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1)

编者按:

2014年底,由申雄平先生编著的《萧俊贤年谱》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第一本较为详尽介绍近代美术教育先驱、民国画家萧俊贤先生生平和艺术成就的著作,中国艺术研究院郎绍君先生称赞此举填补了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的一段空白,为二十世纪美术史研究做了非常有意义的工作。为此中国书法网与申雄平先生联系,决定以《萧俊贤年谱》内容为基本,整理相关资料,在中国书法网做一期关于萧俊贤的书画专题推介和研讨,让更多人走进萧俊贤的艺术世界,也希望此举能让更多关注萧俊贤书画艺术专家、学者、读者贤达不吝指教与匡正,共同寻漏补阙,探幽索隐。以期更丰富近代中国画坛一代宗师----萧俊贤的史料、资料。

此次专题资料均由申雄平老师整理提供,许多珍贵照片及作品图片均是第一次在媒体公开发表,在此对申老师的辛勤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萧俊贤( 1865 -1949 )字厔泉,号铁夫,别署天和逸人,斋名净念楼。湖南衡阳人。 早年从苍崖法师、沈咏荪学画 。应李瑞清聘,曾任教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图画手工科 。民国初年居北京,任国立北平艺专(今中央美院)教授,曾代理艺专校长,继而担任南京美专国画系主任,连居南北讲座,桃李盈门,陈师曾、吕风子、姜丹书、张善孖、施南池等著名画家均出其门下。1920年被聘为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跻身京华一流画家行列。晚年寓沪卖画为生 。长于山水,兼作花卉 。与萧逊并称为北京二萧 。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2)

《萧俊贤年谱》序

郎绍君

新时期以来,近现代美术史研究活跃,艺术市场繁荣,许多曾经被遗忘的重要画家得到了新的认知,如黄宾虹、刘奎龄、王一亭、张大千、溥儒、林风眠、金城、陈少梅、陶冷月、陆俨少等等。这是复兴传统文化的大收获。但另一方面,非学术的吹捧充斥报刊,伪劣的作品与虚假的信息充斥市场,而不少出色的近现代艺术家仍被埋没着。改变这种状况,除了教育、文化的改革,还需要美术史家“拒绝遗忘”的鉴识力和发掘功夫,艺术市场的健全和自律,收藏家的慧眼等等。这本《萧俊贤年谱》,是中年画家申雄平多年“发掘遗忘”的成果,值得业内和收藏界重视。

1949年,中国社会发生巨变。正是在这一年,85岁的萧俊贤逝世。作为一个民国时期的画家,他和他的作品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再没出版过他的画集,没办过他的画展,也极少有介绍他的文字。90年代中期以来,拍卖市场虽出现了他的作品,但其被冷落的状况并无改变。萧俊贤不是所谓的“民国小名家”,而是一位人品高洁、功力深厚、风格独特、曾有相当影响的画家和中国画教育家。我们有必要重新发现他、认识他。申雄平是萧俊贤的后辈同乡,出于对萧氏艺术的喜爱和乡里桑梓之情,凭着大胆和毅力,用多年的时间搜求萧俊贤的有关作品、文字与图像,编写出这部《萧俊贤年谱》。我有机会读了年谱的初稿,十分赞赏他的选题,也被他对老一代艺术家的热诚所感动。他每次来京,我们都会谈论萧俊贤这个话题。2011年,我介绍他到上海请教《黄宾虹年谱》《王一亭年谱》的作者王中秀先生,得到中秀兄的指导,他有了更大的信心,拓展了初稿的规模,作了反复修改。2013年初,雄平请挚友刘影燕女士对年谱初稿加以检校,影燕女士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她用了三个多月的业余时间,对年谱的文字作了全面认真的校勘,使年谱的文字质量有了很大提高。《萧俊贤年谱》能以现在的面貌出版,影燕女士功不可没,她助人为乐的精神也令人钦佩。 萧俊贤,湖南衡阳人,幼习诗文、书法与绘画。自言:“好学书,由鲁公上逮二王、下及东坡,夺吾书之好者,惟画。犯寒暑,遗荣利以肆之。”[1]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3)

萧俊贤,湖南衡阳人,幼习诗文、书法与绘画。自言:“好学书,由鲁公上逮二王、下及东坡,夺吾书之好者,惟画。犯寒暑,遗荣利以肆之。”[1]

