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风声鹤唳

故事概况:

八公山麓,淮水之滨。千百年的璀璨文明史,激荡出光辉灿烂的文明之光。含阳藏雾的八公名山,孕育着流播千古的思想精萃;淮土遗珍,蔡楚流光,一座寿州古城从两千多年的历史深处走来。文章千载,汉韵依依,一部鸿篇巨制《淮南子》牢笼天地,博极古今。

这一切,为淮南这座闪耀华东的能源之都,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屐痕,更为中华民族沉淀下无数韵味悠长的成语典故。

淮南,一座魅力之城。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成语故事源于淮南王。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发生在淮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成语故事就源于淝水之战。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90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8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谢玄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经典成语故事和神话传说,使得八公山名震青史,蜚声中外,平添无限神韵。

八公山名源于汉淮南王刘安和“八公”得道成仙的故事。八公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可用“林密、石奇、泉古、水秀”八个字来概括。这里有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的天然次生林,植被保护良好,乔木高大,树种繁多,山林茂密。由于流水剥蚀、溶蚀、风化作用,裸露的石灰岩体流纹深刻,造型生动,似微缩“锦绣河山”,呈“石林”状排列,绵延数平方公里,十分壮美。

出处:

《晋书·谢玄传》:“余众弃甲宵遁,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十七八。”

释义:

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以为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关联地:淮南市。

周边旅游推荐地:

淮南市八公山风景区、寿县博物馆、安丰塘、天宝双遗文化园、寿县古城等。

出自淝水之战的有哪些成语(淝水之战衍生出的这个成语)(1)

出自淝水之战的有哪些成语(淝水之战衍生出的这个成语)(2)

出自淝水之战的有哪些成语(淝水之战衍生出的这个成语)(3)

出自淝水之战的有哪些成语(淝水之战衍生出的这个成语)(4)

备注:龙燕萍 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