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太后是一个传奇,是一个神话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太后在她掌权期间,对内改革制度,对外金戈铁马,最终让辽国成为一方霸主她文能治国,武可安邦,她把一生都献给了辽国的发展正是她,将辽国推向空前强盛的历史时代,同时,中国历史上也留下了属于她的一段不可磨灭的篇章,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历史上说话比较迟的人物?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历史上说话比较迟的人物(一生功绩鲜为人知)

历史上说话比较迟的人物

萧太后是一个传奇,是一个神话。年纪轻轻就当上了太后。在她掌权期间,对内改革制度,对外金戈铁马,最终让辽国成为一方霸主。她文能治国,武可安邦,她把一生都献给了辽国的发展。正是她,将辽国推向空前强盛的历史时代,同时,中国历史上也留下了属于她的一段不可磨灭的篇章。

从草原“细娘”到金戈铁马“女战士”

相传燕燕是萧绰的小名,所以许多人喜欢称她为“萧燕燕”。萧绰的父亲萧思温是辽朝北府宰相及驸马萧思温;萧绰的母亲是长公主,名吕不古,是辽穆宗的姐姐。

萧绰从小喜欢读书,这一点继承自父母。受母亲的影响,萧绰自小接触中原文化,对封建经济与文化都有着一定的了解。萧绰的两个姐姐相貌平平,做事也十分马虎草率,唯有萧绰不但容貌秀丽端庄,同时在治学与劳动上也都非常认真。有一次,萧绰和她的姐姐三个人扫地,父亲萧思温特意在旁观察。萧思温发现,两个大女儿干活心不在焉,只有萧绰扫得非常认真。萧思温很高兴,断定这个女儿将来一定会有出息。

公元969年,耶律璟在怀州黑山打猎,因猎得一只狗熊,耶律璟下令饮酒庆祝,自己喝得大醉,没想到夜里就被几名近侍刺杀了。辽世宗耶律阮次子耶律贤在萧思温的帮助下,星夜赶到怀州,在耶律璟的灵柩前即位,即为辽景宗。耶律贤一登基,萧思温便受封为魏王、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

当时,美丽的萧绰随着年龄增长,不但才学更加出类拔萃,长相也日益出众,在草原上特别显眼,被草原人称为“细娘”——即契丹人对绝色美女的称赞——景宗耶律贤也很快听说了她的美貌。耶律贤是个缺乏大志向的国君,终日沉湎酒色,听说如此貌美女子他岂能放过?他很快立萧绰为贵妃,后又册封其为皇后。萧绰仅十七岁便成为皇后,不过,这也为她施展才华提供了很好的机缘。辽景宗才学平庸,年幼时又曾经亲眼见到自己的父母被叛乱者杀死,受到极大的惊吓,年长后十分体弱多病,可是他耽于酒色,随意放纵,完全不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于是,他的身体越来越虚弱,几乎上不了朝。这时,只有萧绰代夫临朝而处理国事,不到十八岁的萧绰便开始裁决所有的国家大事。

辽国事务被萧绰处理得井井有条,耶律贤了解到皇后萧绰的才干,就将她的地位上升到与自己等同的程度。耶律贤还特别交代大臣们,在书写皇后时言语也应称“朕”或“予”,这也说明耶律贤给了萧绰代行皇帝职权的权力。

公元971年,即保宁三年,萧后与耶律贤长子耶律隆绪诞生,辽景宗后继有人,对萧后更加荣宠。辽景宗对萧后几乎可以说是专宠,在他们14年的夫妻生活里,萧后不但几乎全权管理着景宗朝的军政大事,而且还一共为景宗生下了四子三女共计7个孩子。

辽国一直存在着长期激烈的矛盾与斗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矛盾愈发明显起来,朝中随时都会有斗争出现。同时,西夏、女真不断敌视辽国,而南面的大宋此时也是一个让人不可小觑的强大敌人,辽国四周环境不容乐观。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萧后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

萧氏在朝中势大,萧思温因此而被刺杀。对此,萧后心中悲痛异常,却坚持着专注于朝政,她安排了继任父亲职位的人选——一代名臣耶律贤适。同时,她不分汉族、契丹族而重用了许多有着非凡才能的官员,分派在重要职位上,除耶律贤适之外,还包括耶律斜轸、耶律休哥、乌珍、女里、韩匡嗣等。而且,萧后意欲改革朝廷旧制,以进一步稳固内政。由于有耶律贤适等人的帮助,面对辽国层出不穷的各类斗争,萧后始终掌握着主动权,不断取得胜利。在治国上,萧后非常赞赏汉族的优秀制度与生产方案,因而大力借鉴推广于辽国,她的策略是正确的,辽国在军事、农业等方面逐渐强大起来,与周围国家的关系也渐渐改善,当然,她的意图是将来再伺机进取。萧后日益表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与卓越的执政能力,她的所有作为与想法实施后的成果,也渐渐说服了辽国民众及朝臣,萧后开始获得全体朝臣的认可,这时,她还不足二十岁。

