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调查是在大年初七下午3点40汽车站发车到王家沟的车,一般情况属于返城高峰。

由于城乡公交本身通勤性不高,只能体现学生在进出城的需求。也就是周六周日上下学高峰。而解决高峰期间出行难的问题,是莒南公交一个重点。

本文是闲来无事写的小文,算不了什么,只能算是片面之词。如果您有更好的想法,欢迎您在评论区交流。


目前莒南公交26路客流分布

本来是想放图的,但是由于本人没有电脑,手机编辑表格很麻烦。于是我就不在此放图,改在文章末尾。

根据笔者实地走访客流调查,笔者调查出来莒南公交26路的低峰期和高峰期。综合一算,莒南公交26路在高峰期还能达到113人每百公里人次。这对于长线路很不公平的一种标准,竟然莒南公交合格了。(100人次以上才能算合格)可见其运营的高效。

然而在低峰期,笔者发现也很可怜,仅有24人每百公里人次。按照标准,却又算严重浪费。

(注:高峰上车51人,按照公式上车人数乘以100除以线路长度45千米,得出约113.33。低峰上车11人,得出24.44。)

上车分布

上车人数主要分布在铁路桥以南地区,占40人,基本上是总客流的5分之4。

其中在汽车站上车26人,城乡客运站3人,人民医院9人,开元嘉园、万和玫瑰园分别1人。其客流个人判断为学生居多,这个客流分析我将往后讲。(此段严格来讲只占15-17分钟。)

莒南11路公交车(谈谈莒南公交26路)(1)

这四个点能占上车人数的5分之4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严格来说在铁路桥以北就很难上车了。可能也正是因为在铁路桥以北难上车,所以很有可能导致都在铁路桥以南上车,主要是为了能上车。(且笔者发现其8米公交车虽能荷载67人,实际上50人就已算很拥挤,撑不开空间了。)

莒南11路公交车(谈谈莒南公交26路)(2)

与26路使用同款车型的16路中通8米空调公交。

铁路桥以北的地区,仅占乘客人数的5分之1。住建局、中医院分别上车1人,金碧花园北门3人,海龙生物3人,下车2人(老人)。其实也不难看出,如果考虑直线率,此线路完全就可以非必要不走淮海路。当然,这是应某些特殊群体的要求才走中医院的。

(注:直线率一般情况是,越直就越不绕路,乘客出行意愿就会很强。所以就有直线率的存在。)

莒南11路公交车(谈谈莒南公交26路)(3)

这4个站点就可以代表出城客流上车的最后一段

总得来说,这以上两个地区就占出城上车人数的100%了。此次调查上车不在城里的唯一客流只在石莲子,1个人。


下车

下车的客流是最复杂的,没有之一。其实

只要能掌握出城高峰绝大部分的下车客流,就能掌握早晨进城的高峰。

笔者在下车调查仅以镇村为界,不再予以画图。再一些区段会细讲。

莒南11路公交车(谈谈莒南公交26路)(4)

下车人数分布表格。越往后是离城里越远的。

我们根据下车人数,就可以推断出石莲子镇、汀水镇、道口镇为该线的主要来源。

区段将会在下章讲。


小结

客流规律

1.客流分布规律

所以说,出了城,乘客人数肯定是按距离逐渐下滑的。进城时,乘客人数肯定是不断上升的,然后到真正进城时断然下滑。

这也是目前全国大部分城乡公交的一个常态,无非就是早晨进城的时候逐步上车直至上满,到了城里断然下去。出城下车时下车的越来越多,直至车上没有人。

无论从高峰期间还是低峰期间上车、或下车这一个方面,只能呈现出一个单向释放。也就是大开大合。

莒南11路公交车(谈谈莒南公交26路)(5)

“很形象的图”


