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中,历朝历代对于帝王将相是否优秀的评判标准中,疆域领土扩张的成绩一直是重要的一项。明成祖朱棣是一位人人称道的雄略之主,他五次征战北漠,扩张了大明朝的疆土,在靖难之役中取得皇位后的朱棣,更是一心想要和域外的那些国家建交。
朱棣
郑和本来姓马,叫马三宝。在朱元璋开始统一全国的步伐时,10岁的郑和在战火中失去了双亲。明军有将儿童阉割为太监的习惯,郑和也没有逃得过。此后被送往宫内伺候皇帝,在后来一步步成为明成祖朱棣的红人。
郑和
靖难之役中,兵败后的建文帝朱允炆消失,寻找建文帝朱允炆的踪迹成了朱棣的一大难题。
建文帝
另一方面,为了宣扬大明国威以及获取海外生意交往的目的,郑和“西洋”之旅成为了明成祖朱棣的一个政治举措。明朝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和当时中国造船业的发达都为郑和的航行奠定了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公元1405年,郑和船队受命开始了第一次下“西洋”。此次船队航行耗资巨大,船队的船舶就有200多艘,人数将近三万人。途径麻喏八歇国时,岛上势力误杀郑和所派使者,随后在对方使者谢罪后郑和隐忍予以谅解。随后遇到海盗陈祖义,郑和将其团灭后生擒陈祖义,将陈祖义带回后斩首示众。
郑和的第二次航行主要目的是护送外国使臣回去,相较于第一次规模有所减小。1407年,郑和再次受命出发,一路途径越南、泰国、爪哇和苏门答剌北部后驶入印度洋,最终到达柯枝和古里。1409年,郑和船队返回归朝。
在随后的四次航行中,船队途径东南亚各个国家,为文化的普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促进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各个国家的融合传播。
1424年,随着朱棣的去世,郑和得知朱棣去世的消息的时候还是在第六次航行的返程中。继位的明仁宗朱高炽整改了朱棣的域外建交的的政策。郑和的航海事业自此搁置下来。明仁宗 朱高炽命郑和率下西洋军队镇守南京,郑和被封为“南京守备太监”。
明仁宗朱高炽在仅仅当了一年皇帝就匆匆去世了,随即明宣宗朱瞻基继位,朱瞻基下令让郑和修缮南京宫城。
1430年,朱瞻基因为崇拜祖父朱棣,重新制定航海计划,郑和的第七次下“西洋”来了。郑和此次航行出使二十余国,随行人员27000多人。郑和船队在福建停留期间,命人铸造了一口铜钟,钟身镌刻铭文:“永远长生供养,祈保西洋往回平安,吉祥如意者,大明宣德六年岁次辛亥仲夏吉日,太监郑和,王景弘同官军人等,发心铸造铜钟一口。”。
郑和的第七次航行最远去到了非洲南端的莫桑比克,在返程中,郑和在卡利卡特病逝。郑和七下“西洋”,一代传奇太监的生命就此闭幕。
郑和的航海之旅加强了明朝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加强了东西方国家文明的交流;这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桩世界性的盛举。改变了从明太祖朱元璋以来的禁海政策,开拓了海外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