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秘密花园”原创出品

作者:Michelle Woo 译者:Sunnisky

不要对我的孩子胡说八道(除了跟孩子说当心)(1)

图片来源:lifehacker.com

我告诫我的四岁女儿“要当心”的频率实在太高了,以至于我直接把它省略成“当心”。它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当她正要从浴缸里爬出来时,“当心!”当她靠近泳池扶手游泳时,“当心!”当她的膝盖离她婴儿表弟的脸实在太近时,“当心!”当她在服装店里蹦蹦跳跳时,“当心!”

尽管我宁愿认为我的警告能引导她仔细掂量自己现在的做法,然而它们可能压根儿没什么用。“加拿大儿童与自然联盟”的佩特拉•埃帕杰西说:“‘当心点儿!’的含义太丰富了,但如果没有具体细节,它也可能毫无意义。”她写道,“当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反复听到什么声音时,就会对它毫无反应了。”

这话甚至可能具有破坏性。曾在TED大会上做过题为“培养勇敢的女孩”精彩演讲的卡洛琳•保罗(Caroline Paul)撰文说“当心点儿!”受到“恐惧性语言不知不觉的影响”。根据《儿童心理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在发生受伤事件后,家长告诫女孩要更加当心的概率四倍于男孩受到同样告诫的概率。正如保罗指出的,未来这可能会阻止她们在自己的舒适区之外尝试户外体育活动。

孩子的确需要指导,但是提醒应当适用于当前情况。我女儿的学前班老师就很明智,在操场上她要照管许多孩子。她常常告诉孩子要“记得”。“记得石头很重哦。你朝滑梯下面扔沙子的时候记得下边有你的朋友哦。记得棍子很尖哦。”我太喜欢这个词儿了。

说到在大自然里玩耍,埃帕杰西拿出一个“当心点儿”的替代清单。它可以用在所有类型的场景中:

•“当你做事情时,注意力要集中。”

•“接下来你想怎么做呢?”

•“你觉得那儿安全吗?”

•“慢慢来。”

•“你觉得这根树枝结实吗?”

•“需要的话我就在这儿。”

•“你跑步的时候,请把棍子放在安全的地方。”

•“当心撞到别人,离他们远点儿。”

•“让我们到宽敞一点儿的地方去吧。”

•“玩儿棍子得有宽敞的地方。萨拉,看看你周围,有那么大的地方抡这根大棍子吗?”

•“请把你的棍子一端朝下放在地上!”

•“你打算拿这根大棍子做什么呢?”

•“玩儿石头得在宽敞的地方!”

•“到更大的地方去吧!”

•“扔石头前,你要找个地方么?”

•“这块石头真的很重!你搬得动吗?”

•“请小心慢慢走到_____附近。”

•“请互相离远点儿,这样你们就不会感觉拥挤,也不会被意外撞倒了。”

•“你觉得结实/平衡吗?”

•“你需要更多空间吗?”

•“在你抢球前先眼神交流一下。让他们知道你来了,这样就能让他们做好身体准备。”

•“问问她还好吗。”

•“问问他是不是还玩得开心。”

•“你喜欢这样吗?如果不喜欢一定要告诉她。”

•“如果你一定要奔跑,在下一条小路的路牌那儿见我!”

•“让我们检查一下这个洞/堡垒,一定要确保躲在里边很安全。”

本文编译自lifehacker.com网站2017年9月的一篇文章。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头条号、公众号、企鹅号、新浪博客、新浪微博与我们互动。

放牛班的秘密花园

聚焦创业创新、青少年成长、创新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