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羲之横空出世之后的漫漫历史长河里,几乎无人能再度登临书法界的顶峰,直至颜真卿的出现,他博采众长的姿态,吸取众名家所长,突破盛唐时期书法的秀美风格,开创了独具一格的“颜体”,其书法气势磅礴、雄厚端庄,令无数才人为之倾倒。
1、颜真卿其人生平经历
颜真卿(709-784 或 709-785),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开元年间(713-741)科举致仕,历任诸多要职,为官清正廉洁,但为实权重臣杨国忠所不容,左迁至平原太守。时值安禄山叛乱,颜真卿联合平原郡守及其堂兄颜杲卿平叛,其兄与其侄颜季明不幸遇害,为安禄山所杀。悲痛不已的颜真卿写下了流传千古的《祭侄季明文稿》。后在代宗时期,封鲁郡公,故后人称颜鲁公。
颜真卿自幼便显示出极高的艺术和文学天分。他聪颖好学,受家族殷氏影响颇深,师从著名书法家张旭,在此基础上博采众家所长、兼收并蓄,以其独特的风格开创了为那个时代乃至后人所敬仰的书法新典范——“颜体”。颜真卿一生高产高质,留下了许多让人惊叹的传世作品,书法作品如 :端庄整密的《多宝塔碑》、清远雄浑的《东方朔画赞碑》、遒劲有力的《谒金天王神祠题记》、雍容朗畅的《郭家庙碑》。同时,他在文学上的造诣也不容小觑,比较著名的有 :《小字麻姑仙坛记》《送裴将军诗》《争坐位帖》《送刘太冲叙》《奉使帖》等。
2、颜真卿书法的艺术特色颜真卿的楷书气势磅礴,刚劲有力,行书潇洒浑厚,刚柔并济。下面,笔者尝试从颜真卿的楷书与行书着眼,结合相关作品,赏析颜真卿的书法艺术。2.1 楷书
1)笔法特征颜真卿笔下的线条主要特征为“横轻竖重”、“撇细捺粗”,使整篇帖文充满灵活多变,自然流畅之感,又能充盈四格,极具饱满盈润之美,观赏性极佳。早期的颜真卿受家族影响颇深,在较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创新。在师从大家之后,书法得到了精进。此时,颜真卿作品笔法还未出现较大突破,当时的作品有,《郭虚己碑》《郭虚己墓志铭》。
公元 752 年,颜真卿完成了著名的《多宝塔碑》,因其碑文用笔稳健、雄厚,入笔坚实,行文刚劲,笔墨浓厚,得以名声大噪。《多宝塔碑》的横空出世也标志着“颜体”的初步形成。此后,“颜体”逐渐发展成熟,在五十岁之后,创作出了一系列传世佳作。如《勤礼碑》,横直竖弧,横画轻巧柔美,竖画大气稳重,一张一弛之间,颇具潇洒之风,在内部线条的处理上,颜真卿采用椭圆形结点的方式,凸显了颜体的特色。颜真卿对于线条质感也有所追求如《麻姑仙坛记》,刚中带柔,恰如美人“丰盈不见肉,纤细不见骨”,一切都恰到好处,骨力与厚实感并存,突出了“颜体”中最为精髓的“颜筋”特点。
2)结构特征都说字如其人,颜真卿的字也如他的性格一般,有血有肉,总体特征为 :中正之中又不失圆润丰盈,彰显了他从容大气的性格,给人以稳健的感受。细看单个字,结构大致为中紧外松,紧凑之中又带有舒缓之态,一虚一实之间,趣味丛生。从书法作品整体来看,颜真卿的作品以正面的姿态呈现较多,能让观者直观地看到笔画之间的用心与用力。
2.2 行书1)笔法特征在颜真卿的行书之中,亦能瞥见一些楷书的影子,在他对笔画的转折处理上,采用了不同于其他行书书法家的表现手法,即用力沉稳,颇具质感,有棱有角,如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祭侄季明文稿》,遒劲有力,因而线条流畅,酣畅淋漓 ;楷书在另一处的体现是圆笔与方笔的安排。如《争座位帖》,方圆之间,即锋芒毕露,又悄然将锋芒收起,刚柔并济。玩味之后,品出一丝侠客的气质 ;颜真卿行书的笔法之中最妙的当属轻提、重按,这一笔法在《祭侄文稿》中也得以很好地体现。轻提恰好是行书的传统特色,潇洒恣睢,任笔尖在纸上徜徉,线条更富灵动与张力,带一丝留白回味无穷,而重按恰好是楷书中的画龙点睛之笔,凝重大气,最后的会心一击,震撼人心。
2)结构特征颜真卿的行书结构也颇具楷书的风格,他楷书中浑圆的笔法对行书影响颇深,使他的行书不但具有了潇洒的外拓姿态,也同时具有了圆润的包容之感,奔放的同时平添一种含蓄之美。在文字偏旁结构安排上,颜真卿比较偏好顺势而为,根据写字时的状态,写出不同的结体。如此一来,每个字的都因时而不同,各具特色和韵味,耐人品味和赏析。
3、对后世的影响自“颜体”一出,楷体得到了新鲜血液的注入,体系得到了健全和发展。成为后世历朝历代都争相学习的典范。晚唐时期,“颜体”在达官显贵的碑志中尤为盛行,苏轼也极为推崇。到了宋代,有“宋四家”之称的苏、黄、米、蔡,都根据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对颜体进行学习。元清临摹学习之风更盛,在此间不乏如刘墉、何绍基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书法家力推颜体。
结语:在书法总体风格都秀雅的唐朝,颜真卿开创了独具一格的“颜体”,不可谓不是一次大胆的创新,但这种创新也是建立在他的潜心研学的基础之上,故在他的作品令人敬仰的背后,他的态度也是可以供人终身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