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什么

——《安娜.卡列尼娜》导读

文/陶波

安娜卡列尼娜英语原版(中学课外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导读)(1)

真实的爱每每一致,虚幻的爱各有各的形式。

爱产生时毫无道理,也让人毫无理智,就如列文爱吉娣,他觉得吉娣是天仙,是自己配不上的,一个出色的青年就因为爱而自卑。而刚觉得结婚是永远不可能的伏伦斯基,没几天就一心追随着安娜的脚步,势必要把她追到手。

爱好像只是感觉,那么神秘莫测,来去无踪,所以常常让人不识真面目,吉娣被伏伦斯基的外貌和翩翩风度吸引便以为自己是爱他的了,于是全心地相信他,结果拒绝了她也许爱过的一个人的求婚,这对她来说多么不幸,又多么有幸!不幸是因为她差点失去真正的爱情,有幸的是她避免了不懂爱情的婚姻,然而安娜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她年轻时不懂爱情,嫁给了有权势有声望的卡列宁,但八年的婚姻只让她感到痛苦,感到自己被毁弄成一个“死人”了。

而得到爱的人珍惜爱了吗?司基瓦珍惜陶丽吗?噢,他一开始就承认自己“不再爱一个只比他小一岁、已经是五个活着、两个死去的孩子的母亲的妻子”,他所后悔的是没能更好地把妻子瞒住。那么陶丽还爱司基瓦吗?当安娜向她建议,如果还有足够的爱支持她饶恕丈夫就完全饶恕吧,陶丽选择了饶恕,但这就真的是因为她还爱丈夫吗?那个外人看起来宽宏大量的卡列宁更是,对安娜的爱远不及爱惜自己的名声的九牛一毛!

司基瓦爱的是新鲜生活,卡列宁爱的是名声,伏伦斯基爱的是什么呢?看吧,“他望着她,就好像一个人望着他摘下来的一朵萎蔫了的花,很难看出它的美,当初他是因为它的美才摘下,把它毁了的”,原来他爱的是美!

他、他、他,一个个都把爱物化了呀!物化了的爱情,在他们眼里是可以替换的,是可以束之高阁的,是可以满足占有之心的,他们大大贬低了爱的价值,而书中的女人们又是如何看待爱情的呢?陶丽因为贯性和对孩子的爱欺骗自己丈夫已经变好了,安娜在跟卡列宁的婚姻中得不到爱,便把所有爱投入到儿子身上,又在与伏伦斯基的关系中把所有的爱都投入到他身上,她们都在为爱牺牲为爱奉献着,大大提升了爱的价值,但她们爱自己了吗?如果不珍视自己,那么自己的爱又能价值几何呢?这种没有自我价值,没有独立人格的爱其实很容易贬值的,所以它最后让司瓦基厌倦,让伏伦斯基躲避。

似乎书中只有列文和吉娣的爱是真挚健康的,他们的爱经过考验和折磨反倒让他们清楚了自己的心,正如他们在结婚时宣誓所言,他们是因为爱对方才走到一起,而不是因为别的什么,因而他们能接受对方的一切,成家后列文“处处感到以前的梦想破灭,处处感觉到意想不到的新的魅力”,如果不是充实的爱,他可能接受不了改变,接受不了现实与梦想的差距。我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是因为当爱从圣坛走向世俗生活时,人们忘了去建设、去补充新的爱,爱只是建立家庭的基础,没有婚姻中的两个人去继续添砖加瓦,建不成坚实的爱巢,甚至连原来的基础都会毁失怠尽。这不仅是书中的故事,在现实中也是如此,作者自己的家庭生活就说明了这一点:

托尔斯泰在与妻子48年的婚姻中头18年是琴瑟相合的,这得宜于他们的爱是真挚可靠的,但这绝不够支撑他们整个家庭生活,因为人是要变化的,环境与社会也是要变化的,婚姻中的两个人要不断地修建、补充这份爱才能让爱永驻。随着托尔斯泰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他的妻子渐渐跟不上他的脚步,她不能理解托尔斯泰,也不愿去了解他,走进他的内心,而托尔斯泰也不愿拉上妻子一把,带着她前进,两个人都站在河对岸大声叫嚷着让对方向自己这边靠近。最终两人成了熟悉的陌生人,成了在同一屋檐下的对立者,其后三十年都是互相折磨着,伤害着,至死都是如此,只留一声叹息!

回到书中安娜与伏伦斯基的爱情。前面我们说伏伦斯基并不完全爱安娜这个人,而只是爱安娜的美,所以他的追求一开始就是占有欲在驱使,他完全不考虑其它的,当他第一次见到卡列宁时才“第一次真正明白了,丈夫是跟她结合在一起的人”,多可笑啊!接下来一年多的追求,“占有”成为他生活中唯一的欲望,却不为安娜想一想,怎样才能真正让安娜幸福!所以他并不是真正地爱安娜,他只是自私地追求自己的欲望。而欲望是短暂的,爱才是长久的,所以当他们到国外开始共同生活后,“他很快就感觉到,这一心愿的实现不过是他所期望的如山的幸福中的一粒砂子”,他很快就不满足了,所以迟早有一天他会抛弃安娜。

而安娜呢,她本是一颗携带着饱满的爱的种子,在卡列宁这个爱的荒漠里只能像个活死人一样,自然遇到卡列宁的热烈追求如遇甘甜雨露,很快就如饥似渴地畅饮爱情水了。只是这爱情水是毒水!

