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老人,人人会变老。我国正处于由快速老龄化向深度老龄化迈进的阶段,养老已成为当前不可回避的民生大问题。调查数据显示,天津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21.66%,超过全国平均水平。2021年年底,东丽区60岁以上老年人92180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0.5%,户籍老年人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银发浪潮”迎面而来,如何解决养老问题,让他们享有幸福的晚年生活,成为东丽区养老工作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东丽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强化养老基本服务保障,推动养老机构提质增效,让养老红利惠及更多的老年人,走出了一条适合东丽养老的新路径。

“一人一案”,确保机构养老“比家好”

曾经,许多家庭不愿选择养老院,老人觉得没面子,儿女担心被认为不孝顺。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家庭结构的小型化令子女养老负担加重,传统观念正悄然发生改变。

天津东丽区智慧养老(天津市东丽区居家为)(1)

金桥养老中心外景

“我是回民,来之前考察了许多养老院,比来比去,还是这里好。”“这里设施全、管理好、绿化美……我在这里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一点儿都不孤单。”提起金桥养老中心,入住老人们纷纷挑起大拇指。这里是如何赢得入住老人和家属赞誉的呢?

习惯一旦养成很难改变,老年人更是如此。金桥养老中心首先对每一位入住老人进行评估,然后实施“一人一案”,与家属沟通了解老人的脾气秉性、生活习惯等情况,耐心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全力满足老人的各种需求,让老人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

杨全忠大爷脾气倔强,性格孤僻,不合群。即使工作人员每天嘘寒问暖,生活上加倍呵护,可杨大爷始终不为所动。他百般折腾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离开养老中心回家。面对这样一位“问题”老人,金桥养老中心班子“出招”,让张连成大爷与杨大爷结成对子。张大爷每天找杨大爷聊天,了解杨大爷的兴趣爱好,逐步走进杨大爷的内心。工作人员也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最终,杨大爷慢慢地走出了房间,渐渐地融入集体。现在,他已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在这里,我们能看到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耿奶奶患小脑萎缩,工作人员给予无微不至地照顾,陪她聊天,为她过生日,给她买新衣……耿奶奶把工作人员当成自己的亲人,有时与工作人员热情相抱,还拍照合影,就像一家人。老人的儿子陈先生说:“本想把母亲接到北京养老,但这里工作人员对老人实在太好了,我们决定不接走了。”

真心换真情,金桥养老中心不仅吸引了本区老人入住,还吸引了天津其它区及外省市老人入住。金桥养老中心采用马三立老人院品牌化管理模式运营,实行专人负责,分区管理,提供医养、康养等服务,能够满足老人就医需求。目前,养老中心入住老人100余名,其中回族老人有40多名,回族、汉族老人们在这里和睦相处,其乐融融,亲如一家。

天津东丽区智慧养老(天津市东丽区居家为)(2)

工作人员 陪老人下棋

金桥养老中心负责人刘蓉说:“金桥养老中心属公建民营性质,东丽区给予我们免三年房租的扶持政策,并在防疫物资提供、消防设施验收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我们也积极回报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关怀每一位老人,让他们在这里安度幸福晚年。”

金桥养老中心是东丽区养老机构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东丽区加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力度,引导多元主体参与专业性养老机构建设,依托新市镇配套建成金钟养老中心、金桥养老中心、军粮城养老中心,实行市场化运营;同时,引入民间资本参与建设,一批规模化、连锁化的民办养老机构应运而生。五年来,新建民办养老机构近10家,吸引民间资本6000余万元,养老机构竞相发展,养老服务显著提升,康养产业蓄势待发。

“三个一批”,完善居家养老“一条龙”

除养老院养老,居家养老是许多老人的选择。而居家养老中,老人看病不方便、就餐难等一系列问题,又成了困扰老人的无奈和烦恼。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今年,东丽区把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列为重点改革任务,采取“闲置资源改建一批、照料中心提升一批、小区配套新建一批”的思路,科学布局点位,整合周边养老资源,推进“嵌入式 ”方式,为老年人提供就餐送餐、家政服务、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一站式、“点菜式”养老服务,让老人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

天津东丽区智慧养老(天津市东丽区居家为)(3)

老人社区食堂购餐就餐

十一点刚过,位于张贵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汇嘉老人家食堂热闹起来,张文成大爷与80多岁的尚大爷准时来这里“报到”,两人边聊天,边点自己喜欢吃的午餐。张大爷说:“我一个人做饭太麻烦了,做多了就剩下,来这里,吃多少点多少,省心。”尚大爷接着说:“这里饭菜味道好,服务好,而且我还能享受减免3元补贴政策,感谢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

