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反对‘’,要祖国早日统一!”

这是台湾省的前领导人马英九的父亲——马鹤凌生前,留给儿子的最后嘱托。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1)

马鹤凌

1918年9月,毛主席与杨开慧初次相识,从此两人便相知相爱,传出了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而在海峡对岸的马英九,与毛主席、杨开慧二人也都有着微妙的缘分,他的父亲马鹤凌不仅是毛主席的老乡,还是杨开慧的校友。

那这个马英九的父亲到底是何许人也?他的人生又有怎样的一段故事?

侠义的心肠

马英九的父亲叫做马鹤凌,虽然马英九是香港出生,也算是“地道”的台湾人。

但他的父亲其实是湖南省湘潭县人,和伟大的毛主席故居相距只有几十公里,也算是十分巧合了。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2)

马英九的祖籍也可以说是大陆湖南人,但他并没有什么思乡之情,和他父亲对比起来,确实有些令人唏嘘了。

马鹤凌出生于1920年,那个年代是十分混乱的时期,百姓们的生活也并不富裕。

但马鹤凌家的条件还算不错,他的父亲马立安曾经开过一个铸铁锅厂,马鹤凌的幼年生活过得也比常人要好一些。

不过在他6岁的时候,1926年期间,他的父亲便病逝了。那个年代,孤儿寡母的生活十分不易,他的家庭条件也是一落千丈。

好在马家经常做一些善事,也结识了不少人。其中有一位叫做刘岳峙的,和马鹤凌还是亲戚,也是远近闻名的老好人,深受家乡人民喜爱。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3)

在刘岳峙的帮助下,马鹤凌被送往三樟乡“油麻完小”进行学习。“油麻完小”一直到现在都还在使用当中,而其就是刘岳峙创建的,当时也就自然少不了对马鹤凌的照顾。

但失去了父亲的马鹤凌一家,生活变得十分艰难,一度连饭都吃不饱。

这时,在湖南省担任军法处长的马敬先生得知了这件事,便对他们进行了资助,使得马鹤凌一家人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马鹤凌对于自己堂叔的援助十分感激,这也让马鹤凌立志要做一个有出息的人,不能辜负了家人们的期望。

1935年2月,马鹤凌就读于岳云中学,这个学校在当时是十分优秀的一所中学。而杨开慧,在1920年9月曾就读了这所中学,是该学校第一批女学生,这也算是一种缘分了。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4)

岳云中学是湖南有名的一所私立学校,马鹤凌在这个地方,前前后后共学习了六年的时间,为马鹤凌的学习和成长打下了十分坚固的基础。

在校期间,马鹤凌与当时学校的一位老师关系很好,他叫杨一南,主要教的是体育。

一次运动会上,马鹤凌就拿过长沙市800米田径比赛的第二名,还曾成为湖南参加10000米全国运动会上,成绩最好的长跑选手。

在接下来几年间的各种运动会上,他多次拿了第一名,为岳云中学赢得了全国传扬的美名。

这与体育主任杨一南对马鹤凌的教导有很大关系,也让他一生都保持住了热爱运动的习惯。就连后期的马英九,都受到了父亲的影响,继承了这种运动精神。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5)

马英九

马鹤凌不仅热爱运动,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对中国的文化诗词也是颇为热爱。在他上学期间,偶然接触到了孙中山的思想专著,对其的热爱又一发不可收拾。

这也为马鹤凌以后从军打了下一份根基,他在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快速地成长起来,于1941年考上了重庆南温泉中央政治大学。

在大学生活期间,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理想的明确方向,于1944年正式从军,还参加过抗日战争。

在1944年的时候,已经步入了抗日战争的后期阶段。当时远征军以及全国各地的兵员都出现了明显的缺口。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6)

在这个紧张时期,蒋介石亲自带头,将自己的儿子送到了远征军进行服役。一时间所有国民党领导都效仿起来,纷纷送自己的儿女回去参军。

在这种背景下,全国上下都掀起了一片知识青年参军服役的热闹,这对改变当时的兵员质量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所有人都高喊着口号:“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

马鹤凌也受到了民族情怀的感染,投身加入了军队。他本身也是一个十分热爱中国诗词的人,在生活上也经常扶危济困,打抱不平,被很多人都称赞其有侠义之风。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7)

蒋介石

没多久,一支由青年组成的“知识军队”便成型了,马鹤凌也在这支青年军中。这支军队远赴越南,缅甸,在当时的抗日战争中做出过很多贡献。

在马鹤凌准备参军的时期,同年8月20日,他也与自己心爱的女儿秦厚修结为了夫妻。

夫妻两人还没有在一起待多久,1945年春,马鹤凌便跟随大部队,前往三峡一线参加了抗日战争。

在抗日战争时期,马鹤凌还写下一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楼船百尺荡春潮,战旆迎风分外骄。回首山城重泄涕,断肠人在灞陵桥。”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8)

