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年,织鞋贩履的刘皇叔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诸葛亮去世前的最后一计?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诸葛亮去世前的最后一计(234年诸葛亮病逝刘禅清查其家产后)

诸葛亮去世前的最后一计

223年,织鞋贩履的刘皇叔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自可取。”

从织席贩履的市井小民到蜀汉开国之君,刘备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什么妖魔鬼怪没见过,他之所以会将蜀汉交给诸葛亮,一个字:信任!

从三顾茅庐到联孙抗曹再到开创蜀汉天下,诸葛亮时时刻刻跟随刘备左右,充当大聪明角色。正是诸葛亮的每一步决策,都引领着蜀汉江山的发展。

刘备托孤后,还叮嘱刘禅:

“汝与丞相之事,事之如父。

足见刘备对诸葛亮的信任。

诸葛亮哭着说: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这与“庶竭鄙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一句相辅相成,诸葛亮如此说,也是如此做的。

为兴复汉室,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诸葛亮先后六次北伐,遗憾的是以失败告终。

在临终前,诸葛亮给刘禅上报了个人所有财产: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诸葛亮上表说自己在成都有800棵桑树,薄田15顷,子孙们的衣食有富余的。他也并无额外的花销。

234年,刘禅在听闻诸葛亮病逝后,下令“禁止奔丧”。

《三国志》记载:“即便奔赴,寻有诏书禁断,惟周以速行得达。”只有谯周在诸葛亮下葬时,火速赶去送了一程。

为何刘禅会禁止奔丧,猜测有二:其一,诸葛亮生前有遗言,不许他人奔丧,怕其死讯传到司马懿那里,给蜀国带来麻烦。

其二,刘禅不满于诸葛亮。

17岁时的刘禅本可以子承父业,但他的选择却是

政则葛氏,祭由寡人”

“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自此诸葛亮开始了长达11年的独揽大权时光,在此期间,除了治国、平天下外,还要以“相父”身份教导少年天子刘禅亲贤臣,远小人。

年少的刘禅对此种种多少心怀不满,叛逆期的少年有谁愿意对他人指指点点呢!但不满归不满,绝不像别有用心的人说成刘禅憎恨诸葛亮,实在是无知之举。

而刘禅在诸葛亮死后清查其家产,只不过是听信了宦官黄皓的挑唆。结果在清查后发现诸葛亮的确是少得可怜的家产。

在得知真相后,刘禅羞愧不已,只得摔杯以气愤听信小人之言。

诸葛亮将一生奉献给了蜀汉,多次救刘备于危难之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他诸葛亮包藏祸心,那简直是莫须有。诸葛亮不仅忠心,一生还清廉自律。司马懿曾评价“真乃天下奇才也”

《三国志》作者也曾高度评价诸葛亮:“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