萧后为人谦逊,待人诚恳,用人不疑。在法治方面,萧后一视同仁,执法严明,没有一点儿所谓的妇人之仁。卓琳和普格原为辽世宗的遗妃,因二人在家中秘密使用巫法,萧后不顾大臣们的拦阻,处死二人,毫不容情!后来,她发现将军萧神睹参与密谋造反,便也立即将其斩首示众。此后,萧后的铁面无私传遍辽国上下,再也没有人敢以身试法,这样一来,国家上下更加稳定了。

萧后整治辽国时,宋太祖赵匡胤把矛头指向了辽国。军事才能出色的赵匡胤在顺利地连续攻克辽国几座城池之后,就打算乘胜将幽州收复回来。但对于辽国来说,幽州是军事重镇,是南面的门户,绝对不可丢失。当时是韩匡嗣之子韩德让一直把守着幽州。宋军突然来犯,萧后深知幽州的价值,十分明白形势的严峻,于是马上派出救援,由耶律休哥率五院部精锐前往,另外又安排耶律斜轸设下埋伏。萧后的策略非常有效,在把宋军主力引出来之后,辽军的一支精锐袭击宋军后背,宋军溃败。

后来,为了在一段时间内避免宋朝再次无端进犯,给国内一些休养生息的时间,萧后决定给予其一次致命性的强力打击。于是,萧后再次任命耶律休哥为大将出击瓦桥关,她与景宗则随军前往。耶律休哥率领着精锐之师与宋军交战,宋军再次大败。萧后的军事才能在此次战役中又一次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萧绰的军事能力从这两次与宋军的交战中可以初步看到。可以说,至此,萧绰由草原“细娘”完美转身,彻底成为金戈铁马的一代女杰。

公元982年,即乾亨四年,辽景宗病故,其子耶律隆绪正式登基,即辽圣宗。萧绰成为皇太后,被尊为“承天皇太后”,统摄国政,辅助圣宗治国。在萧思温因权力过大而被刺杀之后,外戚的势力大大削弱,萧太后没有可以依靠的力量。而诸王宗室则拥兵自重,意图控制朝廷,对萧太后及圣宗的权威构成了莫大的威胁。

萧太后此时虽然已经执政多年,但之前毕竟是有景宗作为她的靠山,如今只剩下孤儿寡母,小皇帝年幼,萧太后又没有其他依托,她不由得有些担忧。而且,除了忧心内部势力反扑之外,萧太后同样担心宋朝趁此机会进犯辽国,二者无论出现哪一个,都将异常棘手,真可谓内外交困。在这样的局势之中,萧太后还是冷静下来了,做出了几个有效的萧太后此时虽然已经执政多年,但之前毕竟是有景宗作为她的靠山,如今只剩下孤儿寡母,小皇帝年幼,萧太后又没有其他依托,她不由得有些担忧。而且,除了忧心内部势力反扑之外,萧太后同样担心宋朝趁此机会进犯辽国,二者无论出现哪一个,都将异常棘手,真可谓内外交困。在这样的局势之中,萧太后还是冷静下来了,做出了几个有效的决策。她提拔了耶律斜轸与韩德让,让二人掌管兵权,又提拔了一些有才能的汉臣,逐渐使朝廷中形成了一个以萧太后为中心的政治集团。此外,萧太后下令,手中握有兵权的诸王不得相互宴请,不得随意出门;接着,她又设法解除了诸王手中的兵权。凭借萧太后步步为营的谋划,萧太后和圣宗的地位终于稳定下来。不过,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男人毕竟是支柱,萧太后与圣宗虽为皇家,在这一点上其实与寻常人家并无不同,萧太后自然也渴望一份爱情,渴望一个可以依靠的胸膛。

据说幼时萧绰曾与韩德让有过婚约,二人算得上是青梅竹马,原本可以早早拥有一段好姻缘。然而,就在他们成亲之前,偶然的机会下,景宗得知萧绰的美名,要立萧绰为后,萧思温不得不解除萧绰与韩德让的婚约。婚约的取消给二人留下了遗憾,但值得庆幸的是,大概萧绰与韩德让的那根红线早已拴死,即便绕了个弯,最后还是把二人牵在了一起。