他的艺术生涯,大致经历了湖南时期(1865-1900年)、南京时期(1900-1918年)、北京时期(1918-1928年)、上海时期(1928-1949年)。他比齐白石小一岁,彼此在北京相识,但极少往来。他和黄宾虹同庚,在上海时期也彼此相熟。民国时期,这三位画家年龄相若,都是传统型艺术家,声名地位没有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气质、性格、经历、交往和艺术追求大不同,加上后来的种种原因,竟形成了今日在评价上的巨大落差。画家在美术史和舆论上的地位,多是后人塑造的,考察他们是如何被塑造、在怎样的语境中被塑造,并重新加以认知和塑造,是美术史研究的课题之一。

在湖南,萧俊贤初从苍崖法师(1850-1948)习画礼佛,专临王原祁;三年后,改师沈翰,沈氏说他的画近于王蓬心,指导他由蓬心上溯王时敏及宋元明诸家,由是通识古今,大受其益。其间,曾游衡山、岳麓、洞庭、匡庐、番禺、罗浮等地,结识敬安、陈三立、王闿运、曾熙,符翕、符铁年等学界、诗界、艺界著名人士,胸襟扩展,见识升华,诗书画皆大有进步。

南京时期,曾任小吏,又任江南陆师学堂、陈三立家塾之图画语文教员,1910年,任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设立图画手工科“毛笔画”教员,成为晚清新式学校第一位传授中国画的教师,姜丹书、凌文渊等一代新型美术家即他的学生。入民国,萧俊贤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画教员,私立南京美专国画科主任等。在南京期间,曾游安徽九华、金陵钟阜、镇江金焦北固、无锡惠山、杭州西湖以及富春山等。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4)

北京时期,先后任国立北京艺专中国画系主任、代理校长。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画教授。北京艺专1946年前的教学,相对看重中国画教育。而与私立上海美专、国立杭州艺专以西画教育为主的方略,有所不同。杭州艺专所聘之骨干教员如林文铮、蔡威廉、吴大羽、方干民、李金发、李超士、刘既漂、刘开渠等,都留学欧洲,习西洋美术,指导研究生的克罗多则是法国人,教国画的,最初只有一个专任教师潘天寿,后来又聘有李苦禅,吴茀之、郑午昌、诸乐三、潘韵等,其中国画教学的课时和地位远逊于西洋绘画雕塑教学。北京美术学校首任校长郑锦留学日本,画工笔人物,学校初建第一年,只设中国画和图案两个专业,第二年才设西画专业,1946年前,中国画及书法篆刻教员先后有萧俊贤、陈师曾、姚华、凌文渊、萧谦中、齐白石、寿石工、汤定之、王梦白、汪采白、陈半丁、周养庵、溥心畬、于非厂、邵逸轩、黄宾虹、李苦禅、吴镜汀、王雪涛、吴光宇、黄均、颜伯龙、周怀民、刘凌沧、秦仲文、蒋兆和、田世光、赵梦朱、邱石冥、陈缘督、李智超等。西洋美术教师先后有吴法鼎、彭沛民、常书鸿、庞熏琴、王静远等。由这个名单可知,北京(及北平时期)艺专中国画教学的力量更强。直到徐悲鸿主持北平艺专,才改以西洋美术教学为主。杭州艺专直到解放后潘天寿主持学校,才真正改变了林风眠以西画为主的传统。1926-1927年夏,林风眠但任过一年多北京艺专校长,1928年10月至12月,徐悲鸿曾担任由艺专改制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院长三个月,林、徐两位融会中西的教学主张,都受到了中国画教师的抵制,任职时间都很短。他们的辞职有多方面原因,但教学主张与校内中国画教员间的矛盾,是很重要的一环。他们都说在北京受到了“保守派”或“顽固分子”的“剧烈攻击”。[2]

所谓“保守派”“顽固分子”,即指主张中国画和中国画教学要坚持自身特性和传统路线的国画教师,他们在20年代的领军人物就是萧俊贤。对这段历史,我们还缺乏必要的清理和详细的认知。

上海20余年,萧俊贤的艺术高度成熟,一生代表性作品,多出自这一时期。他静心作画,很少参加非艺术的社会活动;他坚持自己的画法风格,不迎合流行趣味与市场潮流,坚持曲高和寡,拒绝大众化路线。上海年轻画人,多有想拜门者,但“先生门墙高峻,不肯轻易授徒,其得拜门亲炙者为数不多”[3]

