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4月21日黄昏时分,
长江北岸,
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集中火力
向南岸敌军阵地实施猛烈轰击。
在炮火的掩护下,
一艘艘战船离开江边,
飞速向南岸冲去。
南岸暗堡中的敌军
疯狂地向渡江战船射击,
江上水柱迭起,
有的战船中弹起火,
有的战船被击翻。
落水的战士们纷纷套上
用稻秆做成的救生圈,
奋力向对岸游去。
渡江战役油画
第二野战军第十六军
一三六团三营七连作为“渡江尖刀连”,
冲锋在第一梯队。
河北省行唐县人高如意是五班班长,
他率领五班6名战士猛划猛冲,
所乘坐的木船“海州号”很快冲到了最前面。
“海州号”行至江心时,
一颗炮弹在船舷旁爆炸。
一名战士当场牺牲,
另两名战士受伤,
船工被炸晕,躺在了船板上。
高如意左臂被一片炮弹皮击中,
鲜血顺着胳膊直流。
“海州号”失去了控制,
左右摇晃,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高如意一看急了,大声喊着:
“同志们,不要慌!
我来撑船,你们划水。
我们一定要打过长江去,
为牺牲的同志报仇!”
他两步跨到船尾,
抓住船舵,拨正方向,
其他战士用钢盔猛划着水。
“海州号”又像箭一样快速前进着,
很快又冲到了其他船只前面。
渡江作战
“海州号”离南岸越来越近。
敌人的地堡、工事里喷射出阵阵火舌,
子弹像暴雨似的砸过来。
离岸不足40米了,
江水越来越浅,
船速逐渐慢了下来。
高如意跳进齐胸深的水里,
大声喊着:“同志们,跟我上!”
他带领战士们突击登陆,
向敌阵地发起勇猛进攻。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高如意,
1919年出生于
河北省行唐县上碑镇西北街村。
1946年9月,
他参加了人民解放军,
因表现突出,
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他跟随刘邓大军,
千里挺进大别山。
1948年,
在淮海战役围歼黄维兵团的战斗中,
他带领一个班的战士,
俘获50多名国民党军俘虏,
赢得了军功章。
从军时的高如意
1949年初,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后,
长江以北的国民党主力部队基本被消灭。
在此背景下,不断有人释放和平烟幕,
企图划江而治,
或依托长江天堑殊死顽抗。
为了打破敌人的幻想,
毛泽东主张“将革命进行到底”,
号召“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为了完成这一历史任务,
人民解放军百余万部队齐集长江北岸,
为横渡长江做准备。
高如意也随新改编的第二野战军,
到了江北。
为了统一指挥渡江作战,
2月11日,
渡江战役总前委在河南商丘成立,
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
邓小平为书记。
邓小平亲自起草了渡江作战的具体部署
《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针对国民党军队的部署,
根据《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
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分为
东、中、西3个突击集团。
其中,东突击集团由第三野战军第8兵团、
第10兵团及苏北军区3个独立旅组成,
共35万人,由粟裕、张震指挥,
从三江营至张黄港段渡江;
中突击集团由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
第9兵团组成,共30万人,
由谭震林指挥,从裕溪口至枞阳段渡江;
西突击集团由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
第4兵团、第5兵团及中原军区部队一部组成,
共35万人,从枞阳至望江段渡江。
渡江战役经过要图
为了防止人民解放军渡江,
国民党部队将长江北岸沿线的船只
全部强拖到南岸,或者就地毁坏。
当百万大军到达预定渡江地点时,
能够找到的渡船是很少的。
为了解决渡江所需的船只问题,
渡江各部队想尽了一切可能的办法。
经过广泛动员,
再加上解放区各级政府的帮助,
到4月初,共筹集各类木船20977只,
其中用于渡江作战的共8302只,
同时有19000多名船工表示愿意随船渡江作战。
解决船只问题的同时,
人民解放军各渡江部队还在巢湖北部,
以及内河进行训练,
以适应水上作战。
经过艰苦训练,
很多战士原本是“旱鸭子”,
这时也变成了“水上蛟龙”。
解放军渡江作战部队在训练中
为了支援渡江,
沿江的人民群众作出了巨大贡献。
渡江所需的粮食,
80%是沿江人民群众拿出来的。
他们宁愿自己饿着肚子,
也要把家里的粮食拿出来支援前线。
人民的密切配合,
为渡江作战提供了有力保障。
踊跃支前的民众
1949年4月20日,
南京当局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国共和谈彻底破裂。
4月21日,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
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
向第二、第三野战军发出了渡江令,
由此拉开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序幕。
百万雄师过大江
“渡江第一船”
“渡江第一人”
1949年4月21日夜,
后续的部队还在乘船向南岸进攻,
而此时,
冲在最前头的高如意
已率领五班战士冲上南岸敌阵地。
敌阵地上,
一名敌兵正在架设机枪,
他猛扑上前,击毙了那名敌兵,
一把夺过机枪,
冒着枪林弹雨继续向前冲锋。
一座地堡疯狂射击,
挡住了进攻的路线。
高如意吩咐身边的机枪手占领有利地形,
压制住敌人火力,
带领其余战士迅速迂回到敌地堡后侧。
高如意一挥手,
战士们投出几枚手榴弹,
“轰!轰!”几声巨响,
敌人的机枪顿时哑了。
战士们呐喊着一拥而上,
占领了敌人的江防阵地。
必须抢占有利地形,
掩护大部队过江!
