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唐宋时期的散文成就,就不得不提古文革新中的八位翘楚,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唐宋八大家”。
说起唐宋八大家,这里面有个另类。
论学历,这几位都是顶尖学霸,虽然不都是状元,但也都是进士及第了,不过,苏洵除外。
论资历,这几位都在官场摸爬滚打几十年,虽然不至于权倾朝野几十年,但至少也是当过高官了,苏洵依然除外。
论年龄,除了苏洵,其他人早早成名,大都二十左右就已经名声大噪,他的小儿子苏辙进士及第时只有十九岁,苏洵出名是在陪两个儿子进京赶考之时,已经47岁了。
在两个儿子进士及第后,苏洵还写了一首打油诗自嘲:
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
莫道登科难,小儿如拾芥。
苏洵参加了几次科举考试发现自己是个学渣就草草收场放弃科举,自己的两个儿子却是两个学霸,小小年纪轻松进士及第。虽是自嘲,嘲笑自己考不进进士,但此时这个老父亲心里,肯定满是欣慰了。
在《三字经》中,是这样说苏洵的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苏洵自号老泉,也就被后人称为苏老泉了。苏洵开始奋起学习的年纪可不小,二十七岁才开始努力学习。这个年纪其他“七大家”早已名扬天下了,苏洵经历了什么呢?二十七岁的苏洵为什么不甘躺平开始内卷了呢?
天资聪颖的富家子弟我们有句常说的话:聪明不干,等于笨蛋。苏洵小时候大概就是这句话描述的这样。
苏洵出生在四川眉山,家境也还可以,父母健在,没有生活烦恼的童年就满是童真的乐趣。虽然开始读书,但生性爱玩,读了几天就放弃了。不用读书,不用担心生活,这样的无忧无虑的生活伴随着苏洵一点点长大,成年,结婚,生子。
苏洵家里虽说不上差,但大概也只能勉强过好日子,再供养苏洵这个爱玩的小伙子,日子不会太好。苏洵虽然是个普通的农家小伙,但是却被管家千金看上了,大理寺丞的程文应的女儿看上了苏洵,并且结为夫妻。
苏洵有个厉害的老丈人,但这个老丈人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改变,苏洵依旧过着自己原来游山玩水的生活,当然,也还没有开始学习。苏洵结婚时不过年纪19岁,还远没有到27岁。
结婚第三年,自己的大儿子苏景先出生了。又过了两年,母亲病逝。父亲的责任加上亲人的离世让这个曾经爱玩的少年不得不向生活低头,他必须要扛起生活的重担了。
苏洵作品
二十五岁的苏洵开始学习,准备科举。可是,在自己曾经看不起的乡试面前,苏洵失败了,第一次失去了成为举人的资格。
苏洵科举名落孙山,这对他打击很大,回到家后,翻出《论语》、《孟子》等典籍仔细翻读,找出自己写的文章,才发现自己是有多差,是有多自大。
痛定思痛后,苏洵烧掉自己写的文章,决心把典籍都重新读一遍,书读透之前不写文章。经历科举失败后,苏洵幡然醒悟,开始奋发图强。
这一年,苏洵二十七岁。二十七岁的苏洵开始努力了。有人常问现在开始努力晚不晚,当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
这一年,除了科举落第,还有一件事对苏洵影响比较大——苏轼出生了。三年后,苏轼的弟弟,苏辙出生。
从二十七岁,苏洵开始发奋图强,定要与科举决个胜负,很快,命运让他知道,他输给了科举。
三十七岁时,苏洵接受了自己的学渣事实,烧掉了为科举准备的文章,放弃了科举考试这条道路。
放弃了科举不等于放弃了学习,苏洵也依然坚持学习,不过,没了科举的抱负,为自己为培养儿子而学习,目标有了变化,结果则截然不同。
我们常说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苏轼三十七岁转变方向时,也恰恰是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学习的最好时候(大儿子景先夭折),苏洵奋发图强的学习也感染者他的两个儿子,同时也指导者儿子学习。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上一个十年苏洵挑战科举失败,这次他带着两个儿子进京,两个儿子挑战科举的道路只剩下最后一关了。
苏洵带着儿子和自己的文章进京了,自己和文章以及儿子都名声大噪,文章在京城相互传阅,弄得汴京洛阳纸贵。当时很多进京赶考的人看到苏轼苏辙的文章都放弃科举了,看了看学霸的文章,觉得自己太菜了。
不出所料,苏轼苏辙及第。苏洵这一介布衣,也发出了自己的光,被皇帝看到,步入了仕途。
不过,留给苏洵的时间,也就剩一个十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