郑逸梅《艺林散叶》记述说:“衡阳萧俊贤,晚年寓沪卖画,施南池慕之深,欲从之为师 ,由谢公展介绍,时方炎夏,俊贤曰:‘俟天凉时再说。’及秋冬之间,谢又代为请之,俊贤又曰:“俟天暖时再说。”一再因循,公展殊感不豫,曰:‘允与不允,一言可决,何推诿如此!’俊贤谓‘容一个月后答复。’既而俊贤询其老门人姜丹书:‘施之品德如何?’,丹书立谓“施虽翩翩年少,而品行笃厚,无时下习气。而施遂得列其门墙。”[4]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萧俊贤的人格和人品的要求。上世纪90年代,我曾在上海访问过耄耋之龄的施南池先生,他的客厅里挂的一幅很大的萧俊贤像,至今记忆犹新。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5)

1936年9月12日,萧俊贤在上海宁波同乡会开画展,叶恭绰、谭泽闿、江一平、夏敬观、章行岩、姚虞琴等名流在《申报》等报纸上刊登《萧俊贤先生名画展览》的告白,极称萧俊贤“书法朴茂古雅,题咏尤多风趣。画兼南北二宗,气韵高远,笔墨苍劲浑厚,允为一时之冠。”应该说,这并非应景的虚誉之词。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6)

萧俊贤诗书画兼擅。限于篇幅,这里略谈他的书画。其书法功底深厚,兼取颜字的大度和苏字的丰厚,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尝见其34岁所书小楷,秀丽清俊,出自二王。萧俊贤曾称赞陆柬之所书《文赋》“精绝一时,字字圆秀,脱胎于兰亭而带有其舅氏虞永兴之逸致。”陆氏幼从舅父虞世南学书,晚年习二王,其书“乃备筋骨,殊矜质朴,耻夫纤靡。”[5]

其《文赋》以楷、行为主,兼用草字,三体相配,浑如天成,萧俊贤说它脱胎于兰亭而又有虞字之逸致,是十分确切的。笔者所见萧氏34岁小楷,与陆氏《文赋》颇有相像处,都透出临写兰亭的功夫。但萧俊贤最富代表性的书法是晚年的楷书大字与行书题跋。孙洵认为,萧字“功底深厚”,完全不同于一些“随意在纸上涂鸦”的“画家体”书。他说:“有幸读到萧俊贤的楷书楹联,既有颜字的骨架,遒劲质厚、如端人正士,不可亵视;又有苏字的丰腴饱满,笔圆姿媚,任凭才情溢出,渐近自然。虽字字独立,上下贯穿,气韵胜人。当时我谓之至大至正至刚之气,发于书家胸中。”[6]

孙洵这里所说,是萧氏的楷书大字,还不是他成熟时期多用于题画的行书。萧氏行书 仍含有颜字的雄大、苏字的丰腴,但在间架、用笔、行气各方面都趋于拙朴,且含蕴苍浑沉郁之慨,远离了王字的妍秀飘逸,更迥异于一些故做怪异犷悍的碑书。

萧氏以山水名世,也能画格调很高的花鸟竹石。前面说过,其山水初从苍崖师麓台,继而转师沈翰,由“蓬心而仰跻烟客”,并从“诸王”上溯“南宗授受之原,约以致精,更博以穷变。”先后参习石谿、石涛、龚半千、陈道复、陈继儒、沈石田、李长蘅、八大山人、董其昌、方方壶、冷谦等。约30岁后,在继续师古人的同时,游历南北,师法造化。[7] 约60岁,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是历代画家先师古人,后师造化的成长之路。但在画史上,同是走这条路,能“约以致精、更博以穷变”者少,“步趋师法,膠于物而不能化”者多。这不是路径选择之过,而主要是画家才能、功夫、方法不同造成的。在近百年山水画史上,萧俊贤应在“约以致精、博以穷变”的大成功者之例。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7)

