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

嫦娥奔月是我们小时候常常听到的故事,这寄托着我们对太空的向往,而探索太空也成了一代又一代航天人,永无止境的事业追求!

­ 在我们南安,就有这么一个探索太空的科学家,他就是媒体镜头下的月球守望者——洪晓瑜。

­ 昨日,在洪晓瑜返乡探亲的间隙,海丝商报记者采访了我国“嫦娥”奔月的幕后科学家。

现代测控技术超前和滞后(探月工程测控系统VLBI测轨分系统总指挥是南安人洪晓瑜)(1)

人物名片

洪晓瑜,南安市蓬华镇大演村人。1961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物理系。现任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总体部副主任,探月工程测控系统VLBI(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测轨分系统总指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圆满地完成了嫦娥一、二、三号VLBI测轨任务,将继续承担嫦娥四、五号的VLBI测轨任务。

­ 家教严苛成就优秀品质

­ 蓝色的衬衫,黑色的西裤,说话低声细语,回答记者提问甚至会出现紧张的举止。初见洪晓瑜,很难让人把他跟科学家联系一起。

­ 洪晓瑜,1961年出生于南安蓬华镇大演村,父亲是教师,母亲是医药厂职工,家庭学习氛围浓厚。他告诉记者,父母对他的影响很大,尤其是他的父亲。严苛的家教,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实事求是、严谨自律、刻苦钻研的优秀品质。

­ 谈到自律,洪晓瑜提到了至今让他记忆深刻的一件事。“小时候,有次我向同学借4分钱买了一个乒乓球,然后父亲就觉得我不该有钱买乒乓球。得知我是借钱买的后,父亲马上给钱让我去还,教我要懂得自律,要做力所能及的事”。

­ “我的童年是在蓬华大演村度过的。”洪晓瑜告诉记者,小学四年和初中第一年都是在大演村就读,高中就到诗山联星中学读。1976年高中毕业,他又回到大演村来,跟大伙一起学种田、犁田、插秧等,还学做木工,但这期间从没忘记学习。恢复高考后,洪晓瑜于1978年顺利考入厦大物理系。

­ “读完大学后我到重庆工作了几年,后来到北京大学读天体物理,渐渐地我对天体物理感兴趣。”洪晓瑜说,后来他就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攻读研究生,之后就留在上海天文台工作,就这样长期从事天文研究。

­ 喜欢钻研要做就做到最好

­ 昨日,记者还电话采访了洪晓瑜的母亲洪婉如,她的回忆印证了洪晓瑜的说法。谈起儿子,洪婉如语气中充满自豪。她说,晓瑜从小好奇心特别强,做事认真,很喜欢钻研,观察推理能力很强。“他少年时就表露出对星空的向往和探索欲望。”洪婉如说,在晓瑜读初中时,有一次他看到流星划过天空,他就立即和他的物理老师探讨流星发光的原理。

­ “高中毕业后,晓瑜回到家乡做了一段时间木工。他当时每天练习很勤,手指磨出水泡来也不休息,一心想怎么做好。现在老家还留着他当年做的木架子、雕刻的木头花,都特别好看。我觉得晓瑜是一个无论做什么,认定了就不回头,喜欢钻研,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人。”大演村老人协会会长洪安份说。

­ 说话间,洪晓瑜拿出了当年他雕刻的木架子。记者看到上面雕刻的是一头麒麟,栩栩如生,有模有样的。“要不是高考恢复,可能我现在就是一名出色的木工了。”洪晓瑜乐呵呵地说。

­ 洪晓瑜说:“人在外地便会时常想念老家的亲人和朋友,最近刚好给自己放一个假就回来看看。”

­ 洪安份表示,晓瑜是个很念旧的人,从来不摆科学家的架子,以前每次回到家乡,他都会到亲戚朋友家串门聊天,和乡亲们闲谈。常有附近人家带着正在就学的孩子上门来找他,让他讲讲在外的人生经历,分享一些学习上的经验,谈谈天文学和航天方面的科学知识,他都很乐意,他讲得生动通俗,孩子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对老家以外乃至地球之外更广阔的天地充满无限向往。

­ 超级望远镜捕捉“嫦娥”倩影

­ 月球远在38万公里之外,当卫星发射后进入深空,飞到哪里,飞行路线是否合乎预定轨道,中途是否需做调整,这些关键信息都非常重要。在整个测控系统中,VLBI测轨分系统不可或缺,它与我国航天测控网一起进行精密测定轨道,为卫星保驾护航。

­ 洪晓瑜说,测量卫星轨道有两大要素:一是距离,二是方向。他们主要承担后者的测量工作,比如提供卫星在飞行过程中精密的方位角信息,协助测控系统进行轨道测量和确定。例如,在“嫦娥二号”探月工程中,北京、上海、昆明、乌鲁木齐四台射电望远镜同时跟踪,组成了一张强大的天文测量网,其测量精度相当于一台直径为3000多公里的超级望远镜。四镜接收的卫星信号汇总到上海天文台VLBI指挥中心进行计算后,再把信息传送给北京航天指挥中心,结合卫星距离的信息,对卫星的轨道进行紧密的确定和预报。

­ 洪晓瑜回忆道,“嫦娥二号”发射升空期间,上海天文台VLBI数据处理和指挥中心内很多科研人员都与他一样坚守在操作台。40多名科研人员分两班倒,差不多每天凌晨三点半就进场准备并展开卫星观测,然后将观测数据进行处理,提供卫星轨道的数据。每天傍晚,中心的指挥负责人员还要开会总结当天工作,布置第二天的任务。而且,一旦北京中心作出调整安排,上海方面必须随时跟进……

­ “参与嫦娥工程,一方面让天文观测的技术与设备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学习和借鉴了很多航天领域的工作方法。”洪晓瑜如是说。

­ “航天工程本身是一项科学探索,应该以科学目标为牵引。”洪晓瑜说,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各研究领域的资源,集中各自的优势力量,为国家乃至人类的科研发展作出贡献。

­ “科学家要探索、预测未来。作为天文学家,就是要探索空间科学的长远方向。”洪晓瑜说,空间科学要有大的发展,月球探测只是初期的一步。而天文专家参与探月工程,可以得到很多科学研究的数据,为我们将来把目光投向更遥远的天体,开展火星、金星乃至更远的宇宙空间探测作准备。(记者 周海文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