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整个轨迹,其实就是一个个自我的选择构成的佛学里面讲因缘和合,这是一种大智慧你今天无论遭遇了什么,往前深究,都能找到那个自己投注的业力,那是今天的果在那时的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一个从小白到大咖的逆袭之路?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一个从小白到大咖的逆袭之路(不曾停止的奔跑)

一个从小白到大咖的逆袭之路

人生的整个轨迹,其实就是一个个自我的选择构成的。佛学里面讲因缘和合,这是一种大智慧。你今天无论遭遇了什么,往前深究,都能找到那个自己投注的业力,那是今天的果在那时的因。

初中之前,我的人生基本上没有什么自主的选择,一切似乎都是安排好的。初中毕业时的方向选择,是我的人生第一道题。

父母都是小学没毕业的,没读过多少书,但是都很开明。由于我的成绩还不错,接着往下念书,这是毫无疑问的选择,不管有什么困难,父母都会全力支持我。

问题是到底往下读高中还是读中专,这个倒是有一些犹疑。家里人之前见过最高的学历就是中专毕业,那时候到初中教书的,也都是中专或大专毕业。三年中专毕业,有个公职岗位,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如果选择读高中,高中之后还得考大学,能不能考上又是一个未知数。何况读大学还得花钱,对于我们这个贫寒之家,也是个现实的压力。

父亲并没有立刻代替我做出决定,而是在问过我的意见后,特地找到我们教导主任咨询——他平时从不去我的学校。

我那个时候并没有太多的野心,觉得能读个师范学校,当个老师,也很不错。我从小就喜欢教师的职业,过家家都会扮演老师来上课。

但是王主任很坚定地建议我去读高中,考大学。不知道他在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是不是也隐含了自己人生的遗憾。我没有参与这个沟通的过程,只知道父亲回来后,就告诉我,支持我去报读高中。

中考成绩出来以后,我够上了县重点中学的分数线。但是另一所普通高中招生力度更大,考虑到他们可以减免部分学费和杂费,我最后选择了这所普通高中。老师说宁为鸡头不做牛尾,我觉得减轻家里的经济压力是更加实际的事情。

那年秋天,我一个人拎着一个红木箱子,登上了长途汽车,去往了离家三十五公里外的高中求学。

那三年,印象很深刻,不停地考试刷题。那三年,印象也模糊,除了考试刷题,其他的事情似乎都不生动了。

只大概还有一些人和事,留在记忆里,时不时地闪烁一下,标记着曾经有过的青涩。

高中的班主任教我们语文,人很儒雅,课上得特别好。他教我们唱的那首《江山无限》,多年以后仍是我在KTV里爱唱的曲目。英语老师是个女老师,很有气质,上课的声音像铃声一样优美。有一次自习期间,班主任让我对各科老师提点反馈意见,我就对英语老师的课程提了一些意见。事后才知道,他们是两口子。对于这一点,我很是尴尬和愤怒,因为他们两口子在校园里出行的时候,一前一后落得远远地走,这哪里看得出来是两口子呢!他们整整陪伴了我们整个高中,我现在很怀念他们俩,虽然很少和他们联系。

高一的数学老师,高高瘦瘦的,爱抽烟。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点知识分子特有的讲究做派。他有个儿子和我们同班,经常让他儿子和我一起学习。我记得人生第一次喝冰镇绿豆沙,就是在他家里喝到的,堪称人间极品美味——后来再也没有喝到过那么好的。高二以后换了数学老师,海拔显著降低,不抽烟,很随和,但平时很少能看见他笑。板书我很喜欢,非常秀气。毕业多年后得知他得了重病,我还挺难过的。

高一的化学老师大腹便便的,在说一些化学专业名词的时候,发音都很特别。他和我初中化学老师有个一样的特征,就是都有一身酒味。他和我高一数学老师也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儿子也在我们年级上学。高二后来换了个年轻的化学老师,个子不高,很有激情,和学生能打成一片,课也教得很好。我原本对化学没啥感觉,后来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喜欢。

高一的物理老师长相非常斯文,举止也很斯文。他那时候刚有了小宝宝,课余经常看到他抱着小宝宝在校园里溜达,一脸幸福满足的笑容。有人看孩子可爱,就去捏他胖乎乎的小脸蛋,他赶紧制止了,担心孩子会因此得上流口水的毛病。后来换了个物理老师,也是个年轻男老师,他讲课的时候眼睛总是看向天空或者远方,似乎带着一种深邃的思考。他在黑板上画图,不用尺子,线条都是笔直的。画圆的时候,拿小拇指按着一个点不动,大拇指和食指捏着粉笔围着划一圈,一个漂亮的圆就出来了!他总是给我们做湖北黄冈或者孝感的模拟试卷,那是有些难度的,每次发下试卷一看标题我们都能倒吸一口凉气——但是他觉得做过了难度高的就不怕其他题目了。他指导我们参加奥赛的时候极其耐心,把我们当宝贝一样照顾。

