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曹琴默死的真正原因(甄嬛传曹琴默之死里)(1)

※ 作者丨六月安夏 ※ 配图来源丨电视剧《甄嬛传》

最近看曹琴默下线这段,突然留意到了一个之前一直被忽略的人——曹琴默的女儿温宜。

她是曹琴默的最大的挂念和希望,曹琴默曾说,她努力,就是想为温宜挣个好前程。而剧中给她的镜头也非常多,比如小时候过生日办宴会,时常被曹琴默带着给皇帝请安,被华妃当作争宠工具,喂木薯粉,并强行夺走。

但随着曹琴默下线,后期温宜的镜头就消失了。很多时候,只是从其他嫔妃的言语中,被提一下。

当然了,从剧情的走向看,温宜已经完成了她的工具人“使命”,所以变得无足轻重,自然不必过多描述。

可如果从温宜的角度,这样的转折,其实又挺残忍的。因为,这种转变的原因,是她母亲曹琴默的死。更可悲的是,这场谋杀,是一场群体计划。

01

由于倒戈甄嬛,曹琴默在年羹尧出事后,出面揭发年世兰的罪行。这件事,其实已经让她坐实了背信弃义、卖主求荣的“罪名”。

后来,她又在甄嬛的暗示下,多次向皇帝谏言杀死华妃,导致皇帝觉得她狠辣、狡诈,对她起了杀念。

甄嬛传曹琴默死的真正原因(甄嬛传曹琴默之死里)(2)

而这个念头,同时得到了太后的赞同。太后甚至为温宜规划好了出路,曹琴默死了后,就把温宜交给端妃、敬妃这些人,她们稳重端庄,谁都比曹琴默强。

甄嬛传曹琴默死的真正原因(甄嬛传曹琴默之死里)(3)

异曲同工的是,甄嬛和端妃也有这样的心思。曹琴默获封后,曾在雪天遇到甄嬛,恰巧温宜摔倒,又被路过的端妃救下。

而后端妃和甄嬛到宫中叙话,两人聊起温宜很聪明可爱,只是担心,会耳濡目染,学了曹琴默的刁滑。这时候甄嬛也说:若是能为温宜换个母亲好好教养才好。

甄嬛传曹琴默死的真正原因(甄嬛传曹琴默之死里)(4)

所以,几乎是在所有人的倾向与意念下,曹琴默走向了死亡,温宜也被顺利过继给了端妃。

如此一来,“坏母亲”曹琴默死了,不会再耽误女儿。温宜也有了“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看似皆大欢喜。

02

可是,这里面有个致命的,也是最残忍的问题:有谁想过曹琴默和温宜,自己的想法吗?

所有人都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以世俗的眼光,来判断这段母女关系。曹琴默不符合善良、敦慧的标准,所以自然不会是好母亲。

而温宜,只是一个年幼的孩童,有什么自己的见解,所以当然要循着大人的想法,才能有更好的成长。

但我却觉得,斩断母女情分,才是最最最残忍、错误的事。尤其是温宜,失去亲生母亲,等于失去了此生最大的牵挂,何等可怜。

当然了,不否认曹琴默的人品缺陷,但在爱女儿这件事上,她却从来没有过私心杂念,是拼尽一切,可以为其打算的。

且不说别的,就华妃那般嚣张跋扈,曹琴默受了多少羞辱、打骂、折磨,可她依然忍着,只不过是为了自己和女儿能活得好一点。

甄嬛传曹琴默死的真正原因(甄嬛传曹琴默之死里)(5)

在华妃利用自己女儿使苦肉计的时候,曹琴默的眼泪、绝望,也是真真切切的,这是一个母亲发自内心的情感。

而温宜呢,虽说小,懵懂,但也已经开始懂事。她已经知道了谁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在心里认定了曹琴默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可突然一夜之间,要让她接受母亲已死的事实,要认另一个人为“额娘”,这无疑会给她的心理,留下巨大的创伤和痛苦。

且看后期甄嬛回宫后,胧月有多么抗拒,就知道,孩子再小,也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的。她们并非无知无觉,可以随意摆布。

但温宜却不得不接受这样的命运。父亲不爱(虽然皇帝对她还不错,但每天日理万机,怕是几个月不见都很正常,还何谈真正的关心呢),母亲早亡,她只能独自坚强。

甄嬛传曹琴默死的真正原因(甄嬛传曹琴默之死里)(6)

当然了,端妃这个人是不错的,她也爱孩子,肯定会待孩子好。可是,终究,她不是温宜一到世间,便见到的那个人。就算通过以后的相处,慢慢建立感情,但心底的伤疤,却会永远都在。

如果说曹琴默是多行不义必自毙,那温宜,便是这场悲剧中,被牵连的最无辜的人。

03

这突然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

一位新上任的乡村教师,为了了解情况,挨个给学生做家访。

她到了一个小女孩家,却空无一人。眼看房间杂乱,老师便自作主张,开始帮其收拾。

因为过惯了城市生活,在老师眼里,许多东西都太过破旧,所以将很多东西扔了出去。

一番努力下,房子清爽不少。老师也为自己骄傲,觉得小女孩见到后,肯定会喜出望外。

可不想,孩子和奶奶回家后,纷纷慌了神。

小女孩发现父亲生前为她做的玩具,被老师扔了出去。奶奶更是手忙脚乱,因为家里很多必需的用品,也不翼而飞。

祖孙俩发了疯地去外面捡拾东西,小女孩更是边哭边吼,让老师早点滚蛋。

这里的老师,其实像极了剧中那些人。自以为“为你好”,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当事人内心的想法。

虽然本心不错,可谁有谁的路,有时候,横插一手,未必是真的好。

甄嬛传曹琴默死的真正原因(甄嬛传曹琴默之死里)(7)

04

众人对于温宜的考量是:换一位母亲,便能得到好的教养。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显然未必。

三阿哥的两位母亲:齐妃,皇后,一个害过人,一个心肠狠戾歹毒到极限,可剧中三阿哥,除了有点笨,有点不知分寸,却从未起过歹念。

甄嬛传曹琴默死的真正原因(甄嬛传曹琴默之死里)(8)

四阿哥生母早亡,一直一个人在圆明园长大,等于是无人管教的“野孩子”,却也出落得聪明、敏捷,善于察言观色。

甄嬛传曹琴默死的真正原因(甄嬛传曹琴默之死里)(9)

可见,孩子如何,并非母亲能够完完全全决定的。

当然了,父母的言行会给到孩子影响,但也有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通过读书、见识等等,有了自己成熟的价值体系,所以能明辨是非,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

所以,说什么为温宜好,即便是理由,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更多的,还是考虑自身利益吧。

皇帝和太后是看不惯曹琴默,怕这样的人在身边生出祸患,所以想处死她,给温宜换个母亲。

甄嬛也非真心关心温宜。而是一方面顺承皇帝的意思,一方面想拿孩子来讨好、拉拢端妃,所以才生出那样的念头,说出那样的话。

而年幼可怜的温宜,只能任凭众人摆弄、安排,自此,用小小的躯体,来面对她那被动而又悲伤的人生。

- END -

配图来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六月安夏,写作爱好者。用文字记录思考。努力将平凡的日子,过得热气腾腾。原创首发于公众号:六月安夏(ID:liuyueanxi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