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父母一生最重要的事业,教育好孩子,是父母一生最贵的投资。

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里,孩子就像一株小草,一颗花种,需要为人父母用心浇灌悉心呵护才能茁壮成长开出美丽的花朵。

教育孩子是一项漫长的征程,一位班主任给家长的6个建议,让孩子和家长少走弯路。

班主任老师给学生家长的几点建议(一位班主任老师给家长的6个建议)(1)

1真正的好教育,就是拼爹妈

孩子与孩子之间的比拼,本质上就是家长之间的比拼,真正的好教育,就是拼爹妈。

具体拼什么?拼的是家庭环境,父母为孩子提供的教育资源,父母的教养。

高学识的父母,能给孩子更多学习上的帮助,也能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做出更多理性的选择。

孩子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高度,优秀的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反之,如果父母不注重自身学习,不能给孩子做出好的示范,那么孩子也很难有理想的成就。

2父母的肯定,是孩子最好的动力

如果有人问,孩子学习路上的最大动力是什么?那一定是父母的肯定和鼓励。

很多父母总是要求孩子要怎样努力,取得什么样的成果,但未曾看到孩子的努力与进步,只是一味地将自家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相比。

毋庸置疑,有时候打击式的教育可以让一个孩子“知耻而后勇”,与别人之间的差距会变成他努力的动力。但父母越是多次提起别人家的孩子,效果越是适得其反。

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而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就要学会夸奖孩子,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常夸孩子,绿豆也能变成西瓜。

班主任老师给学生家长的几点建议(一位班主任老师给家长的6个建议)(2)

3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老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责任,但老师无法代替父母在孩子心中的位置。

于孩子而言,家庭是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坚实的依靠,没有什么比父母的陪伴更让人踏实的事情。

一个缺失父母陪伴的孩子,他们没有真切感受过父母的关心,内心就会缺少爱,缺少阳光,最终导致难以和父母的相处,从小没有父母陪伴的孩子,长大后会有性格的缺陷,很难有其他被爱包围的孩子所散发出的那种自信。

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便是陪伴,哪怕每天很忙,也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吧,孩子的黄金成长期只有那么几年,父母错过将会是一生的遗憾。

4父母的好脾气,决定孩子的未来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曾说:"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个学校。"

父母若积极乐观,孩子也会充满自信与阳光,父母若是怨声载道,孩子也会变得消极。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很容易模仿大人的行为,父母若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骂脏话,这会让孩子害怕不已,时间久了会让孩子内心产生阴影,并潜移默化地吸收父母处理事情的方式。最终,也学着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

父母的好脾气,是孩子的好福气,学会调节情绪,控制脾气,是为人父母的基本修养。

5不要只抓考试成绩,还要重视孩子的努力

成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若只看重分数而忽略了问题的总结,那么每一次考试都只能算是机械制造分数的过程。

考试成绩下要找到卷面失分的原因,总结每次失分的重灾区,建立错题本,温故而知新,下次不犯同样的错误。

其次要对比前一次的考试成绩找到孩子的进步,综合分析孩子是否在这一阶段有全力以赴或者有所怠慢。

重视孩子的努力,适当夸奖鼓励,不唯成绩是尊,让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学习成绩自然也会上去。

班主任老师给学生家长的几点建议(一位班主任老师给家长的6个建议)(3)

6快乐教育是谎言,直面困难很重要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习一定是苦的,但果实是甜的。

“快乐教育”、“释放孩子的天性”等观念横行的当下,很多父母要求给孩子减负,殊不知,由着孩子性子的乱来,最终只会一无所获。

每个人身上都有知难而退,避重就轻等惰性,一味地减负与快乐教育只会让孩子的这些惰性越发严重。

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塑造健全的性格与人格,帮助孩子成为更上进更自律的人。

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直面生活中的困难,无论是学习上的困难还是生活上的困难,都能想办法解决它而非逃避它。

有远见的父母都应该带点狠心,能在该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不做朋友。能在该是孩子承担学习压力的时候,帮助他一起解决问题。

教育孩子是一个静待花开的过程,但前提是为人父母通过不断学习,运用正确的管教方法教育孩子,

教育部陈宝生说:“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学习以上6个建议,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愿每位父母都能尽到自己的职责,做好孩子的陪跑人和领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