2.距离反效应

不过笔者发现,其越距离县城近的乡镇,乘车的人就会少。那么我且命名为“距离反效应”,就是说距离越近,反而乘车的就少。

其实是主要因为上游客流十分庞大,导致在高峰期完全没办法上车,再加上他们不是先发车,他们总是得等上游乡镇带着大量客流才能上车。

比如,有人想从6点出发,6点半到县城,然而首发站到这些地方根本不可能飞奔似的就能到,而且不能保证能不能上车。

于是乎这些人就放弃坐公交,采用开车或者是骑电动车解决。毕竟他们的时间是自由的。

当然也有像岭泉镇南部直接有城区公交,毕竟可以有座坐,间隔密,仅花1元,为何非得多花一块钱,还要挤上去都不一定才行呢?只不过要把电动车放那里罢了。


3.10人规律

不过笔者发现,莒南公交高峰期各个乡镇上下车的人数从理论来说,一般是每个乡镇就有10个人左右,或者是更多。比如在下车分布表格中就可以体现,绝大部分的乡镇下车皆为10人左右或者更多。

如果一个乡镇下车的人少于10人,那就得反思是不是某些方面出了问题。当然,这套规律可能更比较适合长线路。不过笔者在此声明一下,我目前还不能断然就是准的,而是个人在乘车体验以及客流统计中发现出来的。


26路客流分析

是谁在坐?为什么有此番需求?

笔者原先在走访公司的时候,公司领导基本上说出其实情:“通勤客流不高。”其实如果按照此次高峰,自然可以是驳回的,因为通学(放假期间是购物)也是通勤的一部分。只不过,此类通学仅仅只能在学生放假的那几天罢了。

由于我县,其实不是我县,而是我省推进65岁以上老人乘车免费,而在平峰的客流中,确实老人占了很大一部分。但是我们不得出全县城乡公交都是老年人为主此番谬论。

因为笔者发现,要是按照其高峰来说,笔者只统计到5位老人,2位小孩。甚至说,仅仅只占客流人数的五分之一。当然,如果把平峰一辆公交车拉10多人,然后老人还是这些,确实可以说是老人专车。

但绝大部分乘车是老年人,此番结论并不能成立。而是说老人乘坐时间限制不高,因为他们不用工作,除非忙些农活,也就是夏忙,他们坐车会少一点。

再加上农村老年人很难说到了年纪没有毛病的,而农村医疗诊室所有的药自然比不上县城的条件。再加上老年人得到的病,就是镇上的卫生院也说不定都治不了,那么也就只能上城里的医院咯。所以老年人也出现了看病这个特有的需求。

还有就是,一般情况下,莒南县人口外流严重,那么自然就会出现两代或者三代不同地居住。自然也就有了“看孩子”、“进城享福后回家收拾”此番需求。

当然,可能此次调查也有误,因为去年12月的“感冒”大家懂得都懂,可能在这方面也受影响,老年人比往常并不是很多。但是,绝对不可能会出现客流一半都是老年人此番谬论,而是有个前提,“平峰”。

其实就算是老人收费还是不收费,为什么他不收了两块钱,就要这么关心呢,视为洪水猛兽呢。其实也是侧面反应地方没有把这方面补贴补好,仅此而已。

那么笔者是学生,自然也就知道学生的需求是什么。其绝大部分学生放假时出去只要还是为了娱乐,因为镇村的商业不是很发达或者是说聊胜于无。而对于人来说,快乐无疑是最需要的。

通学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因为镇上没有高中、技校,只有中小学。然而中国人传统就尊重知识与读书人,要不然怎能会有“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呢?再加上“知识改变命运”在身边亿万家庭实现,就算孩子上了技校,那还是得要上。(不过本人中考还没考就开始评头论足了[捂脸])那么平常日住校,周六周日就得回家。因为家就在农村啊,乡镇啊!

所以就有了通学需求。孩子提着大包小包,让父母换洗衣服,交流感情等等。那么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怎么样在较短时间内运走这些人呢?一般情况至少来回得运一万名学生是完全有可能的。关键是,在这两天中怎么能运完呢?(提示:回家时间一般是星期五下午,星期六上午,回校是星期日到星期日下午4点以前。)

莒南11路公交车(谈谈莒南公交26路)(6)

运力仍有不足的26路。

以上这两大群体,不光是26路能体现出来的,而是说,全国大部分城乡公交一般都是如此的。是能套用的。


为什么他们要坐?

这个话题我就简要地说。

因为老人对公交基本上没有任何需求,只要有座就可以满足,只要能到达他想所去的地方就可以满足。

因为学生没钱,无力支撑出租车的费用,加之有的都还不能开车,只能忍忍这段时间。


为什么他们不坐?