萧氏山水画,重笔墨意趣但不忽视丘壑布置。如果说黄宾虹以“浑厚华滋”的笔墨个性见长而对丘壑布置有所忽略的话,那么萧俊贤则在兼取二者,趣、境皆妙这一点上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萧氏的笔墨,不像黄氏那么突出点线,追求其纵恣、其层次,其华滋之趣,而是以质的松、厚、朴、逸为特点,别有一种以实为虚的超逸意味。这或许与他们不同的师承和精神修为有关,黄宾虹发端于重视笔线的新安派,晚年又取宋画的湿厚,而其精神修为主要是儒;萧俊贤发端于“诸王”又兼取梅花庵主、石谿、龚贤等,精神修为主要是禅,其画偏于松、厚、朴、逸,是很自然的。至于他的青绿之作,创大写式没骨法,古艳光华,有如佛经所说“奇妙杂色”之妙,堪称前无古人。

这样的一位大画师,值得我们搜寻文献,重新加以研究。《萧俊贤年谱》可能还有不足之处,但这是可贵的第一步。期盼着学界更多的关注。

2013年3月3日于两顾楼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8)

不坠宗风益振之 端从真实发灵奇

近代美术教育先驱 隐逸 宗师---萧俊贤

文\ 申雄平

萧俊贤(1865年9月30日,同治四年(乙丑)八月初十。---1949年10月17日,民国三十八年(己丑)八月廿五日),字:厔泉,初作:稚泉。后以字行。号:初作:果卿、殿臣。后作:铁夫。十九岁后署:天和居士、天和逸人。宣统2年定所居楼为:净念楼。定画室名:天和室。现湖南衡阳县高壁乡(原:洪罗庙乡)咸兴村人。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9)

萧厔泉祖辈世居衡山之阳,其家境清寒(萧厔泉晚年写有:“清贫家世本衡阳,塞北江南认古乡”的诗句),然而家学渊源,自少能读览诗文经史,尚能观赏法帖画卷。少时喜诗文,自叙中言:“诗专尚逋仙(林逋)、倪迂(倪瓒),文于韩柳极有心得。”萧厔泉少时唯嗜于书法,尤祟尚质朴厚重之书风。书学颜真卿,由颜上逮二王,下及东坡,取诸家之法,遂形成自己“凝练厚劲”的书风,尤擅行楷,“字在颜、苏之间。”于书学有自己心得体会。他认为:“以平原《争坐位帖》求苏米,方知其美,宋人无不写《争坐位帖》也。”“岳麓碑虽已残剥,然其锋颖尚凌厉,不可-世。”“晋宋人书以风流胜,不为无法。”“素师(怀素)书本画法,颖僧巨然为北宛流亚。”萧厔泉作书,常不为成法所囿,兴到笔端,任之所使,浑洒淋漓。人们对萧厔泉书法评价颇高。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10)

在读书、习字、务然农之时,质朴厚重的家风和山居生活对萧俊贤有重要的影响,是南岳巍峨的群峰,烟云壮观的大自四季自然变幻启迪了他,使他对绘画产先浓厚的兴趣。其七十岁出版《萧厔泉画稿第二集》自叙中言:“俊贤少好学书,由鲁公上逮二王,下及东坡。夺吾书之好者惟画,犯寒暑遗荣利以肆之。”“初学画时,苦无师承。盖仰视浮云,俯观村野,意有所会,即忹涂抹。”可见萧俊贤对绘事之痴迷。

光绪九年(1883年)春,19岁的萧俊贤游览衡山南岳之时,结缘于南岳南台古寺之长住苍岩法师。(苍岩,一作苍崖,号:松涛,又号:石云、南岳山僧、南岳七十二信天头陀。生于1860年,卒于1948年。于南岳出家,精于山水,颇有时名,曾驻于迴雁峰的雁峰寺住寺。约1901年时迁金陵,寓居金陵湖南会馆。与沈翰、敬安上人、李瑞清、陈三立、曾熙等交游颇深。)苍岩法师精研“四王”山水,渴笔干墨功力颇深。萧俊贤于南台古寺旁(现茶坊附近)筑一小室,随苍岩法师学画、理佛三年。此时始有天和居士、天和逸人之号,实为皈依苍岩法师后所赐。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11)

(苍岩作品)

