穷困潦倒,有一面相师裴度嘴脸纵纹入口,恐怕会饿死,便劝裴度努力修善,裴度听后依教奉行。后来又遇到那个面相师,面相师看他面相已经完全改变了,就跟他说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裴度便是听了高人指点,断恶从善,修心明智,让本是大凶之相转变为大富大贵之相。
这就说明在中国流行了几千年的面相学,是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老祖宗通过人的相貌,去判断这个人更容易产生什么样的行为。再以此为基础,预测这个人将来更有可能发生什么样的结果。但这些推论,只能给人带来参考,并不能当成最终结果
虽然面相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是加入阴阳五行学说,并以此为根据。推测人的婚姻感情、子女的数量、家庭运气等,就完全没有说服力了。被视为迷信,是有道理的。
尤其是现在有专门的预测网站上,动不动就让人佩戴五帝钱,以起到趋吉避凶的作用,完全就是无稽之谈,骗子行为。
而现实中,竖个写着“看相算命测字”的牌子,蹲坐在公园等地的那些所谓的会看相算命的人,更是不可信。我敢断定,那些人,给他一本《麻衣相术》让他看,有很多字都会不认识
关于面相学,您是怎么看的呢?我是高冷铅笔LK,期待您的关注!#看相算命##迷信##道教文化##运气到底存不存在##“五行说”是传统文化的糟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