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的你是否还在命苦而为(恕我直言你理解的)(1)

2019年80后最后一批生人迈入30岁门槛,90后也行将面临即将来到的“三十而立”。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朋友酒后满面愁容感慨道:三十岁,而立之年,而事业未竟,家庭社会压力与日俱增,顿觉前途堪忧,不知未来何在。当时我问他你如何理解“三十而立”呢?友人回答:“财务自由,家庭美满”即可。

我很理解我那位朋友,在我们汉语的语境中三十岁不仅代表年龄,其背后还有事业、家庭都应该有所小成的含义。这让当今众多到30岁依然起早贪黑奔波于生计,终生大事仍未解决的人不免心存竭虑:“是不是我的一生就止步于此,不会在有什么建树了呢”

三十而立的你是否还在命苦而为(恕我直言你理解的)(2)

那么,“三十而立”究竟代表什么意思呢?其真正内涵果真就是代表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么?

我们都知道“三十而立”这个成语源自《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他晚年的时候总结了他一生的修养过程。我们中国的文化在有别于西方文化,西方的思想家们在提出一个观点时总会不厌其烦去论证他的观点,而孔子留下这一段话并没有做任何解释,这使得后人在理解时难免出现多种含义。

南北朝时期著名经学家皇侃认为,“立”指的是已经将五经学完了。古代的人三年学一经。十五到三十刚好十五年,可以学完五经。皇侃认为贯通五经就是孔子认为的“立”。(立,谓所学经业成立也。古人三年明一经,从十五至三十,是又十五年,故通五经之业,所以成立也。)

三十而立的你是否还在命苦而为(恕我直言你理解的)(3)

皇侃

南宋哲学家朱熹认为:“立”指的是可以将自己的志守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志于学”的那个阶段。(有以自立,则守之固而无所事志矣。)

清朝的宋翔凤就认为选择三十岁是因为“壮而有室”,就是说有了妻子儿女,要肩负起社会责任。但是这一点显然有问题。孔子讲的“立”如果是成家立业的意思的话,那他自己是在19岁结婚,20岁有孩子的。那岂不是应该说“二十而立”?

已故台湾作家李敖先生在谈如何阅读中国古籍时曾提出一个观点,叫“以书解书”就是从书本中的内容去寻找书中所提出的观点。那我们就从《论语》一书中来探寻究竟。

三十而立的你是否还在命苦而为(恕我直言你理解的)(4)

在《论语》中孔子曾说过:“不知礼,无以立也。”孔子还说“立于礼”。(即为语言和举止得当)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三十而立”的含义,意思是到30岁时,人们应当懂得行事为人的准则。

孔子十五岁志于学,这里所说的“学”并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增长知识,而是“志于道”孔子又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里说所的道,含义是“道路”或“真理”。“十五而有志于学”意思是孔子从年少时开始懂得了立志学道,然后厚积薄发,融会贯通。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在刚开始志于学的的时候,我们要谦虚地取法于其他人。但是如果一味地听从和学习别人,而没有自己的筛选、整理和思考,就会陷入迷惘(学而不思则罔)。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够形成一套自己对于世界、对于人生的看法,有自己的一套价值体系和价值观,能够独立地做出选择和判断,而不是人云亦云。这种独立做出选择和判断的能力,要靠从“志于学”到“而立”之间慢慢的学习和思考来培养。这才是我们到30岁真正应该懂得的道理。

三十而立的你是否还在命苦而为(恕我直言你理解的)(5)

图片来源于网络

观察孔子的一生,也是在三十岁以知礼闻名。所以“三十而立”本不应是表达事业有成,成家立业之意,只是被后人所曲解了。

“三十而立”在乎修心,与岁无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