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一聊高血压。

我们常说的血压,其实就是血液对血管的压力,那高血压呢?就是血液对血管的压力高于正常值。

一天两天倒也还好,但长此以往呢?血管承受了太多不该它承受的压力,就会有爆裂的危险,也就是我们常听说的,高血压爆血管,诸如脑溢血之类的。

因此,西药在治疗降压的时候,大都是通过各种途径,来达到扩张血管的目的,以减少血液对血管产生的压力。

镇肝熄风汤的主要病证(镇肝熄风汤镇上逆之肝阳)(1)

然而啊,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都是西医的说法,古人压根就没有血压的概念。但是,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却由来已久。

《素问》有云,“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

大致意思就是气血一个劲儿的向上跑,气血逆而不降,则危及生命。中医称之为肝阳上亢。

那为何会肝阳上亢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肝肾阴虚,我们说健康的人体阴阳平衡,阴阳就会互相制约,而肝肾阴虚的人,体内的阴无法完全制约住阳气,阳气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个劲儿的往上飘,因此,肝阳上亢的人就会有头晕目眩、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红如醉等症状。

镇肝熄风汤的主要病证(镇肝熄风汤镇上逆之肝阳)(2)

肝阳上亢再往下发展就会导致肝风内动。注意,这可不是一般的风,这风把气血都给煽到头上去了,西医称之为脑溢血。

针对这种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开出的方子是什么呢?

今天和大家介绍的一张用于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方子——镇肝熄风汤,出自近代医学泰斗张锡纯的《医学衷中参西录》。

镇肝熄风汤: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一眼望去,又是一大堆药材,其实这些药材暗自的早已兵分五路,各司其职,各就其位,我们来简单地过一遍:

引血下行:怀牛膝

一提引血下行,几百种中药,牛膝独一份。

《本草衍义补遗》:"能引诸药下行。"

牛膝苦泄甘缓,入肝、肾经,不论是妇科瘀滞经产诸疾;

还是肝肾亏虚之腰膝酸痛,筋骨无力;

或是下焦水湿之潴留诸证;

抑或是气火上逆,火热上攻之证,都可以用到牛膝引血下行之功效。

镇肝熄风汤的主要病证(镇肝熄风汤镇上逆之肝阳)(3)

怀牛膝

平肝潜阳: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

赭石是一种红色的矿石;

龙骨是远古时期一些哺乳动物的化石;

牡蛎的入药部位是它的贝壳。

这三味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质量都很重,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可以将虚浮于上的肝阳镇压下去,

具有较强的平肝潜阳的功效,专用于肝阳上亢之头晕目眩、烦躁易怒等症状。

三药联用,名曰“镇肝”

镇肝熄风汤的主要病证(镇肝熄风汤镇上逆之肝阳)(4)

赭石

镇肝熄风汤的主要病证(镇肝熄风汤镇上逆之肝阳)(5)

龙骨

镇肝熄风汤的主要病证(镇肝熄风汤镇上逆之肝阳)(6)

牡蛎

养阴生津:生龟板、白芍、玄参、天冬

龟板、白芍均具有滋补肾阴之效。

中医认为,肾五行主水,肝五行主木,水为木之母。

此处,龟板、白芍滋补肾(水)以涵养肝(木),从而达到平肝潜阳,柔肝之效。

镇肝熄风汤的主要病证(镇肝熄风汤镇上逆之肝阳)(7)

龟板

镇肝熄风汤的主要病证(镇肝熄风汤镇上逆之肝阳)(8)

白芍

玄参、麦冬同为甘寒的药材,甘寒养阴,入肺、胃经。

具有养阴生津、清热除烦之功效。

镇肝熄风汤的主要病证(镇肝熄风汤镇上逆之肝阳)(9)

玄参

镇肝熄风汤的主要病证(镇肝熄风汤镇上逆之肝阳)(10)

麦冬

四药联用补益肝肾之阴,不仅可以养阴清热,同时也具备滋阴潜阳之功效。

肝肾的阴足了,阳就乖乖潜藏下来,中医称之为阳随阴降。

疏肝理气:川楝子、生麦芽、茵陈

方子开到这里,张锡纯老先生自己就说了,“肝性刚愎,喜条达而恶抑遏,纯用镇压,或激发其反动之力,故加茵陈、麦芽、川楝子疏泄肝气。“

大致意思就是,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因此,为了防止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对肝脏镇压过重,影响其条达之性,

加了一些茵陈、川楝子、麦芽等清泄肝热,疏肝理气的药材,

让肝脏重新回到一种舒展条达的状态。

三药联用,名曰“熄风”

镇肝熄风汤的主要病证(镇肝熄风汤镇上逆之肝阳)(11)

川楝子

镇肝熄风汤的主要病证(镇肝熄风汤镇上逆之肝阳)(12)

麦芽

镇肝熄风汤的主要病证(镇肝熄风汤镇上逆之肝阳)(13)

茵陈

调和诸药:甘草

最后,再用一些甘草让诸药调和,其乐融融。

镇肝熄风汤的主要病证(镇肝熄风汤镇上逆之肝阳)(14)

甘草

镇肝熄风汤比较适合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导致的高血压,这样的人容易腰膝酸软,面色潮红,失眠盗汗,头昏头胀,心烦而且易怒。

然而,如若你是其他原因导致的高血压,比如痰湿,比如瘀血,这个方子就不太适合了。


文末,远志想说几句真心话。首先感谢能看到这里的各位,感谢大家的花费了宝贵的时间来听我在这里啰里啰嗦。

这几天不少人都在询问远志往期文章中介绍方子的剂量,没写剂量主要是本着学习和交流的初心向大家科普中医药知识,这与看病不同,此为其一;

此外,“传方不传量”也是抱着对大家健康负责的本意。中药治疗,本就讲究以药之偏性,纠正人体之偏性。各位试想一下,我都不了解各位的高矮胖瘦,如何根据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来为大家开具具体的剂量?难道90斤的瘦子和200斤的胖子都用同一剂量的方子吗?显然不合适吧!各位,您说是吧!

最后还是要说一句,如有不适,务必请及早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镇肝熄风汤的主要病证(镇肝熄风汤镇上逆之肝阳)(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