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陕西省千阳县草碧镇董坊村的大学生倪浩亮,自主创业,养殖胡蝶,每年收入超过了十万元,并且带动家乡农旅融合,探索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蝶变”之路。

‬规模初显雏形

今年33岁的倪浩亮,6年前,毕业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专业。

回乡创业起初,他一头扎进了蝴蝶堆里,却遭到了家人和村里人的质疑及不解。

他顶着压力,先在自己家中摸索蝴蝶繁种孵化,向专家请教先进技术,上网学习养殖经验,很快站稳了脚跟。

经过几年的摸索发展,蝴蝶养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发展到了十四个养殖大棚。

收入逐年增加

蝴蝶养殖主要忙在4月到10月份,生长期45天左右,属于技术性比较强的短平快项目。

一只蝴蝶的批发价格,在2元到5元左右,零售价在10元以上,主要销往北京、西安、德阳等地,每年仅蝴蝶蛹销量达2万只以上。

与此同时,在解决蝴蝶吃的问题上下功夫,栽种植黄柏树,用黄柏叶等植物,满足了蝴蝶的食物所需。

村上大力支持

2021年,董坊村第一书记杨斌乾,帮助倪浩亮落实了大学生创业补助资金,还申报了“头雁计划”项目。

同时村上成立了“梦蝶居”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蝴蝶成虫养殖大棚2座,幼虫养殖大棚12座,每年可以繁殖柑橘凤蝶、碧凤蝶等10种以上蝴蝶,数量达10万多只。

去年合作社创收8万余元,带动周边1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

带动旅游产业

蝴蝶大棚吸引一波波游客专门前来观赏,形成了一种特色旅游参观的轰动效应,由此使董坊村的名声大振。‬

董坊村将此确定为特色优势产业,谋划董坊蝴蝶科普示范园产业项目,打造集蝴蝶养殖、文旅观光、蝴蝶种苗及产品销售、工艺品开发、生态科研科普、养殖技术培训于一体的产业园。

这一特色养殖业,有力地带动了村上的相关产业。

人工养殖蝴蝶教程(人工养殖小小的蝴蝶)(1)

(图片来源《宝鸡日报》,参考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