景宗死后,萧太后一则认为韩德让政治才能极为出众,二则自己内心仍对他心存眷恋,于是决定改嫁韩德让。其实,韩德让在景宗死后便开始在政务上辅助萧太后,生活中也多方照顾。无论是出行还是住宿二人皆行同夫妻,对外毫不避讳,就连接见外国使臣,二人都是共同出面。此外,圣宗更是像尊重父亲一样尊重韩德让。萧太后为了独占韩德让,还秘密鸩杀了他的妻子李氏。

公元988年九月的一天,萧太后没有像过去一样在皇宫里宴请诸位大臣,而是在韩德让的帐室中大宴群臣。这场以韩德让和萧绰为主人的宴请,其实就是萧太后改嫁韩德让的喜宴。喜宴之后不久,韩德让官拜大丞相,加封齐王,变成了辽国权势最盛的人物。

不过,毕竟韩德让身为汉族,现在却位高权重,对此,契丹贵族自然十分不满,更有人以韩德让并非契丹族为由,要求萧太后削减韩德让的权力,甚至是散布一些韩德让不忠于萧太后的谣言。而萧太后对于这些挑拨根本不为所动,对韩德让始终如一,而且信任有加,众人的反对也就不了了之了。而萧太后的确没有看错人,韩德让才能非凡,处理政务兢兢业业,将辽国治理得很好,虽然他手中握有许多特权,却并没有将这些特权用于谋私,而是很好地用以励精图治。

另一方面,辽圣宗耶律隆绪对于韩德让这个继父不但毫无反感,而且还非常尊敬。而事实也证明,韩德让是值得这份尊敬的。

在封建王朝中,太后与重臣的爱情在历史上可是难得一见,萧太后与韩德让这一份迟来的缘分,也算是一种美满了。

萧太后兼听善纳,赏罚分明,治国有方,她给许多大臣加官晋爵,或是绘像于景宗乾陵,以笼络群臣,使群臣为其效力,她还做了许多平反工作来取得人心。为了调整契丹族与汉族的关系,她又把以前契丹人和汉人发生纠纷时重责汉人,改为二者同罪同纷时重责汉人,改为二者同罪同罚。同时,她还规定刑罚从轻,而且不连坐,即一人犯罪,不连带其不知情的亲属。如果有罪犯认为自己是冤枉的,还可以实行“上诉”制度,这样就减少了许多冤假错案。

可以说,在进步性上,萧太后的这些规定十分得人心。朝廷众臣因此对她越来越敬佩,她的威信自然就与日俱增。萧太后的种种举措不仅缓和了民族对立情绪,也缓和了阶级对立局势,使百姓生活更加稳定。

当时在辽国,民族歧视与民族压迫现象比较严重,奴隶制色彩较浓,导致社会停滞不前。萧太后打算改变这种现状,于是她将辽国的奴隶整编成部族,与辽国的其他人平等生活,让他们分镇于边疆,既解除了奴隶制,又进一步地改善了国家安全。她反对达官贵族或朝廷使者对下级或百姓进行压榨,规定任何人发现类似现象都可以反抗或者举报,做出此类举动的官员将被立即罢免。萧太后对于官员的清廉自守非常重视,对于为官标准做出了严厉的规定,尤其重视廉洁这一原则,一旦发现官员贪污受贿便施以严惩。犯罪的官员将与犯罪的百姓一样得到相应惩罚,不会因为地位高而得到某些偏袒,在萧太后执政期间,辽国真正做到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此外,韩德让也积极地支持与帮助萧太后的改革。比如韩德让的哥哥韩德源意图仗势欺人,韩德让立刻前去劝阻,绝不听之任之。

萧太后还给予农业特别的重视,相关的减免赋税诏令就颁布了几十条,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她深知国家之根本在于农业,农业是国家强盛之源。因此,在萧太后的整治下,辽国的农业不断发展进步,为辽国的强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萧太后重人才、远小人,提拔有才干、有德行之人,使得辽国朝廷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她还仿照宋朝的科举制度设置了考试来选拔人才,让更多的能人参与辽国朝政。可以说,萧太后治理下的辽国的发展与汉族文化思想有着紧密的联系。

10世纪末到11世纪初,因为萧太后的关系,契丹族在当时较为进步的汉文化的影响和推动之下,走向了封建化。萧太后作为一名女性,能够大胆改革、积极推进文化发展,显示出其难得的才能,辽国的国势因为她的一系列改革而蒸蒸日上,逐渐达到鼎盛。萧太后既能沿用汉法,又保留本民族的优势,辽国岂有不强盛之理?