文科老师的记忆不多了,因为后来文理分科我选择了理科班。说到分科选择,我不得不对我当年的历史老师致以十分的歉意。她对我的历史科目学习非常满意,一直鼓励我读文科,得知我最终选择了理科之后,伤心之余,再也不和我说话了。其实我到今天都非常喜欢历史,也一直在研读各方面的历史,这个兴趣始终没有丢掉。当年她的历史课上那份生动激情,培育了我一个伴随终生的兴趣,也算是对她无言的报答了。

除了老师,印象很深刻的就是我们的校长。他是一个老党员,我还记得他召开全校师生大会,拿出家里用过多年的毛巾和皮带,给我们做忆苦思甜艰苦奋斗的思想教育。老校长很有威信,无论老师还是学生都很敬重他。一方面源于他对于教育工作的无限忠诚和热情,另一方面也源于他为人的无私和持重。在他的努力下,我们这所普通高中无论是从教风学风还是校舍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我觉得校长做的对我来说最有影响的一件事情,就是开设了学校的图书室。虽然书籍数量和后来大学里的图书馆没法比,但那是我第一次看见那么多的图书。一连三四间屋子,里面一排接一排书架,对当时的我来说堪称浩瀚壮观!高中的毕业班是要强制午休的,我中午经常不睡觉,跑到图书室去看书。管理员是校长夫人,对我逃脱午休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善意地给我打了很多次的掩护。我当时看过的《精神的田园》、《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这两本书,对后来树立我的人生价值观起到了非常深刻的作用。

我还特别怀念学校食堂的那位大姐和那几位工友。高中三年吃大食堂,伙食算不上好也算不上差。当时大姐两口子负责了学校的养猪工作,所以也在食堂开火做饭吃。他们经常让我去和他们一起吃饭,算是给我开小灶。有时候我不好意思过于麻烦他们,大姐还会很生气。在校住宿的时候,我有段时间和工友师傅们住在一起,他们工作之余玩牌,还担心影响了我的休息,相互提醒着要小声一些。我不敢说他们对我上学有多大的帮助,但是他们给了我一份善良的底色,让我在一生之中,对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都抱有无限的尊重和关切。

修习学业的过程,是个枯燥艰苦的过程。就像很多书籍或者电视剧里面,说到主角修炼武功的时候,总是一笔带过,哪怕花上十年光阴。这种时间,似乎是人生的另一条平行线,只是属于主人公自己的,和别人毫无干系。当你回头去看的时候,只有依稀朦胧的一些影像,浑然不记得其中的细节。但是在回想之中,感觉内心很安详很充盈,虽然不足为外人道,但是一点也不曾后悔。

也还有一些记忆碎片,夹杂在修习学业的过程中。

我记得曾经在学校统一组织观影时,我一个人一口气磕掉了两斤瓜子,导致当晚鼻子流了很多血。

我记得我最好的一个朋友,坐在教室后面的一个课桌上,打着拍子哼唱整曲的刘德华的《开心的马骝》。

我记得我们放学回家,没有车愿意停下来载我们,结果我们一赌气步行回家,从下午一点走到下午七点,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三十五公里徒步。

我记得教室前面有一棵桂花树,到了秋天就会满室馨香,那是我曾经最喜欢的香味。

我记得我曾经在学校后面的巷子里,买了一本盗版的《金瓶梅》,里面一到描写男女情事的环节就是很多方框,让人浮想联翩之余,又不免懊恼。还买了一本盗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的过程,就是标记错别字的过程。

我记得有一天上英语课,老师告诉我教室外有人找,我一愣还没有反应过来,一个同学高声提醒我不要去,今天是愚人节。对于这位善意的破坏者,老师和我都不禁莞尔。

我还记得……

这些镜头,没有一个和学业相关,只是和青春有关。我的人生似乎没有一般意义上的以叛逆为标志的青春期,有的只是在那特别的三年里,在人生最重要的关卡前,在我的人生真正起跑时,那在耳畔不断呼啸而过的生命之光、之声、之影。那时候没有人有手机,也没有人着意去录制一段时光掠影,所以没有办法标记我们的青春起点。

但事实上,青春已经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