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轼有关的西湖美景有哪些(欲把西湖比西子)(1)

西湖(图片来源于网络)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家喻户晓,为人称道,自这首诗之后,将西湖比作西子这一绝妙的比喻也让人津津乐道,这是苏轼所有描写西湖的诗中最出名的一首。

诗中的前两句刚好就映衬了题目中所说的"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写出了晴日下阳光照耀在水面上,微风吹过,水面泛起一圈圈的波纹,一片波光粼粼的景象。然而这晴日之下骤然转阴,竟然下起了雨,"山色空蒙雨亦奇",这雨并不是瓢泼大雨,而是蒙蒙雨丝自天上斜斜飘下,透着这朦胧的雨幕,远处墨色的山变得迷蒙起来,更为雨添了一分奇特。

与苏轼有关的西湖美景有哪些(欲把西湖比西子)(2)

西湖之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西湖在晴雨两种不同天气的表现就好像是美人西施妆面的浓淡一样,无论是浓妆还是淡妆,西施都一样美丽,而无论是晴是雨,西湖也都一样怡人,自然之美最是动人。

与苏轼有关的西湖美景有哪些(欲把西湖比西子)(3)

苏轼(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这首外,苏轼还有一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同样是写的西湖之景,却不再是蒙蒙细雨。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望湖楼,又叫看经楼。位于杭州西湖畔。"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将雨势之大写得恰到好处,诗人并没有写大雨滂沱自天上倾泻而下的情景,反而取了天上、地下两个镜头,天上乌云墨色深重,就好像打翻的墨汁一般,地上水珠在船上飞溅,"跳"和"乱"二字,体现出了雨势的急骤,既有画面,又不禁让人想起"大珠小珠落玉盘"这一错落有致的声韵。

与苏轼有关的西湖美景有哪些(欲把西湖比西子)(4)

西湖雨景(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此急势的雨,最终又是什么走向呢?却是"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一阵风席卷而过,瓢泼大雨就好像被这风吹散了一样,望湖楼下的西湖又变得像天空一样澄澈、平静,将西湖急雨乍停之感写得细致动人。

苏轼的一生,与西湖、与杭州结缘颇深。他先后两次来到杭州做官,面对如此秀美的湖光山色,他前前后后共作诗三百多首,其中描写西湖的就有一百六十多首,还不算离开杭州之后所作的诗,可见其对西湖感情之深。

与苏轼有关的西湖美景有哪些(欲把西湖比西子)(5)

苏轼与西湖之间的情缘,除了大量留存的诗作以外,便是他在任杭州时对西湖的成功治理。

在他第二次到任杭州市,这时的西湖并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水草丰美、湖水澄澈的西湖,反而是湖底淤塞,湖水几近干涸,周围农田得不到灌溉,水中杂草丛生,面对这样的情形,作为杭州知州的苏轼毅然着手治理。

与苏轼有关的西湖美景有哪些(欲把西湖比西子)(6)

苏堤春晓(图片来源于网络)

湖中淤泥太多难以清理,而大量的淤泥清理以后如何堆放又是一个难题。苏轼经过实地考察,了解到湖两岸民众交通不便的现状,便决定将水中清理的淤泥堆在湖中间,形成一个长堤,不仅解决的淤泥堆放难的问题,还方便了湖两岸百姓的出行。他又让人在筑好的长堤上种植花草,远远望去风景如画,变成了西湖著名的景观"苏堤春晓","苏堤"便来源于苏轼。

与苏轼有关的西湖美景有哪些(欲把西湖比西子)(7)

三潭映月(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此之外,因为清理淤泥时湖底挖得很深,为了区分水域界限,苏轼还命人在湖中修了三座石塔,这三座石塔不仅可以标记水位,防洪防汛,同时石塔的设计是中空的,中秋时人们会在里面点上蜡烛,蜡烛的光顺着石塔的五个圆圆的孔映出来,就像天上的月亮一般,就有了后来所说的"三潭映月"之景。

苏轼对西湖的成功治理给当时的杭州百姓生活带来极大改善,西湖遇到苏轼,成就了这两处胜景。而西湖之于苏轼,便是定格在诗作中的那清新雅致的湖光盛景。

与苏轼有关的西湖美景有哪些(欲把西湖比西子)(8)

苏轼(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