高如意来不及喘口气,
又带领全班战士向离江岸不远的制高点——
大王庙以北的无名高地冲去。
他左臂负伤,不能端枪,
就把机枪挂在脖子上,
用右手射击,边打边冲,
第一个冲上了无名高地。
敌人发现他们兵力并不多,
趁他们立足未稳,
马上组织起一个连的兵力疯狂反扑。
形势十分严峻。
高如意沉着地说:
“节省子弹,等接近了再打!”
敌人越来紧近。
“打!”
高如意一声令下。
霎时,机枪、步枪、冲锋枪喷射出火焰,
一颗颗手榴弹飞向敌群。
敌人丢下十几具尸体,
狼狈地退了下去。
这时,七连排长周佐带着一部分战士冲了上来。
敌人又连续组织了两次反扑,
都被他们打退了。
“班长,敌人又上来了!”
一名战士向高如意报告。
高如意看了一眼山腰处的敌人,
回头请示排长周佐:
“我带五班从右边抄到敌人后面,
狠狠揍他一家伙,怎么样,排长?”
排长担忧地说:“好主意!不过,你的伤……”
“放心,我能坚持!”高如意一挥手,
五班战士跟着他很快迂回到敌人背后。
“缴枪不杀!”高如意一声高喊,
随后冲敌群身后的地上打出一梭子弹。
60多个敌人见状,知道退路已被切断,
负隅顽抗没有好下场,
乖乖举手投降。
在渡江部队的猛烈进攻下,
国民党部队苦心经营了三个半月的
长江防线很快被突破。
在渡江战役中,
由于高如意所在的五班首先登上长江南岸,
并迅速抢占敌人江防阵地,
保障了大部队顺利过江,
因此五班荣立集体一等功,
“海州号”被誉为“渡江第一船”,
高如意被评为“渡江特等战斗英雄”,
人们又称他为“渡江第一人”。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4月23日,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崩溃。
闻知南京解放的消息后,
毛泽东追昔抚今,
挥笔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此后,人民解放军又解放了无锡、镇江,
占领了杭州、武汉、九江、南昌。
5月27日,解放上海。
6月2日,解放长江口的崇明岛。
至此,渡江战役历时42天,
胜利结束,共歼敌43万余人,
为解放全华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甲归行唐
深藏功与名
1950年9月25日,
高如意到北京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
并获得“全国特等战斗英雄”殊荣,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还颁发了奖章及纪念册。
不久,朝鲜战争爆发,
高如意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英勇作战,多次立功,升至副连长。
特等战斗英雄高如意的军装
1955年,36岁的高如意
向部队领导提出复员回家的要求。
领导看重像他这样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
极力挽留他,
他却考虑自己没有多少文化,
觉得和平时期再留在部队作不出多大贡献了,
再说离家在外已近10年,
也该回家照顾老娘了。
就这样,
高如意谢绝了领导的好意,
复员回到行唐县上碑镇西北街村,
不久与当地姑娘李多妮结婚。
1956年,
当地民政部门给高如意安置工作时,
询问他愿意在哪个行政单位工作,
出人意料的是,
他没有以功臣自居伸手要官做,
而是提出当一名搬运工,
因为他觉得自己身强力壮,
适合干这种体力活儿。
于是,
高如意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搬运工人,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活得简单、充实。
他从不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战功,
只把17枚军功章收藏好,
默默无闻地工作着、生活着。
高如意生活简朴
工作到1963年,
高如意左胳膊的隐痛越来越厉害,
那是渡江战役时残留在左胳膊里的
一块炮弹皮在“作怪”,
他不得已歇了工。
在县领导的关怀与安排下,
他在县医院动手术取出了炮弹皮。
休养半年多后,
高如意准备重返工作岗位时,
他所在的单位由于种种原因被解散了,
于是他就在本村生产队与妻子一起务农,
挣工分来养家糊口。
那时,三个儿子已相继出生了,
负担很重,生活清苦,
但高如意享受到为人夫、为人父的天伦之乐,
觉得很知足了。
因为一头毛驴
他不得不向邓小平求助
1963年的一天,
高如意的妻子用队里的毛驴抽水浇地时,
拴驴的绳套和水车挂钩脱落,
毛驴掉进一口机井里淹死了。
高如意赶紧到大队汇报。
由于这是意外事故,
此事后来不了了之。
1966年,
有人把这件事翻了出来,
说高如意弄死了毛驴,
要他赔几百元钱,
还给他扣上一顶“破坏集体”的帽子。
高如意说:
“钱我可没有,
要不拿家里现成的东西折算吧!”
