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至14日,受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之邀,阔别上海数年的荷兰国家芭蕾舞团携《大师颂》登台上海大剧院,这也是其本次巡演的亚洲唯一一站。舞团从著名编舞家汉斯·范·曼伦的120余部经典作品中,精心挑选《五段探戈》《小安魂曲》《贝多芬第29号奏鸣曲柔板》和《欢喜冤家》4部新古典芭蕾之作,致敬这位堪称荷兰现代芭蕾“开山鼻祖”之一的编舞大师。
“四段芭蕾、四种音乐、四个时期、四种不同的风格。”荷兰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泰德·布兰森说,此次演出所选曲目均是汉斯·范·曼伦的代表作,时间跨度长达数十年,曾经在全世界各个城市演出,“有些作品诞生于三四十年前,但今天去看会发现它依旧很现代。好的艺术是跨越时间的。”
87岁高龄的荷兰编舞大师汉斯·范·曼伦从小就对跳舞着迷,迄今为止共创作了120多部芭蕾舞剧,曾由50多家舞团争相上演。上世纪40年代后期,他开始跟随索尼娅·加斯凯尔学习芭蕾舞,并于1951年加入索尼娅·加斯凯尔的舞团,开始他的芭蕾首秀。25岁,曼伦以编舞的身份活跃于荷兰舞坛,很快获得荷兰国家编舞奖,一战成名。两年后,他参与创建了荷兰舞蹈剧场,并将舞团引向了现代风格的芭蕾创作之路,逐渐为整个荷兰的现代舞蹈确立风向标。上世纪70年代,他担任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客座编导,后成为该团的艺术指导,2005年至今,他还担任荷兰国家芭蕾舞团常驻编舞家,为舞团在传统古典芭蕾之外,奠定现代芭蕾的另一风格。
此次《大师颂》中,四件作品时间跨度近40年,展现了四种不同的舞蹈风格和舞台氛围。可以说,在新古典主义芭蕾中,音乐不再是舞蹈的配角,“看得见的音符,听得见的舞蹈”才是编舞的精髓。
当晚演出的作品中,《五段探戈》是汉斯·范·曼伦所有创作中上演频次最高的作品。通过这部作品,他在1977年将阿斯托·皮亚佐拉的新探戈音乐介绍给了荷兰观众。这部作品由5个舞段组成,在朦胧神秘而充满激情的探戈与理性脱俗的芭蕾之间,一对对舞者展开了一场夜色撩人的二重唱。
《小安魂曲》 的灵感则来自波兰作曲家格雷茨基的音乐《为一个波尔卡而做的小安魂曲》。作品从舞者们多变的调度中开始,以一系列流动中不断变化发展的双人舞推进,舞台上纵横交错,循环往复。作品以一种令人宽慰的悲戚,呼应着离别、死亡和孤独的主题,在静谧中笼罩着淡淡的阴郁基调。
《贝多芬第29号交响曲柔板》是公认的20世纪经典舞蹈之一。汉斯·范·曼伦将这部由三对舞者完成的作品称为“渐慢的颂歌”。受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慢板的启发,他从动作本体着手,开始关注动作在极慢的运动过程中产生出的质感与美学风格。他曾将这一成果描述为“一个轮子在滚落之前被推了一下,之后仍然在滚动”。
《欢喜冤家》幽默犀利,是汉斯·范·曼伦最著名也是至今最常上演的“两人芭蕾舞剧”作品之一。作品创作于1981年,由瑞秋·博扬和克林特·法哈首演,在两名舞者的舞动中,他们进入一场主题名为爱情的博弈,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亲密对话。
令人惊喜的是,中国籍首席演员刘茜先后出演了《大师颂》里的两个舞段,分别是《贝多芬第29号交响曲柔板》与《小安魂曲》。2012年,她通过全球招聘进入荷兰国家芭蕾舞团,一路从群舞演员晋升为领舞、独舞直至首席。泰德·布兰森至今仍记得刘茜面试时所穿的衣服。“她很专注、很美丽,擅长用芭蕾来表达大家想传达的情感。第一眼看到她时,我就知道她会是一个很特别的舞者。”布兰森说,“除了刘茜外,我们也有越来越多年轻的中国芭蕾舞演员。”
“在《贝多芬第29号交响曲柔板》中,编导试图用慢到极致的肢体动作来进行表达,当音乐节奏放慢时,肢体也随之慢下来。”在刘茜的印象中,汉斯·范·曼伦是个“又酷又可爱”的小老头,“每次出去巡演,他自己拉个行李箱,跑得比我们都快。熟悉他本人后,你会发现,他的作品和他本人极其相似。”
对于上海大剧院,泰德·布兰森并不陌生,2014年,荷兰国家芭蕾舞团曾带着经典芭蕾作品《吉赛尔》来到这里。“这次的作品不同于《吉赛尔》,它的形式看起来很现代,但我相信观众的接受度同样很高。你不必去了解背后的故事,就能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语言读懂它。”布兰森说,汉斯·范·曼伦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会用舞蹈来言说,“而且这是只有舞蹈才能诉说的语言。”
栏目主编:李君娜 文字编辑:张熠 题图来源:主办方提供 图片编辑:周寅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