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难的是认知自己观后感(有点意思也别当真)(1)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

总算把《迷茫时代的明白人》这本书读完了,读了两遍。

看第一遍断断续续用了大半月的时间,期间不断为其中的精彩论述击节叫好;看第二遍因为有第一遍的印象,只用了两天时间。

入进去,再跳出来,我对这本书有了更客观的评价。如果满分五分,我会给这本书打3.5分。

所以说,一本可看的书至少要读两遍,最好是在短时间内连续读两遍。第一遍正常通读,只要放松地欣赏作者的精妙思想和有趣故事即刻;第二遍读的同时,时不时跳出来思考,最好能记读书笔记。读一章,记一章读书笔记,直至读完。然后这本书就可以束之高阁,甚至直接扔了。

在我看来,世上书籍分三种:一种是看两眼不喜欢就扔掉的;一种是需要连续看两遍,看完扔到的;还有一种是值得反复阅读揣摩的,据说这种书不超过100本。

本书是第二种。


这本书有不少缺陷。

最大的缺陷就是出身不好。因为它本质上是“罗辑思维”这档节目的一个小合集。罗振宇这家伙把几期节目整合到一起,生硬地冠上一个总主题,就成了一个成功的变现工具。所以全书的主线就显得颇为混乱,全书四个章节,前后并没有什么逻辑顺序,其中论述更有前后矛盾之处。

此外,罗振宇那种对金钱的渴望无可厚非,我对他的一些观点也表示认可。只是其本身的才华实在并不显得横溢。最明显的体现就是每个章节的割裂,他转述别人书中观点或故事那部分显得格外精彩,而他自己对这个故事或观点的延伸部分就显得的苍白和生硬。前半部分越精彩,后半部分越生硬(这一点在第二章第二节“发现你的太平洋”尤为明显),这让我的阅读体验降低不少。


当然,它依然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它是2015年出版的,其中一些言论,有的已经被证伪,但更多的,到现在依然不过时。尤其是对于未来脑世界的论述,尤其精彩。

我们的未来就是一个个的单体,像细菌那样,从单细胞动物进化成多细胞动物,通过互联网构建一个更大的生物。换句话说,千万代之后,我们的子孙将会生活在一个巨大的生物体之内,人类只是一个个细胞,那个才是主体,混的好点儿,我们称为人家的脑细胞、眼细胞;混的不好,我们很可能就是人家大肠里拱动的蛔虫。

其实,不用未来,在现在已经有这样的雏形。只要是足够复杂的人类的集合体,比如国家或巨型公司,都明显的体现出来生物的特性,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性格特质。随着技术发展,将来信息获取和流通将会更加便捷,每个人之间的沟通成本将会不断降低,直至相互之间没有隐私和秘密可言,到那时,超级生物就真正的形成了。


最后说说对这本书总的评价

第一,本书的一部分观点比较超前,这就意味着至少现在难以证伪,难得的是它能自圆其说,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自己的认知体系中有选择地借鉴吸收;

第二,本书的论述挺有意思,看书就跟看小说一样,一点也不枯燥,只是显得有些走极端。虽然它时不时地表明“只是一种想法”,但是其在多个情形中只论述其中一个的行为容易误导读者。这一点在阅读的时候要注意。

第三,对于罗振宇本人的价值观不太苟同,对于本书对商人的美化不太苟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