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秋叶大叔 | 编辑:林琳


元宇宙这把火还在烧,最近更是冒出了许多付费课、杀猪盘、会员费、加盟代理。

但我发现了一个现象,相关话题的评论区留言大多是抵触和抗拒的情绪。不少人极力唱衰,认为元宇宙就是热炒的概念,它终于开始收割“头茬韭菜”了。

我能理解这种情绪,毕竟这些年,比特币和区块链已经把很多人的荷包折腾得够呛。

大家的困惑集中在两点,第一,元宇宙是啥,和我有关系吗?第二,为什么这个概念这么火?

其实,元宇宙之所以最近被国内大众热议,是从facebook改名、腾讯入场、罗永浩发表创业宣言开始的。

理解这背后发生了什么事,你至少会对元宇宙卸掉大半的误会。

一、

最先点燃元宇宙的事件,是扎克伯格宣布Facebook更名Meta,这个单词关联了“元宇宙”(metaverse)。

元宇宙讨论会(谁会是元宇宙概念收割的)(1)

扎克伯格信誓旦旦,他要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Facebook从社交媒体公司转变为一家元宇宙公司。

为了搞清楚他想做什么,我特意去看了他这条1小时15分33秒的视频。

元宇宙讨论会(谁会是元宇宙概念收割的)(2)

看了以后发现还挺有趣。

很多人一听元宇宙,玄而又玄,八成是空想。

但是扎克伯格在视频中有落地的说法——

不管是和亲人一起聊天,和朋友一起玩游戏,和同事一起开会,远方的人全都近在眼前。

这个说法不难理解吧?体验过AR技术的人,也知道这并非一个绝对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而且对人类大有好处。

元宇宙讨论会(谁会是元宇宙概念收割的)(3)

那为什么大家对这个概念褒贬不一?

说起来,有个原因大家需要了解,这些年小札的确太不讨人喜欢了,在舆论上他从未获得权威性的支持。

你看Facebook改名,CNN作为一家知名媒体竟然下场评论:facebook,不要换名字,要换就换你们家CEO。

元宇宙讨论会(谁会是元宇宙概念收割的)(4)

根据2021年福布斯富豪榜,扎克伯克身价高达1140亿美元,排名第5位。照理说,大家都是有钱人,应该和气生财吧,可是扎克伯克却长期热衷于和各方大佬开撕。

元宇宙讨论会(谁会是元宇宙概念收割的)(5)

当年马斯克的火箭发射失败,连带扎克伯格一颗2亿元的卫星也跟着没了,大家都有损失,可是扎克伯克却在Facebook上暗戳戳地讽刺:

“这颗卫星是我要造福非洲兄弟的,这次失败的发射摧毁了我的卫星,我好失望。”

你说马斯克看了心里有多窝火。

果然,2018年Facebook被爆数据泄露、侵犯用户隐私,网上群情激愤,马斯克不失时机地跑上来踩一脚:”啥叫Facebook?“

网友跟他说,是个男人,你就把Facebook删了。

马斯克装傻,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好照做吧。

元宇宙讨论会(谁会是元宇宙概念收割的)(6)

扎克伯格还动不动就告苹果公司垄断,在各种场合骂苹果打着保护用户隐私的旗号,其实在伤害用户的利益。

库克一气之下,2020年一口气禁止了5个版本的Facebook游戏。

2021年,国外用户在苹果手机点开Facebook,直接蹦出弹窗:允许Facebook跟踪您在其他公司的App和网站上的活动吗?

这招真狠,Facebook无法探测到用户使用习惯,广告的推广效应大减,而广告收入在Facebook的总营收中高达98%。

元宇宙讨论会(谁会是元宇宙概念收割的)(7)

不光富豪大佬们,政界也不待见扎克伯格,特朗普曾用不可思议的语气说:扎克伯克就是个马屁精,见风使舵。

元宇宙讨论会(谁会是元宇宙概念收割的)(8)

这回可好,在美国民众心中,扎克伯格不仅管不好公司,竟然还幻想染指政坛。

美国民众讨厌他,中国民众也越来越反感他。

美国众议院听证会,苹果、亚马逊、谷歌和Facebook一起参加,当议员问到中国是否窃取过美国技术。三家都说,“据我所知,并没有”,只有扎克伯格一人说,“有据可查”。

元宇宙讨论会(谁会是元宇宙概念收割的)(9)

到此,扎克伯克彻底败光了他这个中国女婿在中国的好感度,不知道回家有没有跪搓衣板。

所以大家不难看出,Facebook眼下是内忧外患。

内部,,Facebook产品创新频率变慢、流量红利消失。

外部,用户的好感度和信任度在快速流失,这对于一个社交产品而言是致命的。

最重要的是,各国对数据保护的监管越来越严格,Facebook以往靠找到精准用户投放广告的方式已经失去了自由。

元宇宙,就不一样了,立法是需要时间的,等于创造了一个监管还难以触及的空间。

中国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刘玉书主任打了个这样的比方:

超市里面的水果坏了一点,把坏了的部分切掉,把好的部分做成水果拼盘,又可以卖一段时间,而且很难去追究商家的责任,因为那部分确实是好的。

所以,扎克伯克这波高调更名,不仅是长远的战略考虑,也有不得已的现实原因。

但这也恰好说明,大力为元宇宙呐喊的企业,不是因为扎克伯克或Facebook的光环和背书,他们要么是游戏软件公司,要么是游戏硬件公司,要么是社交网络公司,一定都看到了背后的两个字——利润。

问题来了,一个概念未来想要创造可观的利润,前提是有可销售的产品,那么这个产品长什么样呢?

