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第80、81页,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思路: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变为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理解的数学事实。三角形是最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本课通过三角形与多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导入,在具备一定思维含量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引领学生加入"三角形"知识的探究过程。教学中,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学生对三角形已有直观的认识,能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出发,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比较,形成对三角形外部特征的初步感知,然后通过实践活动,抽象出图形的基本特征,借此感悟,加深对图形特征的理解和认识,并使学生的认知过程逐步朝着"具体到抽象、感悟到理性"方向发展。这样不仅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变得有趣生动、容易感受,使知识学习更贴近生活。

教学重点:知道三角形特性;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具准备:练习题;三角板;自制三角形和四边形;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谁是班长?能自我介绍一下吗?

学生起来回答后,如果班长是男生,则另找一女生;如果班长是女生,则另找一男生。

问:你能自我介绍一下吗?

生答略。

师:谁知道他俩的共同特征?

生:……

师:好极了,终于有人知道了,他俩都是"人"。

问:可是我听说,你们不是"人",怎么回事?

生面面相觑,师:怪老师没说清楚,不好意思,我听说你们不是"一班"(一般)的人,为什么?(不是四年级1班的)

师:大家都不是一般的人,都很聪明!那你会说不一般的人话吗?

师:我觉得不一般的人说的话,一定是能说清楚,别人能听明白,就是"人话"。所以,我们要"说别人能听懂的话",能做到吗?(能)好,我姓韩,大家叫我什么?(韩老师)真棒,你们的回答我听懂了!

一、导入新课

教师用课件出示五个平面图形。

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设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1)

平面图形

师:认识它们吗?

生:认识。

师:说说看?

生1:第一个是四边形;第二个是梯形;第三个是平行四边形。

师:梯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特殊的四边形。

生2:第四个是三角形;第五个是五边形。

师:真聪明!请看屏幕。老师连接每一个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课件分别展示对角线的绘制过程)。

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设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2)

绘制对角线

生:它们都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

师:也可以说每个四边形都分成了两个三角形。

问:那五边形也这样分一分,能分成几个三角形?

生: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

师:是不是这样?(教师动画演示分的过程)

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设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3)

对角线分三角形

师:三角形是多边形当中最基本的一种,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板书:三角形)

二、新课探究

1、认识三角形的名称

师:请大家自己画一个三角形。

学生在作业纸上画,老师巡视,同时在黑板上画一个"锐角三角形"。

师:孩子们已经画好了三角形,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生:3条边;3个顶点;3个角。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3条边 、3个顶点 、3个角。

师:非常好!围成三角形的3条线段就是三角形的3条边。(请学生上来指一指,然后课件分别演示3个顶点和3条边)

师: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呢?

生1: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师:这是三角形的特征。

生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师:真好!你还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稍后我们再研究这个。

生3: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生4:由三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来看看这些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设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4)

辨认三角形

教师组织学生辨认,同时说明理由。通过充分感知,得出仅有三条边、三个顶点或三个角的图形并不一定是三角形。在试错的过程中找出关键词(三条线段和围成)并板书。

师: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师补充完成板书)

师:你觉得哪个词重要?

生:三条线段;围成。

师:想一想,围成是什么意思?

指名发言,教师小结(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并板书。

2、用字母表示三角形的顶点

师:为了表达方便,通常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组织学生齐读"三角形ABC")

师:考考你们,这三个顶点分别对应哪条边?A点?B点?C点?

学生回答时,教师在三角形上指明。

3、认识三角形的高

⑴揭示定义

师:请仔细看屏幕,老师从A点向对边BC做一条垂线,你知道这条线段叫什么吗?(教师课件演示做"高"的过程:从A点向对边做一条垂线)

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设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5)

认识三角形的高

生:高。

师: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三角形的底。

⑵画法

教师拿出直角三角板,教学生认识(强调两条直角边)。

教师在先前板书的锐角三角形内板演画"高"的过程:一靠(一条直角边与三角形的底"重合")、二移(另一条直角边与顶点"重合")、三画(从顶点向对边画一条垂直线段)。

课件(视频)演示"画'高'的过程"(也可以在学生绘制时出现错误或者误差的情况之后,进行课件展示。)

⑶练习(课堂练习题第2题)

学生独立练习,然后全班集体汇报。教师在展台上展示学生的作业,师生进行点评。教师可表扬学生的表现,重点探讨直角三角形的"高",可引导孩子小组合作讨论"直角边"与"高"的关系。

问:刚才画了三角形的一条高,你知道一个三角形有几条高?

生:三条;因为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和三条对应的边。

师:孩子们,真聪明!

(如果有学生询问钝角三角形另外两条高的画法,教师可语言引导:像这样的三角形画出另外两条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再一起研究。)

4、三角形的稳定性

师:孩子们,放松一下,玩个游戏。怎么样?

问:咱们班谁是大力士?能帮忙吗?

生答:(略)。

师:老师做了一个大三角形,我想请他帮老师检验一下这个三角形做的结不结实?(一生上台拉,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拉"的方式,如抓住两个顶点、两条边、一个顶点和对边等形式。)

师:拉得动吗?

生:拉不动。(师:如果力气足够大,就会将三角型"拉"散架,但我们可以更换成钢材,使它不至于损坏。)

师:通过这个实验,你们知道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生:稳定性。

师(出示一个四边形木框):请一位力气小的同学上来拉一拉,好吗?

全班推荐一名女生上台拉(拉四边形的对角),一拉就变形。

师:为什么她力气小却一拉就动了呢?

生:因为四边形容易变形。

师:对!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容易变形。(教师板书:稳定性、容易变形)

问:想让这个四边形不变形,怎么办?(根据复习题提示:教师在四边形的对角线上加一根木条进行固定,让学生再拉一拉,就是不变形。)

师:同学们,图形各有各的特点,在生活中有各自的作用。想一想,生活中哪里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易变形性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演示"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推拉门、自行车、三角架等)。

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设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6)

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的应用

四、全课总结

问:孩子们,今天你有收获吗?

生1:我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了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和三个顶点。

生2:我知道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生3:我知道很多物体上都有三角形。

生4:我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用处很大。

……

师: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了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知识,还有更多的数学知识在等着我们去发现和研究。

五、巩固练习

教材第86页练习十四第2、3题。

六、板书设计

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设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7)

板书设计

七、课堂练习题

1、画三角形。

2、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

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案设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设计)(8)

画三角形的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