从苍岩法师学画三年后,深感不足。觉得此时的画是“胶于物而不能化,”“心若有不释然者。”光绪十三年夏(1887年)在去长沙途中见朋友与山阴沈翰先生同行,(沈翰,1862年---1908年。字:詠荪,号:醉白。浙江山阴人。山水宗倪、黃。光绪年间在湖南任候补通判。)沈翰与苍岩交深知道萧俊贤,遂一道去长沙。在长沙沈翰寓居喝酒高兴之时,沈翰对萧俊贤曰:“子画善近蓬心,蓬心为麓台曾孙,余习近麓台乃似蓬心。”遂出自藏蓬心之真迹数帧以示。并取出素紙让萧俊贤画,画后沈翰在其画间加点缀几乱真名蹟孤本。由事萧俊贤才:“因是心醉蓬心而仰跻烟客。”其自叙中言:“余既从沈师,恳习清代诸王。”“如是十年”。可见萧俊贤是从“四王”入手,在勤习“诸王”之同时,追本穷源,由于沈翰收藏颇丰,萧俊贤见沈氏藏品原作颇多,打开了眼界,于画法画理上受益良多。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12)

(沈翰作品)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13)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14)

(苍岩作品)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15)

萧俊贤七十岁出版《萧厔泉画稿第二集》自叙中言:“时见前哲董香光所谓先师古人者,余既然矣,如是者十年。乃知唐壬摩诘得辆川山水之助,思参造化创意,经图说者谓:张璪、荆关、董巨、河阳二郭、米家父子、元四大家,师师相承如禅人心印其信,然与东坡称:摩诘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余以为诗笫写情景而已,山川云物非画不能具其形象,非禅不能超乎形象之外。”“摩诘儒佛并资,文人之画殊异匠作。遂巍然为画家南宗,初祖宋米芾、元赵孟頫、明董其昌以文人工绘,赫赫照人耳目。张璪有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得摩诘之薪传者。香光所谓后师造化者,如是夫厥。后梁有荆浩传之关仝,宋有董源墨类摩诘传释巨然,米芾师源传子友仁,元高克恭师二米而垂董巨,倪瓒师董源、黄公望兼师董巨咸自树立。王蒙师子昂,宗唐宋摩诘。”萧俊贤认为:“审识南宗授受之源,约以致精,更博以穷变。”“是能以古为今,因袭而创造者。”他由清代诸家上溯及明、元众多山水大师,并直窥宋人之堂奥。

(沈翰作品)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16)

光绪十九年(1893年)萧俊贤二十九岁时,当时仼职于衡阳的两淮盐运史使光禄大夫程商霖“麟凤山庄”建成,邀请当时全国著名的金石书画大家符翕先生回衡州,由此并留请苍岩、曾熙、敬安法师、夏士兰、萧俊贤等湖南近代文坛、书画艺坛文化名流,留下诸多墨迹。萧俊贤由此接识了全国著名的金石书画大家符翕(符翕,(1840年-1902年)字子琴,号石叟、蔬叟,别署朋石子、蔬笋居士,斋名为蔬笋馆、蔬笋盦、磊砢室。湖南省清泉人(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鸡笼街镇人)。著有《阳山丛牍》、《拙吏臆说》、《金石考》、《蔬笋馆诗稿》、《蔬笋馆印存》。宦粤二十余年,以金石书画名闻于五岭间。分书茂密雄强,得自西狭颂者为多,而风神逸宕亦兼有乙瑛、杨淮表记遗意。楷书树骨于平原,取势于兰台,气厚而遒,笔颇而驶,榜题举重若轻,尤擅其胜。行书则平原、南宫、松雪、东坡并出腕下,飞腾爽骏。王觉斯、陈曼生不能过也。晚岁参以分隶,奇趣妙理,殆欲与何道州分席。)并由符翕荐举萧俊贤到粤鬻画自给。

(符翕作品)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17)

(符翕作品)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18)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19)

(符翕作品)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20)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21)

(敬安法师作品)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22)

在师古人的同时,从未间断对大自然的摹写,由湘水抵长沙,陡岳麓爱晚亭;游洞庭,登岳阳楼,见君山横波如眉黛;北涉长江,抵鄂王城,望大别飞雪散花诸胜;渡汉江,过湖口、石钟,看马当小孤争奇竟秀;下芜湖,东西梁山,层岩叠翠;出洋山矶,入皖水九华、大龙诸山;灿若图绣,想见龙眠之墨妙。南至番禺,见白云越秀;隅罗浮四十二峰,远在博罗西北梅花仙蝶,播诸图詠,余心识之。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秋)萧俊贤由广东鬻画回载誉回湖南,娶龚姓女子成婚。并供职于长沙保卫团约二年。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23)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24)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寓居南京。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37岁的萧俊贤被保举列佐班,听命于江宁布政司下,10月到省任职。