二、

腾讯入场,这个产品的一部分就浮出水面了。

2020年底,一天下午,腾讯文化公众号上发了马化腾写的一篇文章。

元宇宙讨论会(谁会是元宇宙概念收割的)(10)

文中,马化腾扔出了“全真互联网”的概念,引爆了整个科技圈。

”我相信又一场大洗牌即将开始。就像移动互联网转型一样,上不了船的人将逐渐落伍。“

此话由这位移动互联网大佬口中说出,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焦虑了,谁想当那张被洗掉的牌呢?

马化腾描绘的“全真互联网”,可以简单理解为“在各种应用场景中,打通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大门,帮助用户实现更真实的体验。”和现在元宇宙的概念一样。

不管最终实现到怎样的程度,我倾向于认为,游戏,会是腾讯元宇宙概念下最早落地的场景。

因为,微信是腾讯的护城河,游戏是腾讯的印钞机。

元宇宙讨论会(谁会是元宇宙概念收割的)(11)

在刚刚披露的2021年三季度腾讯财报中,腾讯在本土市场的游戏收入同比增长5%,达到336亿元;在国际市场的游戏收入也表现强劲,游戏收入增长20%,达到113亿元。

如果说腾讯不想方设法去刺激游戏用户以及收入的增长,那才是不合理的。

很多人一听游戏就觉得是小儿科,那你就错了,成年人的游戏市场可是星辰大海。

腾讯要把游戏做成什么样子,来拓宽成年人的游戏市场呢?

我在腾讯技术工程的官方公众号上找到了最完整的答案——提升游戏的沉浸感、可进入性、可触达性、可延展性。

元宇宙讨论会(谁会是元宇宙概念收割的)(12)

这些理工男的文字太抽象,我给大家翻译一下。其实就是四个点:

大家一起玩;

玩得像真的;

玩法更简单;

玩到不想走。

游戏的升级最后就类似电影中的故事,带上一副特制的眼镜,你就进入全新的世界。在那里,你有新的身份、新的圈子,新的工作,新的财务状况、甚至新的情感生活。

元宇宙讨论会(谁会是元宇宙概念收割的)(13)

听上去有些遥远,有人于是拒绝相信。他们认为,这种游戏最多影响一小撮年轻人,掀不起风浪。

那你又错了。

高度逼真的虚拟游戏世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会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因为游戏可以平衡人们在现实中的心理缺憾。

如果你不理解游戏世界到底有什么好玩,那不妨想想现实世界为什么那么不好玩?

年轻人工作五十年都买不起一套房,这个现实世界体验感这么不好,奖励这么不及时,他为什么不愿意到虚拟世界中去快乐一下?

我司有很多女同事喜欢看韩剧,她们给我讲过其中一部,名字特别古怪,叫《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男主角是玄彬,据说是韩国数一数二的男神。剧中,他的公司研发了一款游戏产品,只要戴上特质的隐形眼镜,就可以进入虚拟的游戏世界。他在里面遇到了自己的情敌、竞争对手,为了赢,他投入大量时间与金钱,不断练级、杀人、沉迷。

最后,游戏出了bug ,两个世界开始混淆。

元宇宙讨论会(谁会是元宇宙概念收割的)(14)

如果游戏中有人或利益拽住了你的情感,你还能轻易抽身离开吗?

不得不说,韩国影视作品就是与时俱进,这是两年前的剧,说明他们民间已经在讨论这种游戏的可能性与影响力。

拒绝面对并不能延迟世界前进的脚步。

对于坚持认为元宇宙不可能实现、大佬们都在炒概念的人,我想起《晚点》对马化腾的一句评价,觉得这是最好的回应——

马化腾从来没有高估过自己,也没有低估过出现在地平线上的新事物。因为他亲眼见识过一个不被认可的东西后来有多么强大。

三、

新概念的诞生,总会让一些兴奋的投资者们,迫不及待想要上车。

如果说谁最容易成为被收割的韭菜,我觉得首先是盲目做出投资决策的人

比如最近深圳有一家网络游戏公司,他们不过是写了篇文章提及了元宇宙,股价3次被炒,累计最大涨幅达2.3倍。但是,这家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实质性改善,从2010年上市至今,盈利能力整体上不佳。

可想而知,多少人的银子打了水漂。

大家不要把罗永浩拉进来,老罗是务实派的理想主义,他有激情,但并不冲动。

所谓“罗永浩进军元宇宙”,这句表达太简单粗暴,不知道误导多少人。

事实是,罗永浩转发了一个国外博主的帖子,他想表达的意思完全基于这个博主的内容,所以特意强调了两次“从这个角度出发”,还在“元宇宙公司”加上了双引号。

元宇宙讨论会(谁会是元宇宙概念收割的)(15)

而这个国外博主的内容和盛传的虚拟世界并无关联,只是代表了一种“屏幕注意力增多”的现象。从这个角度出发,的确科技公司就是做这个的没错呀。

结果大家把他和元宇宙强行捆绑送上热搜,气得老罗差点在微博骂了脏话。

元宇宙讨论会(谁会是元宇宙概念收割的)(16)

很多产品和宣传其实都抓住了这样的心理,而且屡试不爽。

快速、简单、暴富,这样的概念很容易打动人,让你产生比别人超前一步的获得感。

掉队、洗牌、贫穷,这样的形容很容易吓住人,每个人都怕自己是中枪的那一个。

很多产品和宣传其实都抓住了这样的心理,而且屡试不爽。

梁宁说得对:什么东西持续满足你,什么东西永远让你不爽,这就是你的命运。

但是,没有什么风口是忽然而起的,那些能一飞冲天的人,他们其实都已经蛰伏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包括元宇宙在内,我觉得普通人面对任何话题,最好的态度莫过于:不轻慢、不炒作、永远好奇、永远求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