人们不同意,
说啥的都有,
要扒房子的,
要拉走小猪的……
家里一时大难临头。
面对刁难和几百元的索赔,
高如意陷入了困境,
妻儿老小更是哭哭啼啼。
家里本来就穷,
到哪里筹集几百元的赔款?
再说,自身清白耿直了一辈子,
那顶“破坏集体”的政治帽子,
无论如何也扛不动啊!
高如意实在憋屈得没有办法了,
万般无奈之下,他想起了老首长邓小平。
于是,他就让自己的外甥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
信中告诉老首长,
小毛驴是怎么死的,
大队里是怎么说的,
自己怎么没了办法,
请老首长帮帮忙。
不久,
县里派人来传达中央首长
“按天灾人祸处理”的指示。
难关总算过去了,
高如意多年隐瞒的功臣身份也“暴露”了。
政府领导、媒体记者纷纷上门拜访,
民政部门按政策发放了生活补助。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不要给政府添麻烦”
高如意依然坚持做一个真正的农民,
始终与土地、锄头为伴,耕耘不息。
多年来,他和老伴一直盖着粗布被子,
住着复员时盖的那三间土坯房。
乡亲们都说:
“你当年打仗差点丢了命,
立了那么大功,
现在家里这么困难,
为啥不找国家给你解决解决?”
高如意回答说:
“咱不能有了点功,
就躺在功劳簿上享清福;
咱不能因为自己困难,
就去为国家添麻烦,
伸手向国家要救济!”
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不要给政府添麻烦”。
高如意在田里劳作
1995年秋,
部队上几位领导和老战友
专程从东北驱车来看望高如意。
在田地里找到高如意时,
他正赶着骡子拉犁翻地。
高如意想不到领导和战友还牵挂着,
跑这么远的路来看望自己,
激动不已。
战友们来到家里,
看到高如意一家生活贫困时,
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沉重。
老领导拉住高如意的手说:
“老高,这些年你受苦了。
唉!你要是当初继续留在咱们部队,
一定过得比现在这个样子好呀!”
高如意说:“你们的心意,我知道。
我现在有老婆有儿子,
和当年那些牺牲的战友相比,
我很心满意足了。”
听者无不动容。
日子像流水一样逝去。
1999年国庆节前夕,
80岁高龄的高如意老人荣幸地
被中央军委邀请到北京参加国庆节活动。
高如意参加50周年国庆活动
10月1日那天,
高如意老人在大看台上,
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
阅兵式和群众联欢活动。
他深深地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为人民的幸福而喜悦!
高如意到北京参加50周年国庆活动
2003年,
高如意老人突发脑血栓,
住院治疗后病情有所减轻,
但落下了语言不清、行动不便的后遗症。
2007年1月26日,
高如意老人因病逝世,
享年88岁。
高如意生前所在部队送来花圈,
挽联上书
“渡江第一人高如意永垂不朽”。
在遗留的日记里,
高如意这样写道:
“虽然人们开始对我刮目相看,
但我更加谦虚谨慎,
不能存任何奢望,
要安心读书,
安心劳动,
凭自己的本事吃饭。”
高如意老人走了,
但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事迹、
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令人敬佩,
引人深思。
晚年的高如意
来源:《文史月刊》、《学习时报》、 理论网、石家庄政协网站
“红果记忆”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中内容与观点不代表本微信公号立场,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或依法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