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封建时期十分漫长,这期间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官职。人们判定官员的级别都喜欢以品级定高低,不过在清朝有一些官职非常威风,却并没有实权,因为是虚职,其权力还不及一个七品知县,这样的官会是什么官呢?

清朝十大特殊官职:清朝最威风的官职(1)

其实这个官也不是产生于清朝,而是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这就是历史上的太傅、太师和太保,合称为三公或三师。这三个官职曾经很长时间里都是非常尊贵,不仅位居一品,而且辈分高,能被皇帝赐予“太”字,可见皇帝对臣子的尊重和肯定。

清朝十大特殊官职:清朝最威风的官职(2)

在秦朝之前,三公的权力还是非常大的。三公最开始出现时,其地位等同于国家的宰相,有辅佐国君的职责,随着时代的变化,三公的实权也几度起伏,到清朝时已经成了一个虚职,根本没有真正的实权。不过,拥有这个虚职的人,却都不简单,个个都是牛人。

北宋时期的庞太师既是国丈又是太师,他的权力就发展的很深入,借着自己位高权重的地位不断排挤正直的官员,不仅自身生活腐败还多次陷害忠臣。虽然这只是一个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但是可以看出在北宋时期太师地位极其崇高,权力很大。

清朝十大特殊官职:清朝最威风的官职(3)

清朝时期的三公,被嘉奖的多是皇帝的宠臣,一些官员居功至伟,官阶已经高到不能再高,皇帝要褒奖这样的大臣就只能用荣誉来犒劳他。因此这些被封为三公的大臣,一般都有其他显赫的官职在身,而带“太”字的官职已经成了一种虚职。

正常来说三公的工作应该是辅导太子,属于太子的师傅,不过很多大臣被加封后并没有真正教授过太子。比如洪承畴,他在明朝末期投降清军,后来被重用到兵部尚书,他的一生就是身兼数职,朝廷中的三公他当了一个遍,不过此人却并没有真的给太子教过书、讲过理。

清朝十大特殊官职:清朝最威风的官职(4)

另一位清朝的太保也非常有名,就是皇后的弟弟——傅恒。这位皇室亲眷也是居功至伟,除了太保的头衔外,他还是大学士之首,一等公爵。皇帝虽然统领百官,但是总要学会恩威并济,如果因为是自己的亲信宠臣,立了功劳就不“表示”,那只会令亲信越来越疏远。鉴于褒奖需要,三公的职位就从周传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

清朝十大特殊官职:清朝最威风的官职(5)

因为三公的名号响亮,但却是个虚职并没实权,因此这个官职的权力实际都比不上一个七品的县令。不过能获得三公称号的大臣全都是皇帝的亲信,多数身兼数职,太保之类的官职对他们来说也仅仅是锦上添花。

如果大臣不安分,获得了皇家的至高荣誉却恃宠而骄,那对皇帝的权势来说也是非常危险。就拿鳌拜来说,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很高,是开国的三朝元老,又是辅政大臣,还是太子太傅,虽然太子太傅的官职没有实权,但是辅政大臣的权力却能让他拉拢势力,权倾朝野。

清朝十大特殊官职:清朝最威风的官职(6)

因此单独看三公的权力确实默默无闻,但是看看顶着这些光环的人物就知道,他们每个人都是国家级的功臣,一点不简单。

参考丨《尚书大传》《礼记》《大戴礼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