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真的是刚需吗?人们会不会有这样一个疑惑,为什么在老一辈结婚的时候,并没有听说过一定要买房子才能结婚。而到现如今,买房甚至成为了结婚的入场券,无房的男士就无法结婚或者说是没有生育权。并且在网络上一直充斥着这样的声音:中国人买房是刚需,中国人结婚就必须买房,因为有了房才有家等等。难道这一切都是真的吗,房子真的是国人结婚的必需品吗?
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老一辈时结婚都需要些什么?在20世纪五十年代,女性结婚要求的是“四个一工程”,即一张床,一个脸盆,一个痰盂和一个热水壶。到了六十年代,想结婚得有“三十六条腿”,就是一个衣橱,一个饭橱,一个柜子,一张桌子,四把椅子和一张床。著名的“三转一响”(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和收音机),是七十年代大部分女性择偶的重要标准之一。到了八十年代,新“四大件”,冰箱、电视、洗衣机、录音机,成了流行的结婚必备品。
直到九十年代,彩礼好像突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钱开始成为彩礼的主流,在九十年代后期彩礼价值迅速攀升,不但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彩礼数目也开始明显超过嫁妆。
而进入21世纪后,尤其是近20年里,房产开始占据结婚的主导权,一些农村落后的地区频频爆出天价彩礼。最近有一则新闻火了,说是有位网友的前女友问自己索要了1888万的现金与4500万房产并且全款写女方名字。但在这里还是需要澄清一下,这则消息不久已被辟谣,是这位网友为了抓人眼球杜撰的文章。举例这则新闻并不是要去辩论它的真假,而是此类天价彩礼的新闻层出不穷,说明这种事情也确确实实存在。国家也在出台整治高价彩礼的政策。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目前的结婚习俗里,房产已经占据了彩礼的大片江山,相对于房子来说,彩礼和车子还真算不上数了。
为何人们会有如此大的改变,为何房产价格越是上涨,人们就越是趋之若鹜,把它和婚姻画上等号。其实这也是每个时代人们所追求的事物不同而导致的结果,改革开放后,大量从农村来的人需要进城打工,住房的需求突然暴增,但是城里的房子总量却跟不上,所以导致城市的房子稀缺,对于稀缺的东西,人们总是会进行一番炒作。当然这也和开发商与媒体的营销有着很大的关系,现在各种相亲节目与网站都把有房子作为硬性指标,忽略性格人品,进一步推动了婚姻与房地产的绑定。
那么房子真的稀缺吗,为何我们看到一些偏远的城市或者地区出现了大片的鬼城。其实房子本身并不稀缺,甚至脚下的土地也不稀缺,真正稀缺的是房子周边的服务配套,优质的学区,医院和商场等等。这就是我们看到市中心的老破小会比郊区的大新房更抢手的原因。而这些优质的配套服务也都是可以转移的,以上海为例,上海一直在推动五大新城,长三角示范区等等的发展,这种多中心策略也让不少人离开老中心,去往新的中心发展就业。
那么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房子真的是刚需吗?或者换一个说法城市里的昂贵商品房真的是刚需吗?不,如果完全为了居住可以租房,我国一线城市里的租金对比其房价是离谱的低,在房价不可能大幅上涨的预期下,反而是租客占优。所以明明有更优的方式,为什么人们还是愿意买房呢?如果撇开投资的意愿,其实人们真正想要的不是房子本身,而是高阶层的身份认同。
老一辈人为何认为买个电视机就能结婚,因为那个时候家中有电视机就是一个高阶层的身份,人们愿意为了它买单。而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电视机的价格也越来越低,一点都不稀奇。那我们不妨细思极恐的想想现在的房地产,会不会也变成这种结果呢?如果人们对于高阶层的身份认同,换成了别的事物,那么你还愿不愿意掏空6个钱包,背上30年的房贷去买房呢?虽然我们的确还需要房子去居住,但是请一定不要带着炫耀性的心态去买房,否则一旦人们追求的事物变化了,那你只能望着那一堆钢筋水泥,永远地工作下去。
这里是卡尔财经说,感谢您的观看,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关注加转发,你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