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朗朗上口的主题曲《巾帼英雄》回荡在剧场,掌声和喝彩声响彻全场。昨晚,由京剧名家李佩泓、陈少云领衔主演的程派《穆桂英挂帅》阔别10年后再度登上上海大剧院的舞台,献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虽说是“老戏新演”,却依然让不少观众看得心潮澎湃,有年轻观众表示:“不管过去多少年,人们的家国情怀不会变,‘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是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的。”

穆桂英挂帅圆满结束(家国情怀永不过时)(1)

图说:《穆桂英挂帅》演出现场 官方图

梅派经典剧目《穆桂英挂帅》是京剧大师梅兰芳晚年创作的一部重要作品,以程派艺术手法展现穆桂英的风采,是一次大胆的探索。程派《穆桂英挂帅》将原来梅派京剧剧本的8场戏,精简为“报警议帅”、“教子惊变”、“释怀捧印”和“誓师出征”4场,使其结构更紧凑,突出了穆桂英在剧中的核心地位。而原剧中主要唱段如“捧印”中“小儿女探军情尚无音信”、“一家人闻边报雄心振奋”等的经典唱腔被保留,由曾为京剧《大唐贵妃》作曲的杨乃林按程派唱腔特色重新谱曲。

穆桂英挂帅圆满结束(家国情怀永不过时)(2)

图说: 李佩泓版《穆桂英挂帅》 官方图

为让穆桂英的形象更为丰满,李佩泓充分发挥程派演唱一波三折、一唱三叹的细腻行腔和小腔润腔变化多端的特色,一曲“叹杨家”把穆桂英的矛盾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而在名相寇准扣门请帅时,“多年来早已寒心”的一大段唱,则更将其积蓄多年的愤懑、冤屈尽情倾诉出来。最终,依然捧印、出征。

梅派集大成的雍容华贵的非凡气度,程派的委婉细腻一唱三叹,都令观众几十年痴迷不已。在戏剧评论家毛时安看来,流派发展都有一个不断吸收、借鉴,区别于其他流派,同时丰富完善自身的过程。流派的生命在于它不是凝固僵硬的模式,而是不断发展、创新的变化过程。程派《穆桂英挂帅》,让人看到了系统论学说中“1 1>2”的叠加效应。

穆桂英挂帅圆满结束(家国情怀永不过时)(3)

图说: 李佩泓版《穆桂英挂帅》 官方图

当然,京剧内行看的是门道,外行却更多被剧中展现的精忠报国的故事所感染。昨晚,搀着爷爷来看戏的小余就是第一次完整地看完《穆桂英挂帅》,“之前总是听爷爷在放经典的几段唱,并没有看过全剧,今天看完全场还是觉得很震撼的。不论过去多少年,巾帼英雄穆桂英和精忠报国的杨家将,还是能让人振奋和感动。”(新民晚报记者 朱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