爱只有如黄金和美玉一般纯真,才是宝贵的,如果带了杂质和瑕疵价值就一落千丈了。虽然安娜真诚勇敢地向卡列宁坦白自己移情别恋,但她已用不贞的行为给她的爱做出违背社会公德和伦理的判决,从而使自己处于道义的下风,步步受阻,逼得自己毫无栖身之处。现在仍然有许多人为了追求爱情而不顾伦理道德,以为这便是自由,以为爱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殊不知,正因爱是崇高的,它便不能产生于掠夺与欺骗中,正因爱是承载幸福的船,它才必须遵循正确的航道,一但偏离,必然船毁人亡。

人在将要失去一样东西时往往才会珍惜它,在安娜患上“产褥症”差点死掉时,卡列宁宽恕了安娜,决定离婚,伏伦斯基也将冷去的恋情重新燃起,甚至因为羞愧而自杀,但是,当安娜好起来后,他们又换上了原来的面孔,而安娜却再也回不到儿子身边,回不到熟悉的生活中,她唯一有的伏伦斯基也离她越来越远,当唯一可以挽回他的希望(与卡列宁离婚)也等不到后,安娜终于绝望了,走向了来时的那条铁轨……

其实安娜是多么可爱的一个人啊,许多人都喜爱她,可为何却落得那样悲惨的结局呢?假如安娜能够复活,让一切重来,她会怎么做呢?也许她只需要知道一点,一切就将不同,那就是:

爱至始至终是需要两个人来完成的思想建筑,永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远是你爱我如已,我爱你如你。

精彩摘录:

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苦情。(P1)

仿佛在她身上有太多的青春活力,以至于由不得她自己,忽而从明亮的目光中,忽而从微笑中流露出来。她有意收敛起眼睛里的光彩,但那光彩却不听她的,又在微微一笑中迸射出来。(P16)

她看到,安娜醉了,饮的是男子倾慕的美酒。(P25)

现在他体验到一种心情,就好像一个人很平静地从一座横跨深渊的桥上走过,忽然看到桥断了,下面就是万丈深渊。这深渊就是生活本身,这桥就是卡列宁所过的那种虚伪的生活。(P40)

她觉得,此时此刻无法用言语来表达这进入新生活时的羞愧、喜悦和恐惧心情,她不愿意说这种心情,也不愿意用不确切的言语把这种心情亵渎了。(P44)

有这孩子在场,在伏伦斯基和安娜心中都会出现一种感觉,感到自己就像一个航海者,从罗盘上看到自己高速航行的方向远远偏离正确的航线,却又无法停航,看到一分钟比一分钟离正确的航线更远,也看到,要承认自己误入歧途,就等于承认自己灭亡。(P52)

她简直失魂落魄了。就像一只被逮住的鸟儿,乱扑腾起来:一会儿要站起来到什么地方去,一会儿转身朝着培特西。(P59)

列文割得越久,越是常常感到忘记了自己,在这样的时刻里,已经不是手在挥舞镰刀,而是镰刀本身带动着一个越来发挥有知觉的充满活力的身体。(P64)

他的感觉就好像一个人拔掉了一颗痛了很久的牙齿。这痛楚是奇怪的和剧烈的,不过现在已经过去了;他觉得他又可以过下去,又可以不单单考虑妻子了。(P68)

她已经完全不是他最初看到的那个女子。不论精神上,身体上,她都不如以前了。他望着她,就好像一个人望着他摘下来的一朵萎蔫了的花,很难看出它的美,当初他是因为它的美才摘下,把它毁了的。(P82)

他很快就感觉到,这一心愿的实现不过是他所期望的如山的幸福中的一粒砂子。(P109)

他处处感到以前的梦想破灭,处处感觉到意想不到的新的魅力。(P111)

要是你劳动和学习是为了得到奖赏,那你会觉得这是辛苦的;但是如果你劳动是因为热爱劳动的时候,那你自己就会在劳动中找到奖赏。(P119)

生活常规,本来是须臾离不开的,对列文再也不存在了。他失去了时间意识。有时,他觉得这几分钟就像几个钟头,有时却觉得几个钟头像几分钟。(P159)

他竭力回忆他和她在一起的美好时刻;但是那些美好时刻已经永远被毒化了。他只记得她胜利了,实现了使他抱恨终生的威胁。(P180)

我们都是理性的生物,要活着就不能不填饱肚子。可是菲多尔却说,为填肚子活着是不好的,应该活得堂堂正正,活得像上帝说的那样(P182)

本书疑似错字、难字

P5第四段倒数第二行 “从”应为“丛”。

P79倒数第三段第一行 “们”应为“门”。

P42倒数第五段开始缺前引号,“说”字后应为逗号。

P105倒数第五行,“这是”应为“这时”。

P179第八段末,“至于”应为“以至于”。

P5第四段末行 靥yè :酒窝儿。

P6倒数第三段第一行趔趄liè qie:身体歪斜,脚步不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