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吃的月饼有两种,一种是芝麻皮的月饼,一种是酥皮的月饼无论哪一种月饼只要能吃到都是一件开心的事平时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都会囥起来但不管怎么囥,都会被孩子们找到,偷偷地消灭掉如果是月饼的话孩子们绝对不敢提前吃掉,知道一定要等到中秋节晚上才能吃离中秋节还有好些天,孩子们早就眼巴巴地盼望着啥时候能吃到月饼因为只有中秋节才能吃到月饼,所以孩子们又把中秋节又叫做月饼节,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生活需要仪式感下一句?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生活需要仪式感下一句(生活需要仪式感)

生活需要仪式感下一句

月饼的故事

小时候吃的月饼有两种,一种是芝麻皮的月饼,一种是酥皮的月饼。无论哪一种月饼只要能吃到都是一件开心的事。平时家里有好吃的东西,父母都会囥起来。但不管怎么囥,都会被孩子们找到,偷偷地消灭掉。如果是月饼的话孩子们绝对不敢提前吃掉,知道一定要等到中秋节晚上才能吃。离中秋节还有好些天,孩子们早就眼巴巴地盼望着啥时候能吃到月饼。因为只有中秋节才能吃到月饼,所以孩子们又把中秋节又叫做月饼节。

到了中秋节晚上,孩子们并不关心今晚能不能赏到月亮,而是关心啥时辰可以吃月饼。孩子们早早地围坐在桌子旁,等待父亲大人端出月饼来。那时候的月饼比现在的大多了,一个人吃不完,通常需要切开分着吃。当父亲小心翼翼地打开包裹月饼的油纸时,孩子们的哈喇子早就流出来。父亲切分月饼之前,孩子们可以捡一点掉下来的芝麻或酥皮过过瘾。这个时候每个孩子都睁大眼珠,看看哪块大一点的月饼能分给自己。父亲也尽心地把月饼切分均匀,以免孩子们争吵。每个孩子端起自己那份月饼还不满足,还巴望留在油纸里的酥皮屑能多分给自己一些。这个时刻就是吃到酥皮屑,感觉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

做饭的故事

吃罢月饼,接下来谈谈做饭恰饭的那些事。那年头我们不知道什么叫煤气,家里能有煤炭烧火做饭就很不错了。刚开始的时候只能买到散装煤炭粉。为了便于成形,买回家的煤炭还要掺和上黄泥巴,再和水调匀,用手捏成煤球或煤饼摊在墙上晒干后生火用。大人和小孩齐上阵,掺水的掺水,搅拌的搅拌,做煤球的做煤球,热闹非凡。再后来有了蜂窝煤,我们就不用再做煤球了,也不用再两手黑黑和满脸灰尘样子。

蜂窝煤需要到煤炭公司去购买,买好后一大家子人用板车把蜂窝煤拉回家里,这个时候就知道家里有个男子汉的重要性。当然有钱的人家可以雇请他人用板车把煤炭拉回到自己家里。在大冶城关,海德就是这样一位以拉板车帮人运煤谋生而出名的人物。以至于大冶人把那些有使不完蛮劲的人称作海德。再再后来煤炭公司可以送货上门,我们再也不用干搬运煤炭的苦活了。不过这活很快被扛煤气罐代替了。当年有句戏话是说找女婿一定要找一位能帮丈母娘搬动煤气罐的人。这是后话,这里就不再细谈了。

记得住在平房的时候,我家有一间储藏室,里面堆满了木材杂货什么的,主要是用作柴火用。此外我家还有一间灶下(厨房),里面除了有一个煤炭炉子外,还有一个柴火灶。平常时候都是用煤炭炉子生火做饭,只有逢节假日或有重大事情的时候才会开柴火灶做饭。进入腊月后,就一直追问母亲,什么时候开始炸年货、准备年饭。当父母打扫灶下,把柴火灶清理干净,准备炸年货的时候,说明已经离春节不远了。

