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基础的作文内容(写作发动机对套话作文)(1)

写作发动机

对“套话作文”说“不”

文|朱伯荣

近几年,负责高考语文卷阅卷评分的老师频频呼吁:(中学生)作文要扎扎实实地训练,切勿投机取巧写“套话作文”。但是,每年的高考作文阅卷场里,令人遗憾的是,阅卷者仍然会看到相当数量的“套话作文”。

何为“套话作文”?

“‘套话作文’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题材总是选用现成的历史文化(文学)名人的生平;第二,文章结构表现为‘穿靴戴帽三段论’,即用三段左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为作文主体,再加上一个开头和一个结尾;第三,作文的主题总是局限在一个浅显的平面上而不做深入开拓。也就是说,作文材料烂熟化、结构模式化和主题平面化构成了‘套话作文’的三要素。”语文阅卷作文题组的负责老师进一步举例说:“出现在这类‘套话作文’中的历史文化名人,以屈原、陶渊明、苏轼为最多,可称为‘套话作文’中的‘三巨头’。其他常见的还有庄子、项羽、司马迁、嵇康、王维、李白、杜甫等。不管出的题涉及爱国主义还是环境保护,关怀底层大众还是建设精神文明,他们都可以用上述这些材料敷衍。”

应当指出,“套话作文”不是无根之木。很多人在公开场合喜欢说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假、大、空的话,可以“一句顶一万句”,所以乐此不疲。中小学生受这种环境浸染,作文也受其影响,笔下时有“套话”冒出。从学习小环境来说,很多学生喜欢话题作文的形式,“因为话题作文对审题的要求比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低,再加上这种类型的高分作文出现得较多,甚至出现惯性思维,掌握几块材料到考场上去拼凑,远比苦学苦练提高写作能力要容易得多,又不需要承担抄袭的责任。”

“套话作文”的危害深远,“套话作文”盛行将消解有志的中学师生刻苦训练写作的热情,弱化青年学生逻辑思维、形象表达、快速构思等的写作智慧与创造能力,可以预见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甚至很多在读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已经差到令人惊异的程度!这些学生写作文只会将一些现存的材料拼拼凑凑,创新能力严重缺失,老师们无不痛心疾首。

说完危害,我们再说一下现实问题。由于“套话作文”的“污染面”较大,有些考生担心自己独立地精心选材、构思、写作出来的作文可能会被阅卷者误判为“套话作文”。其实,“套话作文”与非“套话作文”的区分还是明显的,阅卷者也都是严格把握评判标准的。大家认为,并不是说凡在作文中使用了历史文化名人材料就一概是“套话作文”了。只要不是整块整块地搬用现存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材料,而是将有关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材料“打碎”了,融合在考生自己的思维逻辑里,交织在自己的叙述或论述语言中,就不会被认定是“套话作文”,如一类文《无根者的根》及一篇反面例文(全文附后),大家可以仔细阅读,以便掌握“套话作文”与非“套话作文”的区别所在。

所以说,考生杜绝“套话作文”也是能够做到的,只要考生在平时刻苦训练写作的基础上,在考场里根据题意,独立独创性地立意、构思、取材、写作,特别是要用自己的思维形式思考,用自己的语言形式表述,就能回到(非公文类公式化)写作的创造性本质上来。

正面例文

无根者的根

文/一考生

世上悲剧林林总总,数不胜数。而最令人唏嘘不已的悲剧则关于眷恋与远离。纵然这两者所指的方向截然相反——眷恋指向被深情歌颂的故土,而远离的方向则指向未知的彼岸,这两者之间的精神内核却是高度统一的。远离或许恰因为对故土的深情厚谊,而这深情厚谊经过漫长旅途的蒸馏、凝结之后,方显得更为庄重。

波兰诗人切·米沃什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离开被他用流着血的爱浸泡着的故国前往大洋彼岸的美国。人们都认为他会怀着巨大的爱与热情投入这个自由的国度。然而大家都错了。纵然要冒着被主流社会冷落的危险,他依然坚持用自己的母语写作。他用自己最为熟悉的语言书写下无数诗篇。在这些纷繁的字母中,他一遍又一遍地歌唱。他歌唱着对故乡的眷恋,对自由的向往,他为正在蒙受着灾难的人民祝福与祈祷。他的歌声到死也没有停歇过。

同样的,还有伟大的“异端”索尔仁尼琴。他被自己的祖国驱除,却从未怀抱怨恨。他对笑脸相迎的西方社会始终冷眼相待,因为他火热的心一直挂在纬度最高的寒冷的国度。他要用自己的血和泪使寂静的土地开出最为绚丽的花朵。爱之深方责之切,那些喷洒着愤怒的文字背后,谁能说那不是最为深刻、最为浓厚的爱与眷恋呢?

他们,或许还有更多更多的人,因为战火或是其他,不得不带上自己的爱离开故土去流浪。在世界的各个国家里都有过他们的足迹,但他们却从未将其唤作自己的根。他们的心始终留在那块生他们、养他们的土地上,从来未曾离开过。

或许他们是永不停歇的鸟儿,是无根者,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至死也未再踏上那片他们魂牵梦萦的故土。但是他们就真的没有根,真的没有回去过吗?

不,绝不。他们早在梦中千百次地回到了故国。他们的灵魂在那片被他们心头挂念的土地上不断盘旋着,他们伸出虚无的手臂去抚摸他们的根。或许这根因为离开得太久早已衰老、腐烂甚至不见了踪影,但他们却徘徊于此,久久不肯离开,久久地……

反面例文

心系祖国

文/一考生

离开了你,我心依旧属于你。不管我身处何方,心里依旧是对你的爱。

——题记

肝胆雄心——文天祥

军败被俘,文天祥被扣押,坐了三年的土牢。这几年里他用严辞抗拒了敌人一次次的让他归顺。有一次,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到狱中劝其投降,并封他为臣(丞)相。然而一心系着祖国的文天祥义不容辞回答道:“唯有以死报国,我终身无憾。”

在敌人的拷打面前,在死亡的面前,他依然心系祖国,那是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磨难不会让他忘记祖国,反而更扎实了他的爱国之根。

坚毅如刚——苏武

茫茫雪山中,他一呆就是十九年,手持汉廷符节,心里想念的都是自己的祖国。饥吞草毡,渴饮白雪,日日为伴的还有同样寂寞的牛羊。苏武是寂寞的,然而他又是不寂寞的。他坐在雪山上,心依着百姓,情牵着祖国。站在高高的雪山上,他眺望着故土,那时的心一定是暖暖的。

就如刘胡兰在敌人面前那样:“给我一个金人也不自由。”我想苏武也一定是这样的,面对匈奴的摧残他依旧坚毅如刚,誓死保卫自己的祖国。那只传递帛书的大雁就寄托了苏武的爱。

穿梭战场——卡帕

1944年的夏天,在那场著名的诺曼底战役中,有一个人始终背着相机,穿梭于枪林弹雨中。他用生命换回了莱卡相机中那一张张战争的场面。他本可以安逸地在家中与亲人在一起,然而他义无反顾地奔赴战争第一线,因为他爱着这个国家。虽然那些照片并不能改变什么,但它们足以给失去亲人的人一定的慰藉。

这个人就是——罗勃特·卡帕。人在第一线,心寄家乡,期待着战争结束,给家乡一片安宁。

爱祖国,爱人民,这是一种博爱。至高无上,令人感动不已。无论身处何方,依旧心系祖国。无论是否遍体鳞伤,对家乡的爱依旧甜蜜。想着祖国,那就是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