这首诗在当时还引起了很多人的热议,也被传扬记载了下来,至于诗人所表达和心意,可以总结为四个字,那就是侠骨柔肠。

毕竟前往一线抗日,是具有牺牲的危险的,一方面马鹤凌舍不得新婚的妻子,一方面他也想施展自己的一腔热血,满腹情怀,所以才写下了侠骨柔肠的一首诗。

马鹤凌的侠义可不仅体现在文学表达上,在现实生活中,马鹤凌还做了一件十分讲义气的事情,甚至间接地救了自己母亲的命。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9)

火烧的契约

那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由于马鹤凌的表现不错,一度担任了蒋介石的侍卫官,后面还参加了蒋介石“救国团”组织。

在他1949年去香港之前,在老家做了一件有趣的事,虽然没有被记载具体的时间,但是这个故事却广为流传下来。

翌日,马鹤凌回到了老家湖南省湘潭县。回到家中的他,先是看望了一些亲戚朋友,对曾经帮助过他的人都进行了拜访和感谢。

回到家中老房子的他,看着布满灰尘的窗沿和地面,心中不免有些伤感。他和亲戚简单地做了一些清扫,从带来的行囊中掏出一个包裹,放在了破旧的桌子上。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10)

包裹里面是一张一张的纸,看起来有些泛黄,应该有很长的年头了。

马鹤凌对身边的一位亲戚说:“一会你帮我个忙,把这些契约上的人都叫到我的家里来。我拿一份,你拿一份。咱们一起去找这些人。”

亲戚接过东西一看,原来是以前的粮租契约,这可有年头了。他也没有深思马鹤凌的用意,便按照他的安排行动起来。

不一会,马鹤凌带着一些曾经的家中佃农,回到了老房子这边。由于马鹤凌没有说清楚到底是什么事,这些佃农有些不知所措。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11)

他们看着马鹤凌拿着的契约,都十分担心他是不是来要钱的。这些农民大多数老实本分,也没有多说什么,就跟着马鹤凌来到了他们家中,心中还是有些后怕。

马鹤凌在家中等了许久,也不见那位亲戚回来,待得有些着急,院内的人也有些坐不住了。

这个时候,门外又进来了零零散散的几位佃农,那位亲戚也在其中,见到马鹤凌便开口说道:

“唉,这些人真难沟通。有一些人见我拿着契约来,并不认账,还有的人已经去世了,这个东西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你说该怎么办。”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12)

马鹤凌想了想,说道:“是我忘记交代清楚了,那些已经不在世的人,就让家属来一下,这样吧,你在这等着,安顿好大家,我亲自去一趟。”

说着,马鹤凌接过契约,便快步地向门外走去。没一会,陆陆续续地便带回来了很多人。

这个时候,老房子的院内已经聚集了不少人了,大家都议论纷纷,不知道马鹤凌到底想干什么。

看见人已经渐渐聚齐,便站在了一处高地喊话说:“乡亲们,我找你们大家来,自然是很重要的事要说。除了已经举家搬离的,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来了一个人,你们听清楚了。”

说着,马鹤凌拿起一份契约说道:“这个粮租契约,是我父亲在世的时候,你们与他签订的,今天……”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13)

还没等马鹤凌说完,一个老妇人便一下扑坐在地上哭喊着说:“诶呀,马大人,马公子,我家那口子早就死了,这几天又在不停地打仗,我们自己的要活不下去了,是真没有钱给您啊。”

老妇人话音刚落,又有一个老男人跟着哭了起来:

“我的青天大老爷,我家里还有孙儿要养。儿子当兵战死了,婆娘还有着病,生活也不安宁,我们不是不想生,真没有办法啊。能不能再缓一缓,宽限些时日。”

紧接着,又有一些人陆陆续续地哭泣起来,也都是在感叹命运的不公,生活的无奈。

这时候,有一个半大的年轻人也走到马鹤凌的面前,一下跪在了地上,恳求道:“马先生,您这钱粮我一定还。我父亲已经去世了,家里只剩下我和母亲,等我赚钱了再还给你,行吗。”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14)

马鹤凌话都没有说完,看着哭闹不停的几人不由地笑着摇摇头:“我什么时候说要你们还钱了?”

话音刚落,所有人都一脸疑惑地看向了马鹤凌,院子也渐渐地安静下来。

看到了这个场面,马鹤凌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本来想好的话,全部忘了个一干二净,他挠了挠头和亲戚说道:“你给我拿一个火把来。”

不一会,火把送到了马鹤凌的手上,这又把老实的农民们吓了一跳,刚刚哭闹老妇人心想:“这个马鹤凌不要钱,难不成想要我们的命?”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15)

其实,马鹤凌并不是打算“杀人放火”,他举着火把,开口说道:

“各位大多数都是跟在我父亲身边的老人了,有一部分人,可能我还要称呼一声叔叔。

刚刚大家虽然都在诉说着不容易,但是没有一个人不认这笔账,我很欣慰,我觉得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我想告诉你们的只有这一件事。”

说完,马鹤凌把契约扔在了地上,火把也直接扔在了契约上面。泛黄的纸很快便燃烧了起来,众人都被他的做法吓得一愣。

接着他继续说道:“我想说的就是这件事,从今天起,你们欠我马家的钱粮,一笔勾销!再无亏欠!哈哈哈。”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16)

马鹤凌书法作品

马鹤凌说完正在大笑,结果看见乡亲们都是一脸不可置信的表情,他疑惑道:“你们,怎么不高兴啊?”

