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南源三岔河有一千年古渡簸渡关。簸渡关西岸绝壁两翼,是历经清代几次战火血洗和捣毁了的画眉屯、关帝庙。凹河断桥位于簸渡关下游约1.5公里处。断桥往西,层层梯田跌宕起伏,远眺直抵云端;断桥以东,悬崖峭壁与陡坡之间,所建公路七弯八拐,陡峭险峻。

黄河青铜峡幸福桥(凹河断桥一代人艰苦拼搏与无私奉献的缩影)(1)

凹河石拱桥1965年建成通车,长约100米,宽7米,四孔桥,石混结构,是乌江南源第一桥。1993年,钢混结构的凹河大桥建成通车后,承载307省道交通运输近30年的石拱桥被炸掉了,现东西两端仅剩断桥残垣。断桥西岸立有一块墓碑,碑文为:“河南省西峡县 胡保炎同志之墓 凹河大桥施工指挥部 一九六四年九月立 ”。清镇市流长乡凹河村与织金县马场乡龙井村的几位老人,是胡保炎牺牲与石拱桥建设过程的见证人。胡天伦老人说: 胡保炎是桥梁施工队的党支部书记、政治指导员。当地老人说: 1964年9月的一天,一只装有建桥石料的木船突然被一个波浪冲翻,胡保炎与当地民工蒋友明二人坠入河中,同时遇难。胡保炎牺牲后,施工指挥部买了几块木板,做了一盒简易棺材,将其安葬在石拱桥桥头西岸。后经桥梁公司领导批准,指挥部用15元钱给胡保炎立了一块碑。当地人说, 建桥河段波涛汹涌,水流湍急,建桥期间不时发生伤亡事故。1965年初的一天傍晚,桥工队的老杜加班勾缝,施工架子突然坍塌,老杜被洪水卷走。老杜会点游泳,在下游一公里处爬上了河中间一块礁石,向对岸村寨大声呼救。几个村民闻讯后,打着手电筒点着火把来到了岸边。因晚间无法施救,村民们便将情况报告给了大队支书,党支书安排人抱来柴禾,在岸边燃起篝火。为防止老杜睡着滚进河里,或担心其绝望轻生,党支书与两村民陪老杜“讲了一夜的话”。天亮后,村民们找来了楼梯、驮绳等工具,终于将遍体鳞伤的老杜营救上了岸。

黄河青铜峡幸福桥(凹河断桥一代人艰苦拼搏与无私奉献的缩影)(2)

那年月,我国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困难,交通设施建设举步维艰。307省道是清镇经织金至纳雍到水城的战备公路,属贵州大三线建设的前期工程之一。胡天伦说: “当年桥工队的施工人员约200人,多数是外省人”,他们响应三线建设的号召,第一批背井离乡来到了这个山沟沟。期间,桥工队除用木料和牛毛毡建了几间房屋堆水泥、放工具外,所有人员全部住帐篷,住岩洞。工人每人每天一斤米,吃饭用称分配。饭量大的工人,就用米饭和当地农户换洋芋(土豆),一斤米饭换5斤洋芋。当地老人说,那时修路建桥,除了炸药雷管、水泥等建筑材料和特殊运力由国家出钱外,其余土石方、淘砂、材料搬运等劳务,均由各生产队派工,人人自带干粮,由生产队记工分……

一个时代过去了, 当年立下汗马功劳的凹河石拱桥,如今已被时间淹没在这条曾经战火硝烟的红尘古道上。 当地人说,炸桥那天,那些曾经参加过建桥施工的民工,还有为桥工队做饭的小工等,大家都流泪了!就象父母健在的时候,没有多少人会认真想过父母养育之恩,一旦父母离我们而去,才会真正意识到父母的伟大,才会感到内疚和自责。每当与父母梦中相聚醒来时,才会感到失去父母的孤独,才会掉泪。凹河断桥,见证了困难时期我党强大的组织力、向心力,折射出了那一代人的艰苦拼搏与无私奉献精神。

近年来,一些公知阶层把建国后的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割裂开来,刻意否定前三十年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误导年轻一代。这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固然,前三十年我国经历了浮夸风、共产风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历史挫折,走过一些弯路。但客观事实表明,那些年,没有我党率领全国人民所进行的艰苦探索和努力,哪来的原子弹、氢弹?哪来的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前三十年全国灌溉面积增速达21%,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9%,工业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1%,难道这些统计数据不可信?概而言之,没有前三十年打下的坚实基础,就不可能有后三十年的历史辉煌。建国以来,正是我党这种强大的动员力、组织力和凝聚力,正是这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正是有了无数胡保炎式的共产党员和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与无私奉献,我们才取得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伟大抗疫奇迹和脱贫攻坚等震惊世界的历史性胜利。历史不容割断,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值此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之际,以此拙作,谨向当年那些节衣缩食、艰苦拼搏与无私奉献的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

黄河青铜峡幸福桥(凹河断桥一代人艰苦拼搏与无私奉献的缩影)(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