在金陵其间曾任过江南商务总局文牍兼差遣委员,南洋印刷官厂图案课长兼书记课长,南京蒋氏所办钟英中学及江南陆师学堂图画国文教员,并于陈三立家中兼教其子、女绘事。陈寅恪,陈衡恪兄弟由此时随萧俊贤学画,是萧俊贤最早的入室弟子之一。其间空闲时过镇江揽金丝北固诸名胜,东坡、香光翰墨得之于兰若间;喜无锡惠麓清厚,具一峰、黄鹤两家之长;留杭郡湖光山色,仿彿见米、高三家空濛;现钱塘惊涛,恨无枚乘之笔;入富春,则山重水复,知子久之超妙得是为多;虽为仕宦谋职,确徴职簿奉,清苦依旧。高僧八指头陀敬安此时有诗赠萧俊贤:“江南薄宦亦堪怜,大半生涯在砚田;一种豪情销不得,尽收云海入蛮笺。”可见谋生于仕途并不合萧俊贤初衷,使其更醉心于宋元人雄浑豪放而意境深邃的画风之中。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25)

隅居金陵其间与陈三立、李瑞清、梁公约、栁诒徵、王雪夏、王伯沆、敬安及陈师曾等人情谊笃厚,互相推重,常于金陵扫叶楼赋诗论画,在金陵期间与文人仕宦交流,视野更加开阔。(二十年代初陈师曾、金城等人高举保卫中国传统画学的旗帜,与其在金陵受萧俊贤的教育和影响有很大关系。)

(与陈师曾等合作作品)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26)

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8月11日,三江优级师范学堂正式成立,校址在南京北极阁下,以培养师资系为中学以上的教师。

光绪二十八年(1903年)8月萧俊贤回湘接妻儿迀居金陵。同年被札委溧水县典史,辞不就。

光绪三十二年(1905年)三江优级师范学堂更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江宁候补道江宁提学使李瑞清接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校长)。学堂监督李瑞清奏请清政府获准,创办了中国近代高等师范学校笫一个美术科------图画手工科。

宣统元年(1909年)时年45岁的萧俊贤正有补缺迁职溧水县巡检(从九品)。也正是宣统元年才有第一批两江高等师范学校的毕业生去京城参加图画手工科复试,因要考“毛笔画”即中国画,桂绍烈不极格被降为优等生,未奖授师范科举人。李瑞清得知消息后在曾熙的推荐下力邀当时奉缺的、在江南享有盛名的中国画家萧俊贤到两江优级师范学校教中国画,这是萧俊贤笫一次辞官欣然接受邀请。据考证中国画教学创始于两江师范学校,而教授中国画的首任教席是萧俊贤。故萧俊贤是中国近代高等美术教育史上笫一人,是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先驱者。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27)

宣统二年(1910年)萧俊贤被又获补溧水县主簿(正九品)之缺,均被李瑞清及其它学校极力挽留、聘请而辞官不任,并执着继续留在两江高级师范学校教授中国画,从此净绝于仕途之念,以教书及鬻画为生。并署所居楼为:“净念楼”,名画室为;“天和室”。萧俊贤两度辞官不就,被近代艺坛传为一段美谈。萧厔泉显然抱有:“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信条,宁守清贫,不谋官求利,并矢志终生。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28)

正因为是萧厔泉的原故,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的毕业生,鲜有抛弃传统而创新者;也少见食古不化而专临一家的。造就首批中国近代美术师资人才,如:凌直支、呂凤子、张善孖、姜丹书、汪采白、胡佩衡、胡小石、陈琦、王景祥、孙应绶、黄镇平等等近六十余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分发各省,在各地办了许多美术学校,对中国近代绘画人材的培养和艺术教育的发展,起到不容低估的巨大作用。萧俊贤是立足传统教学,在当时是独树一帜,并获得教育上的巨大成功。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29)

