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以为张作霖是个目不识丁的粗人,其实是一种误解。他文化水平的确不高,但还是上过学的。
那是在父亲张有财死后。
彼时,张家的日子越发难过。苦难,成为张作霖第一任启蒙老师。除了生活上的窘困,有一件事也让张作霖心里隐隐作痛,那就是许多小伙伴都去上学了,村头村尾田间地头就剩下他一个流浪儿童。
谁见着谁问:“老疙瘩,你怎么没去上学啊?”
这件事让张作霖觉得很没面子,他也想上学,可现在家里的经济条件在那摆着,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哪交得起学费啊。所以,张作霖求学的梦想基本落空。但是,他一有空儿就跑到私塾窗外,坐在地上当旁听生。课堂里的一切是那么新鲜,那么迷人,他每天都来“上学”,听得津津有味儿。
直到有一天,私塾先生发现了他。
私塾先生叫杨景镇,是一位秀才,肚子里有学问,人品也很高尚。他对窗外这个孩子感到很好奇,问:“你在干什么?”
张作霖典型的东北式直率回答:“我叫张作霖,喜欢读书,但上不起学,所以来这里偷听。”
杨老师感动了,一个如此好学的孩子,这把年纪还目不识丁,耽误一生啊。杨老师告诉他:明天就可以来上学了,不用交学费,学习用品老师给你买。
碰到这么好的老师,张作霖真是积了德。就这样,13岁的张作霖成为了一名小学生,在这个小私塾取得了一生的学历。
张作霖始终没有忘记这位恩人,后来他当了师长,特意把杨景镇接到沈阳,当了孩子们的家庭教师,名利兼收,风光一时。
关于张作霖的学历问题,还真有人问过。
1923年,上海著名周刊《密勒氏评论报》的一位主编曾问张作霖:“大帅,您这么优秀,哪个学校毕业的呀?”
你看,世界上总会有一些无聊的家伙问这些无聊的问题。如果没有记错的话, 2009年奥巴马访问中国时,上海某个大学的童鞋也问过类似的问题:“总统先生,您的大学教育怎么样使您得到这个奖项(指诺贝尔奖)尼?”奥巴马懵圈了,只好实话实说:“俺也不知道。”
张作霖则用四个字回答了这个问题:“绿林学校。”
这并非玩笑。张作霖大部分的学问,都来自社会大舞台。在这个私塾里,他只读了三个月,算是参加一期扫盲班。他很聪明,学习成绩也过得去。不过种种迹象表明,这位张同学似乎不是块读书的料儿。他坐不住凳子,也忍受不了私塾里的清规戒律。而且,杨老师还发现张老疙瘩每天上学还带着家伙——扎枪。
“张同学,你拿这个干什么呀?”
“那天我看你拿板子打同学的屁股,如果你也打我,我就扎你一枪!”
杨老师什么也没有说,直接找到他娘:
“大嫂,这学生我是没法教了。”
我好心好意助他上学,他却天天想着和我玩命。
王氏叹了口气:
“大兄弟,我们也没法念了。”
这不是赌气,而是实话。因为张有财走后,张家已濒临破产。饭都吃不上了,还上什么学啊!
虽然张作霖的文化程度只是小学没毕业,但是他头脑灵活、善于思考、敢想敢干,在兵荒马乱的年代中,仍然闯出一片天地。如电视剧《大染坊》中卢老爷子所说:
“……天分过高的人不能读书,因为天分高,读书不但帮不了他的忙,反而会误了他的事,中国人常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就是这个道理……”
因为自己文化程度低,所以张作霖更明白下层劳动人民的所思所想,后来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告示。本文现摘录一小部分,仅供欣赏。
在开篇,张作霖搞了一个前言,说明为什么要用白话的形式发布公告:
“向来官府所出的告示多半是些文言文语,遇着那不通文墨的人,每每看不明白。今日我们两人(作者注:指军务帮办冯德麟)的言语,是要人人听见,人人明白。所以要用一篇白话儿,与我们奉天的父老子弟说一说。”
这样的开头形式,就和唠家常一样,目不识丁的老太太也该懂了。不光是形式,在内容上,也写得非常实在。现在读来,也觉得颇有意义:
“原来我们中国头一件最要紧的毛病,就是上下隔膜。不但是做官的人,不知道那百姓的艰难,就是做百姓的,也不晓得当官的辛苦,所以办出事来,谁也不能称心满意。我们两人本是这块土上生长的人,我们对百姓的艰难困苦,知道的明明白白,就恐怕你们大家里头,还有不明白我们的意思的,所以这一篇的言语,还要你们大家仔细听一听。”
张作霖在这段提到的问题,是值得深思的。上下沟通不畅,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当官儿的不了解民间疾苦,当老百姓的不体谅政府的难处,心不往一块想,劲不往一块使,越闹越僵。所以,毛泽东才提出了“群众路线”的问题。
接下来,张作霖讲了自己的施政纲领,第一件事,是剿匪:
“第一样要办的事情,叫做弥盗。怎么叫做弥盗?就是想个法儿,把各处地方上的胡匪,打扫的干干净净的意思。这几年间,奉天各处的胡匪,把百姓糟蹋的不得了,要不趁早地想出个正本清源的法子,老百姓的日子就没有法子过啦。所以,我们就把惩治盗匪当作第一宗要紧的事。”
“现在已经吩咐各处地方官,陆军啦,巡防啦,巡警啦,保卫团啦,同心合力,剪草除根。无事的时节,自然是加意防备,有事的时节,就要他立时拿捕。不过我们的意见,不愿意拿我们自己的枪炮,毁我们自己的家人。”
……
这篇告示,洋洋洒洒,写了很多事,非常有意思。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