最近,市民政局对老人助餐补贴进行大幅调整,老人助餐服务政策升级,让尚大爷尽享“舌尖上的幸福”。负责人郝小华说:“过去的餐费标准是,老人家食堂提供价格13元的标准套餐,上下浮动不超过30%,如今调整为不超过50%。现在,老人只需花3-4元,就能吃上一顿满意的老人餐。”

明厨亮灶,菜品丰富,软糯可口,汇嘉老人家食堂嵌入智慧食堂理念,引进智能化结算设备,实现智能点餐,只要打个电话或在微信群说句话儿,就可实现送餐上门,吸引了附近百余名老人在这里“打卡”订餐。郝小华说:“我们在原材料选择上严格把关,制定适合老人饮食习惯的菜谱,注重提升菜品口味和质量,让老人吃得舒心、安心、放心。”

以老人助餐为切入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日臻丰富。作为新立新市镇配套设施——新立街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嵌入“健康驿站”,让刘爱娣老人尝到“微医”购药的甜头。刘大娘腿脚不灵便,每次买药都是孩子代买。这次药没了,工作人员上门指导刘大娘和家属如何用手机下单买药,还普及线上问诊、医保报销等触手可及的医疗服务,让智能化养老服务飞入寻常百姓家。

此外,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提供了优雅环境和专业服务,设置了适合老人居住的房间、综合活动室、理发区域等,让老人就近享有养老“一条龙”服务。东丽区将优质资源下沉,服务关口前移,推进基本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织密网络”,做好社会养老“大文章”

低保老人、失能老人、独居老人、高龄老人等困难群体如何养老?东丽区建立多层次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体系,发挥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和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整合力量搭建服务平台,织密养老服务网络,真正做到困难老人有人管。

宋兆南老人患有阿尔兹海默症,生活无法自理。入住养老院后,每月护理费、伙食费等对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自东丽区实施“长护险”后,宋大爷可享受2100元的护理待遇,减轻了家庭养老负担,让老人继续享有优质服务。

枫悦园社区邢大爷肢体残疾,长期卧床。对邢大爷来说,洗澡已经成为一种奢望。如今,专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每月上门为他量血压、测体温、理发、洗澡、剪指甲等一整套护理,让邢大爷心里暖暖的。

天津东丽区智慧养老(天津市东丽区居家为)(4)

工作人员提供护理服务

东丽区以购买服务为抓手,引入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兜底保障服务,让困难老人有了“靠山”。然而,仅仅依靠政府职能部门、企业跟进服务,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养老需求,东丽区发挥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作用,以网格员为中心,以服务辖区为半径,走家串户,摸清老人的基本情况,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入户看望老人、陪老人说话、采购生活物资……这是网格员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居住在百合春天社区的刘群老两口都是盲人,行动不便。刘大娘一有需求,最先想到的是网格员罗婷,罗婷有求必应。刘大娘说:“罗婷比亲人还亲,只要我没有药了,打个电话,她就能帮我买来,有时还帮我垫钱……这孩子真是太好了。”

除了网格员外,社区志愿者、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注入,为困难老人解决了一件件难题,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天,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您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忙吗?”东丽区3万余名党员亮明身份,敲开困难老人家门,面对面与他们拉家常、问冷暖,细致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实打实为他们办实事,让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武警医院总队志愿者接力用私家车接送残疾老人看病就医;社区志愿者为困难老人送粽子、包饺子、做卫生……一帮一、多帮一、年轻帮年老、左邻帮右舍,养老新风尚在东丽区蔚然兴起。

天津东丽区智慧养老(天津市东丽区居家为)(5)

志愿者慰问老年人

一项项暖心措施,一群人的爱心奉献,折射出城市的力量和温度。东丽区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新型养老模式,逐步由传统养老模式向多元化养老模式转变,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打通养老服务堵点,着力破解养老之困,妥妥地托起老年人的幸福。

记者手记:养老是重要的民生课题。建立养老院固然重要,而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更是不可或缺。东丽区推行多样化、智能化养老服务等,使养老不再难。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嵌入老人家食堂、医疗服务等功能,集聚养老资源,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让夕阳生活更有保障。

在这里,我们看到东丽区政府职能部门送思路、送服务、送办法,扶助企业当好“主角”,做好企业坚强“后盾”,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企业以老人需求为导向,把优质资源送到老人身边,把专业服务送到老人的心坎上;除了依靠政府引导、企业服务,东丽区还充分发挥动员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参与养老事业,努力做到时时关爱老年人,处处为老年人着想,让老年人搭上新时代的幸福快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