当然,辽国的日益强大意味着大宋王朝的危机的迫近。

1004年,萧太后率军二十万,向宋朝主动发起攻击。几番大战之后,当时的宋朝皇帝宋真宗与萧太后达成协议,订下“澶渊之盟”,规定宋辽为兄弟之国,宋真宗尊萧太后为叔母,各守各的疆土,双方边民不得互相侵犯,并增加经济、文化交流。对于宋朝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耻辱;而在辽国看来,这个协议自然意味着辽国国力的强大以及文化制度上的一个飞跃。

那个时代最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之一便是萧太后,作为一名女性的她,不仅仅在国家内部的治理上展现出非凡的才能,在与其他国家的交往中,她同样从容不迫,积极应对,恩威并施,在战争中也能够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她的确称得上是那个时代最出色的女性。

萧太后身为辽国实际上的最高权力者,却没有一点儿太后的架子,她更像是一个大家庭的长辈,经常同朝臣儿女们一起宴饮、赛马等。在宴集时,即使有人不对她施礼,她也不以为忤。

萧太后与景宗生育了四子三女,四子耶律郑哥出生八个月便不幸夭折,这是萧太后的一件憾事。她对儿女们的行止管教甚为严格,在日常生活上又显得非常慈爱,在这样的关爱下,她的几个孩子都健康地成长起来,举止有礼,又都有一技之长,没有权势子弟的纨绔表现。

当然,长子耶律隆绪即圣宗是萧太后最为关心的,毕竟他是辽国的正统继承人。萧太后对圣宗采取了丰富而全面的教育,读书学习、骑射箭术,无所不包,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汉文化知识,这为后来圣宗皇帝安邦定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行军打仗的才能是除了文化与治国之外,萧太后十分重视让圣宗掌握的。几乎每次对邻国作战,萧太后都要求圣宗上战场实践锻炼,萧太后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磨砺圣宗。她对继承皇位的圣宗,从来不敢有半分懈怠,总是严厉要求他认真学习各类政务。

萧太后面对自己打下的基业,当然也希望将来自己离开人世之后能有一个好的帝王来继承大任,因此对于圣宗的教导甚是严厉。萧太后在圣宗身上倾注了诸多心血,既有严厉的管教,又有亲切的关爱,就是企盼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代明君。圣宗耶律隆绪当然明白母亲的良苦用心,本来他对于母亲萧太后就一直非常尊重,时刻铭记她的教导,总是一丝不苟地遵从母训,努力奋进,在政务上时常询问母亲的意见,也经常采纳母亲建议的方针。后来,圣宗独自掌管辽国之时,果然留下了另一段辉煌的足迹。圣宗在位近50年,对于辽国的治理有章有法,举才治贪不徇私情、公正严明,是辽国历史上有名的圣明贤德的皇帝。对此,萧太后的的确确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另外,萧太后的3个女儿各有所托,但命运并不完全相同。萧太后的大女儿齐国公主燕哥嫁给萧继先,萧继先生活俭朴、积极上进,也十分聪明,在与宋朝交战时屡获战功,深受萧太后喜爱。二女儿卫国公主长寿女嫁给萧排押,萧排押曾在与宋朝交战时屡次同潘美、杨继业交手,颇有佳绩,为政期间实施仁政,受到百姓爱戴。三女儿越国公主延寿女嫁给萧恒德,他虽然没什么突出的佳绩,却也因为各方面表现积极而得到萧太后的喜爱。可是后来,有一次三女儿得病时,萧太后派宫女贤释前去探望,没想到萧恒德却胆大包天地与贤释有了奸情,越国公主本就在病中,听闻此事又心中大怒,因而就此撒手人寰。萧太后了解了来龙去脉,便立即下令赐死萧恒德。萧太后对冒犯其尊严者从不手软,由萧恒德一事便可见一斑。

萧太后的赏罚分明是一视同仁的,无论是儿女还是朝臣,一旦他们犯错或者背叛她,她就会立即出手处置,雷厉风行,绝不手软;而如果他们能够有所建树,甚至只要能循规蹈矩,她就会给予宠信与爱护。

辽圣宗统和二十四年(1006年),萧太后得封号“睿德神略应运启化承天皇太后”。三年后,萧太后感到圣宗处理政务的能力已经比较成熟,她自己的身体状况又日益低下,于是萧太后还政于圣宗。当年十二月,萧太后病情加重,不治身亡,享年五十七岁,谥号“圣神宣献皇后”,后来改谥为“睿智皇后”。

应当说,萧太后留给历史的,是辉煌的一页。她的一生也许并不完美,但她在辽国历史中的确称得上伟大。她的突出能力与业绩在历史中得到了完美的印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