辛亥革命后两江优级师范学校停办,萧厔泉曾任南京财政厅勘查评估委员。

1914年8月江苏各省立学校校长联名要求在两江师范学校的基础上改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萧厔泉又重回三尺讲台,并兼职私立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科主任。

1917年,在梁启超提倡教育部指示筹办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美术学校。由于国内没有现成的先例,郑锦又回日本去“取经”。

1918年初春萧俊贤应郑锦之邀到京都协助其创办国立美术学校。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30)

1918年4月15日我国第一所国立的美术学校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北京艺专前身)成立,校长:郑锦。因经费不足先设两科分别为中国画科、图案两科。校址在太平桥大街252号。设两年学制的中等部,学生毕业后可升入本科,另办有师范班。上午九时进行开学式,到会者有教育部总长傅增湘、教育部次长袁希涛及部员、学务局长,及国立各学校职员数十人。萧俊贤任北京艺专教授、囯画科主任、艺术委员会付主任委员。教育部总长傅增湘、教育部次长袁希涛、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校长陈宝泉发表演说。

1919年9月21日笫一次参加在余绍宋宅举办的“宣南画社”雅集。

1920年5月29日在北京东城石达子庙欧美同学会创建中国画学研究会。以“精研古法,博取新知”为宗旨,弘扬中国画...中国画学研究会,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最重要的书画社团之一。金城与周肇祥先后担任会长。萧俊贤最早任中国画学研究会评议之一。

1919年---1924年夏其间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平高等师范学校、北平女子高笃师范学校教中国画。

1924年9月举家由金陵迁居北平。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31)

1924年秋---1928年秋任教于国立北京美术学校、北平高等师范学校、北平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教中国画、私立南京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科主任。

因学潮风波,时局混乱,萧俊贤于1925年8月---1926年1月代理国立北京美术学校校长。萧俊贤以精湛的画艺,广博的学识,刚直孤高的品行深受学生敬重。 时1928年上海《新闻报》曾刊有萧厔泉轶闻一则:

、、、、、、先生主教国立美专时,有新校长某君,不孚人望。先生愤而辞职。学生闻而惶恐,恳切挽留,呼吁者再。先生去意已决,不可复任。激于师生情谊,慨然允以维持学生毕业为止,而学校修金不取也。其耿介拔俗有如此、、、、、、

1926年 1月27日上午十一时半,北京美术专科学校学生举行票选校长,结果林风眠111票,蔡元培82票,萧俊贤48票,彭沛民46票,李石曾44票。林风眠得票最多,成为正式校长当选人。萧俊贤任国画系主任、艺术委员会付主任委员。

1926年6月出版《萧厔泉画稿第一集》本辑成,分赠同好知己。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32)

在民国年间的北平,如梨园中有"四大名旦"; 交际名流中有"四大公子";岐黄界有"四大名医";书坛上有"四大书家"等等;民国初期,北京画坛也曾有过"旧都四家"之称。潘恩元《旧都杂咏》中有一首七言绝句,咏的就是北京画坛四家:"绍宋江湖还落落,芝田山泽更迢迢。琉璃厂肆成年见,满地云烟有二萧。"绍宋是指余绍宋(1883-1949) ,浙江省衢州人,民国初期作过北京政府司法部次长。 芝田是指宋伯鲁 (1854-1922),字芝田,陕西醴泉人,光绪十二年 (1886)进士。 戊戌变法时宋伯鲁参与新政,与杨深秀联名上书,弹劾礼部尚书许应马癸守旧误国,阻挠变法。 新政失败,杨深秀被杀殉难,宋伯鲁逃出虎口归陕西故里,"山泽更迢迢",暗示宋已经远别京华。“二萧”是指萧俊贤(1865-1949),湖南衡阳人;萧嵋(1883-1944),安徽怀宁人。 "旧都四家"中,仅宋伯鲁为北方人,而且民国前已经离开北京。其它三位,都是民国后寓居北京的。此时萧俊贤已跻身京都一流画家,倍受同行的敬佩与推崇备至。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33)

1928年夏北平艺专新学派以西画素描为主的留学生归来,有强势的军政背景支撑者任北平艺专校长。因北京政局不稳,学校薪金经常推迟不到,学潮风波,加上年事已高,萧俊贤愤然辞职,并承诺不拿薪金教完这批学生。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34)