年饭的故事

父母点燃柴火,烧着柴火灶,一大锅油开始沸腾起来,孩子们的心也开始沸腾起来。炸年货的种类可以有炸花生米、炸翻身果、炸玉兰片、炸肉丸子、炸藕丸子、炸萝卜丸、炸藕夹和炸鱼块等等年年不同。不管炸什么,头一锅肯定搁不住,很快进入孩子们的口中胃里。父母在一旁说慢点吃,肚子不要填满了,后面还有更好吃的呢。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帮忙添一下柴火,打打下手外,小一点的孩子除了添乱子,一点忙都帮不上。出锅的速度很快超过吃货们吃的速度,孩子们打着饱嗝也该一旁消停去。提篮和簸箕很快盛满了各种炸好的年货。那个年代家里没有冰箱,父母通常会把盛满年货的提篮悬吊在屋当中,一来可以阴凉通风,二来防止被老鼠偷吃,这样可以使年货保存更长久些。

等到吃年饭的时候,时间不一定选在除夕晚上,也可能是腊月29日,或者更早一点时间,这取决一家人能聚在一起的时间。不过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选在大年三十当天吃年饭,气氛更喜庆些。吃饭前必定放串鞭炮,就更热闹了。餐桌上的菜肴基本以湖北菜为主,可以有红烧鱼、红烧肉、排骨藕汤、粉蒸肉、蒸藕夹、炒红菜薹、肉丸子汤、鱼丸汤、鸡汤等等,实在是记不全了。如果再上盘印子粑,就更有大冶年味。

接下来就是要守岁了。那年头没有电视机,更不知道春节联欢晚会为何物,小孩子要守岁确实有点难熬。这个时候父母会拿出花生、红枣、瓜子、京果、麻糖和酥糖等零食出来,孩子们的兴奋点再次被点燃,边吃着零食,边听着大人说故事,瞌睡虫很快被赶跑了。孩子们吃着零食的同时,还追着母亲问晚上还有什么好吃的。记忆中除夕深夜我家基本上不吃水饺,通常会提前准备一大罐煨好的鸡汤,这个时候该鸡汤上场了。当孩子们喝完鸡汤,时辰应该过子时了。不知不觉瞌睡虫又回来,也不知什么时候孩子们渐渐都睡着了。

大冶的习俗是嫁出去的女儿除夕晚上不能看见娘家点灯。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中午在丈母娘家吃年饭,晚上在父母家吃年饭。后来去外地工作,逢春节回老家,都会提前告知父母一声。这个时候父母比较关心的一句话就是几号能回来。如果能在除夕前赶回老家,父母就会说今年的年饭等着你们回来一起吃。如果说今年春节由于值班,要年初一回来或者说今年春节不回来,父母这时就会遗憾地说今年的年饭就不等你们了。如果过年不回老家,通常我会说年饭简单吃点算了,可是老婆不答应,说既然过年了就必须吃顿像样的年饭。结局是老婆早早地准备好菜谱,购买好原材料,大年三十当天做好一大桌子菜肴。这桌年饭,除了不能放鞭炮外,基本上复刻出湖北的年味来。这些菜肴当中必须有一条整鱼,而且当天是不能吃的,一定要留到正月15日,寓意年年有余。

后来的故事

故事讲到后面就有点伤感了。先是父亲走了,再就是岳母走了,再后面是岳父走了,家乡的亲人就越来越少。每逢中元节,大冶的风俗是要给先人烧包袱。岳母在的时候,会提前准备好包袱和贡品,我们所要做的事就是在包袱上面写好先人的名字,以免先人收不到。中元节当天,岳母会带领一大家子人把包袱运到河边,摆好贡品,边点火烧包袱,边嘴里还念念有词。岳母走后,老婆就越发像她母亲了,也开始讲究要过中元节,要做祭祀活动来。中元节不能回老家的时候,老婆会说我们可以在杭州烧包袱。记得在大冶是允许在河边烧包袱的,但是在杭州就不清楚让不让在河边烧。入乡随俗,老婆就去向邻居老杭州人请教,了解当地人过中元节的习俗。当地人告诉我们,中元节当天可以在家里摆贡品,在家门口烧包袱。就这样我们家现在又多了一个需要纪念的节日。

过去的终将过去,该来的终将到来,生活还将继续。今天你能为我喝彩,明天我将会为你鼓掌。每一个逝去的故事都和金钱没有关系,因为资本的力量和我永远无法沟通。精神世界应该高于物质追求。物质追求是个无底洞,只会让你倍感贫穷。物质的贫穷不可怕,精神的贫穷才可怕。有时间还是多陪陪父母,多陪陪子女,健康过好每一天比任何仪式都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