这就是比较复杂的话题了。首先得要确实谁不坐,为什么不坐。我记得有一篇论文是说,公交乘车的人的不足,就该反思公交吸引力为什么不足。

首先,我个人对公交吸引力因素列下几点:

  • 出行地到目的地的所耗时间
  • 出行地到目的地的所付车费
  • 出行地到目的地的乘车服务

其实就是对公交要求是:高性价比。因为我们不得不承认,公交具有一定的劣根性。他就是比不上开车方便,就是比开车那样舒服。

如果公交车所花的车费都比你开车还要贵,你凭什么坐呢?如果公交车所花的车费确实很低,但是你永远抢不到座,而且总是要挤挤才上车,为什么不去开车呢?如果公交车明明在10多分钟能开完就非得磨蹭30多分钟,为什么不去骑车、开车呢?如果公交车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关,公交站牌写的也不准,你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为什么不去开车呢?

但是就跟笔者与当地公交公司领导探讨一样:“目前公交难以做到全方面都完美,只能满足大部分的群众就可以了”,毕竟维持低票价就不能特别指望乘车、等车体验的舒服,因为有车开就不错了。

车辆开那么慢,那是因为xx规定的规定,那是因为xx部门的建议,那是因为安全……总之,公交我也没有办法,因为不按照这个走,给不给钱都不一定了。

毫不夸张地说,因为种种限制导致不能满足这一切的一切。所以,那些人不坐公交,是因为他真不方便。那么为什么不方便,我想还是支持、重视的不足够的多。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人他就不能靠公交上下班……因为满足不了。上班族有的是足够方便,足够快速,要不然临沂不会修那么的快速路、高架桥,甚至有人都开始建议拆除BRT专用道。

再者,如果转为他们提供此类服务,想必就不可能考虑便宜这件事。而是说,要考虑定制公交这件事……这个话题就得单开一篇文章了。只能说,部分人是不能接受现在的运营方式,因为不符合他们的意愿和需求。

26路公交,他的覆盖范围广,自然乘客多,但是乘客太多是肯定会带来糟糕的体验。这也是公交劣根性所在。再加上,公交车速度与轿车相比,自然快不了多少。而且运营时间也很有限,一天只运营12个小时,24-35班,也就是半小时一班。在等车耗费时间就有点长了……这也是社会人士为什么不坐公交的原因。

不过笔者也主要到,在党委机关工作人员也会坐公交。因为他们有补贴。


线路建议

好了,扯了快一千字的大概念,我们又可以回到26路了。

莒南11路公交车(谈谈莒南公交26路)(7)

下车人数表格

那么我们从小车人数表格,就可以倒推出26路从道口镇后,公交线路下游的岭泉镇、筵宾镇就因为上不了车而选择不坐。要不然,为什么除了道口就上可怜的6个人呢?难道这些镇有特殊镇情,那些人都恨公交?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也就是说在高峰期间,从道口以后就是满的了。根据司机所述,由于上游乡镇客流的缘故,所以道口镇的客流一直在积压。甚至,道口卫生院那一站都能上30多人……可见其区间车的必要性。毕竟道口都挤不上了,更何况是岭泉呢?

那么也就可以说,道口到莒南此区间段是运力不足的,而区间车就是一个好方法。

如果开区间车的话,就能解决下游乡镇被上游乡镇“压得”都上不了车的窘境。

所以,如果是有相关方面人士看到了,可以考虑在6点发出由道口到十字路的车(这样说不定提前扫除道口人多的积压),下午1点再开出(主要是为了在周末大客流),晚上6点发出发出由十字路到道口的车(一般建议在原先基础上最后一班加上一班,使之有来有回。)

我记得27路不走石莲子街里,那为什么不绕他个一圈呢。不过目前不走也有一定的道理,说不定27路不走石莲子就是在充当其区间车的角色,因为27路既不走石莲子街里,也不走汀水镇。

当然,也可以再偏激一点,开大站快车以提高周转率也不是不行……就是调度上会有点困难。

我就在此为止吧,好困啊zzz。

莒南11路公交车(谈谈莒南公交26路)(8)

莒南11路公交车(谈谈莒南公交26路)(9)

莒南11路公交车(谈谈莒南公交26路)(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