萧俊贤于1928年10月全家迁居中国另一个艺术、商业中心城市---上海。

萧俊贤归隐上海后仅与陈三立、曾熙、符铁年、冯臼、叶恭绰、冯超然、沈尹默、吴待秋、谢公展、夏敬观、张元济等书画界朋友及一些学生来往。除闭门作画,还在教授儿孙辈和私授弟子学画上花了很多精力。

萧俊贤曾在诸多美校任教、生徒甚众,但早年私炙弟子实不多。惟居沪后门墙高峻,不肯轻易授徒,故私炙弟子多为世交之后。萧氏寓居上海后,再未离开过。早岁的壮游,中年的积累,成为他晩年创作的源泉。

1933年上海有正书局出版《萧厔泉画稿第二集》一涵四册,寓居海上后办了五次个人书画展暨及弟联展。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35)

1944年八十揽揆之辰书画展盛极一时,轰动艺林。当时《申报》刊有:“衡阳萧厔泉先生,绩学擅画。叠居南北讲座,指导艺术,生徒甚众。书法朴茂古雅,题咏尤多风趣。画兼南北二宗,气韵高远,笔墨苍劲浑厚,允为一时之冠。先生年逾七十,以笔墨作生涯,海内知名五十余载。为我国画坛宗匠,画追宋元,以造化为师。老年作品,极为精粹。平日不喜标榜,不事宣传。此次徇好友之请,举行画展。”

此后年过八十的萧俊贤因身体和目力衰退,很少参加书画艺林活动,而一直在家闭门作画,以应求画者。

1949年10月初萧俊贤因病重住进重庆南路南洋医院(现为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同年10月17日一代宗师萧俊贤于医院中辞世,亨年八十五岁。由遗霜龚氏及家人、弟子、门人在胶州路万国殡仪馆,请方外和尚以佛教颂经仪式下葬,安葬于苏州天平山公墓。夫人龚氏故后与萧俊贤同葬。

1985年在萧厔泉弟子施南池老先生的倡议下,湖南衡阳南岳宣传部决定建立“萧厔泉画师纪念堂”,以资永久纪念。

1986年9月由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先生题写的“萧厔泉画师纪念堂”成立。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36)

萧俊贤以诗、书、画三绝名重于世,诗作不多,却都很精辟有味。先生还喜治印,印喜徽派黄牧甫,偶尔为之,多作闲章,聊以自娱。萧氏很喜陈师曾之印,常用印不少出于师曾之手。

先生的为人不慕荣利,性刚介而情和厚,既不模棱,亦不怪异,若遇足以自豪处,不肯示弱于人。然待人接物,并无崖岸,与人交,久而不失其敬,惟对气味不同者,敬而远之而已。自1903年离湘后,未尝还乡,而乡音不改。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37)

先生书法,以先习诸家而得力于颜、苏。缘遇衡岳苍岩习绘事,继师山阴沈翰指授而精进。于山水集唐、宋以来诸家之大成,而参以数十年游历所得大川名山之气势,在数千里的行程中,饱览了大自然造化的杰岱,揽胜撷秀,将大自然之真本罗致腕底。加上数十年的教学经验,融化妙造,气骨醇厚,面貌苍古,自成一家。早岁多用燥笔,精工细写,首重皴擦,辅以分层烘染,浑而不乱。宗六法运之于心,尤善能以昔墨如金之诀,善用焦墨,画作悬而视之,一片苍茫浑然天成之气象,令人神游画中而不觉。润色于峦头岩脚,于石壁沙滩,或于溪边石壑间。植焦墨于老树,务少为贵,十分突目。

中年是萧俊贤山水画艺术调和延伸期,此时作品大笔皴擦,水墨淋漓,又溶合北宗苍劲古拙的线条与南宗含意深沉的皴法于一体,并把皴擦的手法揉合起来运用,其细点之精爽有如锥头触沙,大点苍灵有如石藓沾露,尤为独到。其不经意之作,更多神来之笔,或大写意,或急就章,笔酣墨饱,元气淋漓,寥寥数笔,自然清远。用湿笔则如夏雨过林,苍翠欲滴,用干笔刚如细铁抽丝,刚中见柔。

萧氏又独创一格没骨青绿山水,萧氏纯用南派之法,以彩代墨,不用钩勒,随笔点染,气韵生动,倍觉清丽。

民国时期的著名男画家(民国大画师萧俊贤)(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