一位佃农说:“少爷,您不是患了什么病吧?这个钱,我们……”

马鹤凌笑了笑说:“当年我父亲就教导过我,有能力了以后一定要为家乡的人们做些好事。但是我常年在外,不曾回来,我唯一能替我父亲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众人这才恍然大悟,在感谢马鹤凌的同时,也感念起他父亲的恩德来。一时间,院内的众人也哭作了一团,纷纷拜谢马鹤凌的侠义之举。

马鹤凌也是笑笑摆摆手,解决了家乡的问题之后,便离开了。这件事他并没有放在心上,但是当地的农民却记住了马鹤凌的恩情。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17)

1949年湖南解放后,当地正实行着土改运动,封建时期的“地主家庭”全部受到了制裁。

马鹤凌的父亲也算在其中,而他的母亲向敦虽然不在老家村子了,但还是受到了波及,被湖南的相关组织抓了起来,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这个消息被当地的农民得知,一些被马鹤凌救助过的佃农十分着急,他们私下里聚集在了一起,想要找办法营救马鹤凌的母亲。

但是一些农民能有什么办法,于是这几个人便做了一个不要命的举动,在一天黑夜中,把拘押在村子的向敦,偷偷地放跑了。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18)

对于这一切,当时的马鹤凌并不知情,他也没曾想到,自己曾经的侠义之举,竟然间接地救了自己母亲的一条命。

不过这件事在后来得到了公正的处理,农民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当时马鹤凌已经随着蒋介石逃到了台湾,他得知母亲被人救到香港的时候十分震惊。

于是马鹤凌又急忙跑到香港与母亲相聚,母子两人抱头痛哭。这时候他才知道母亲被农民救走的事,一时间对湖南的老乡们充满了感激之情。

在1950年7月13日,马鹤凌的儿子也在香港出生了,也就是马英九。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19)

第二年,马鹤凌一家人从香港回到台湾,开始了在异地的生活。但马鹤凌从来没有忘记过对家乡的思念。

当时台湾与大陆的局势十分紧张,马鹤凌也一直没有机会回去。在此期间他也一直在担任着国民党内的高级干部。

这一待就又是几十年,在1974年的时候,马鹤凌托自己的女儿马以南,在美国给外甥刘肇礼写了一封信,询问家人的情况。

刘肇礼就是刘岳峙的儿子,在得知马鹤凌舅父的来信时,他十分高兴。

于是前前后后写了几张纸的事情,说自己现在做了一位医生,四处在乡间村野进行看诊,他还带上了一些照片,一同寄给了马鹤凌。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20)

这些东西被马鹤凌收藏了起来,每次思念家乡的时候,都会拿出来看一看。

在1989年的时候,台湾上映了一部叫做“八千里路云和月”的电影,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刘肇礼的故事。

马鹤凌在得知这个事情以后,对这部电影前前后后一共看了几十次。只因为一个原因,几十年过去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从来没有忘却过。

这份思念一直到了1991年9月28日,刘肇礼带着母亲马元英来到了台湾。

这一日,马鹤凌早早地就来到了机场等候,在见到了自己妹妹的时候,他一把上前握住了妹妹的手,痛哭流涕,互诉衷肠。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21)

刘肇礼

这位在国民党当了多年高官的老人,等了几十年,才见到了自己的亲人。

随着大陆与台湾的关系缓和,1995年5月19日,阔别故土四十余年的马鹤凌,再次回到了大陆,慰藉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这次旅行没有持续太久,在他回到台湾以后,一直在政治上进行着努力,在社会上他也多次号召,让广大人民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台湾和平统一。

退休以后,马鹤凌还一手创办了“台湾世界华人和平建设协会”,可见老先生的心意,从来没有动摇过。

马英九之父马鹤凌(马英九之父马鹤凌)(22)

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马鹤凌便患上了重病,在此期间,他更是嘱托马英九要努力为台湾发展和平统一的事业,继承自己的心志。

马鹤凌也一直教育自己在美国留学过的儿女,要以中华文化为荣,牢记中国人的根。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马鹤凌老先生带着他的未能完成的梦想,于2005年11月1日病逝,享年86岁。

而他去世之前只有这一个愿望,也是他最后嘱咐给儿子的话,那就是:“反对“”,要祖国早日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