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目前最受购房者关注的新区,应该是原新海新区、海州城南、猴嘴北和连云新城等。其中,有一些新区的区域规划、概念,被高估,停留在未知的时间里。正所谓,从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相较于上面讨论颇多的新区,滨河新城就稍显落寞。

PS:为了避免混淆,本文讨论的是月牙岛以东片区的滨河新城区域范围。

今年初以来,滨河新城的曝光率远少于这新城那主轴或者某中心的。相比其它,滨河新城有明确的支撑产业——高铁经济。但成也高铁,“败”也高铁。因为大家对所谓高铁经济,信心不足。

连云港新区的发展前景(只闻新人笑谁听旧人哭)(1)

眼见为实,除了上海虹桥等,国内很多城市的高铁商务区,都面临崩溃。而高铁新城争先恐后的扑街,更坐实高铁商务区药丸印象。所以,大家一度对滨河新城也信心不足,关注度不够。

为什么虹桥能够成功?

1、首先上海足够大,经济实力足够强。正处于扩张的进程中,恰好在一个离原中心看起来不那么远(因为本来就大)的地方形成了一个新的人流集散地,势必会吸引新的投资和周边商业的发展。

那么,怎么看待连云港的高铁呢?如果说高新区是连云港的高新发展引擎;花果山大道主轴是连云港的封面,那么滨河新城,就是连云港这座城市的窗口,是全国看连云港的第一眼。

无论来连云港投资、旅游的人群,进入连云港第一站是滨河新城,这个区域的城市界面,直接决定对连云港的第一印象。只有它变好了,连云港才倍有“面子”。

连云港新区的发展前景(只闻新人笑谁听旧人哭)(2)

当然,我们得承认高铁的兴建,的确会加速部分当地市民向大城市流动。这是任何一个三四线城市都难以避免的客观事实。但是,高铁之于经济的意义,也不用多说。如果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那中国就是铁轨上的国家。届时,连云港将依托高速铁路网络,与航空、高速公路、水运配合,形成经济连接和商贸流通的版图。那,到底能带动多大的经济发展?高铁通车后,连云港没有融入上海两小时圈,也没有融进南京1小时圈。坦白说,并不能致使连云港经济“跨步式”发展。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高铁站带来多样的价值,尤其在连云港旅游也发展的蒸蒸日上的背景下。例如临时来到这里的人们聚、散、消费、休闲,甚至工作的“小时社会”,也方便的当地居民的外出,是城市活动带来直接价值。

连云港新区的发展前景(只闻新人笑谁听旧人哭)(3)

相较于其他高铁站,连云港的高铁站并不是“造新城”:在一片空地上,建个高铁站,搞几个大盘。它是依托市区的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商圈,有较高的开发起点。并且,连云港高铁站“无缝零换乘”的理念完全发挥高铁站及周边的交通功能,提高高铁的高效性,直接避免了高铁枢纽生与死的问题。

据悉,连云港高铁商圈规划面积约224公顷,规划居住人口约3万人。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新区发展脱离不了房地产的开发。对于高铁商圈来说,配套的房地产一般是短期的,为城市提供的依托高铁站的生产或消费功能的是长期的。选择优质房企时,也不能房企相关产业配套的入驻。所以,在主导项目的选择,应注重短期收益项目要与长期收益项目的合理搭配。

连云港新区的发展前景(只闻新人笑谁听旧人哭)(4)

目前高铁站的南站房预计12月初使用,而北广场还杳无音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朝一夕,所以时间的沉淀也是比较重要的,当然,也离不开合理的规划。尤其是避免诞生小商品市场式的商贸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