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的认知
经营的理解
根据日常的经验,经营通常被人们理解为“销售”,并且这个定义被很多人不断地强化,结果“经营工作”就不自觉地被人们定义为“销售的工作”。事实并非如此,通常人们说一个人有没有经营能力,往往可以理解为这个人有没有赚钱的能力。企业经营的目的就是保证企业创造效益,简单地讲,经营某种程度上就等于“赚钱”,我们可以通过下面的图示转化来理解一下经营。
经营=赚钱
- 赚钱=收入–支出
- 收入最大化=单价高×数量多
- 最会做=功能强大×性能稳定×外观宜人
- 最会卖=品牌强势×渠道优良×推广恰当
- 品种多=客户多×品类多
- 批量大=客户大×标准化
- 支出最小化=成本低+费用低
- 成本低=材料价低+人工费用低+制造费用低
- 材料价低,包括减少材料、新替材料、降低损耗、压低价格等。
- 人工价低,包括减少人员、降低薪酬、提升工效、加班加点等。
- 制造费用低,包括:①制造费用低:不闲置厂房、产能提升、厂房房租、造价低等。②设备价格低:设备保养好、订单饱和、设备进价低等。③减少生产损耗等。
- 费用低=销售费用低+管理费用低+财务费用低
- 销售费用低,包括人员工资低、差旅费用少、运输费用少、工资提成少、宣传费用少等。
- 管理费用低,包括提升管理能力和效率、压低费用等。
- 财务费用低,包括加速周转率、减少库存量、减少税费等。
上面是一种对经营工作比较通俗的理解,那么到底何为经营呢?
经营的定义
亨利·法约尔早在100年前就已阐明,企业经营就是围绕企业目标进行的一切技术活动(生产、制造、加工)、商业活动(采购、销售、加工)、财务活动(筹集和管理资本)、安全活动(员工、顾客和财产保护)、会计活动(清理财产、资产负债表、成本、统计等)和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总称。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经营实际上就是指企业以市场为对象,以商业生产与服务和商品交换为手段,为了实现“创造顾客,实现盈利”这唯一的目的所进行的业务方式定位,战略目标确定,组织体系理顺,运用生产、营销、人事行政、财务和供应链等功能,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手段使企业的投资、生产、服务、技术和销售等经济活动与企业的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均衡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总称。
- 经营的唯一目的:创造顾客,实现盈利
- 经营是一个经济系统
- 经营是向外看的
- 经营是企业必须考虑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规避自己的不足和劣势
- 经营的基本要素包括经营者、经营对象、经营
- 经营的核心是商业模式
- 根据泰莫斯的定义,商业模式是指一个完整的产品、服务和信息流体系,包括每一个参与者及其在体系中起到的作用,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潜在利益及相应的收益来源和方式。
- 保证经营长期成功的关键:管理和人才培养与团队打造
经营能力
企业的经营能力一般有以下8种,即决策选择能力、业务能力、整合能力、系统建设能力、管理能力、监督能力、创新能力、改善能力。
经营和管理的关系
本书重点讨论的是所谓企业“经营的逻辑”思路、结构框架,更重要的是将其具体化为维持企业良好运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遵循的一整套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的日常管理操作体系。因此,本书中仍将“管理”界定在传统的范畴,强调其“计划-执行-处理”这一基本模式。
基于上述“经营”、“管理”的概念界定,笔者认为,经营从本质上说就是“赚钱”的过程,归根结底,如果不会经营或不会“赚钱”,那么这个企业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是如何持久、长远地“赚钱”就需要管理了。换句话说,经营就是选择正确的事做,管理就是把事情做正确。从这个角度理解,对企业而言,经营是第一位的,管理是其次的。
管理实际上是由经营决定的,经营中包含管理。只不过,经营强调“外向性”,追求从企业外部获取资源和建立影响;管理强调“内向性”,强调对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建立秩序。经营追求的是效益,要资源,要赚钱,是企业的赚钱能力的体现;管理追求的是效率,要节流,要控制成本。经营是扩张性的,要积极进取,抓住机会,胆子要大;管理是收敛性的,要谨慎稳妥,要评估和控制风险。
经营和管理的区别
经营和管理是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内容不同。经营包含了管理。
- 本质不同。经营是“以人为本”,管理是“以事为本”。
- 重要性不同。经营决定企业生死,管理决定企业经营好坏。
- 目的不同。经营的目的是提高效益,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
- 范畴不同。经营属于商品经济范畴,管理属于人类共同劳动的范畴。
- 形态不同。经营多属于实体形态,管理多属于非实体形态。
- 趋向不同。经营是面向市场、外向的;管理是组织协调、内向的。
- 关注点不同。经营更关注未来和变化,力求如何提高效益;管理注重现在和当下,力求将当下的工作做得合理高效。
- 思维方式不同。经营是系统、整体和全局思维,管理是模块、局部和线型思维。
经营和管理的联系
在企业活动中,经营与管理虽然有所区别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是密不可分的。经营与管理必须共生共存,在相互矛盾中寻求相互统一。经营是龙头,管理是基础,管理必须为经营服务。
经营逻辑的认知
什么是经营的逻辑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设立梦想并进行前景预测,进而找到持续赚钱的思路,将其落地经营产生业绩,最后为保证业绩长期稳定的获得和企业的不断发展,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的日常管理及保障体系的科学的、理性的、系统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解决思路,这就是企业经营的逻辑。
商业模式:企业精益经营的核心
何谓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工具,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
何谓商业
“商业”源于原始社会以物易物交换的开起,它的本质是交换,而且是基于人们对价值认识的等价交换。
何谓模式
模式,指事物之间隐藏的规律关系,这些事物不一定必然是看得见的东西,也可以是数字、抽象的关系,甚至是思维的方式。模式强调的是形式上的规律,而非实质上的规律,前人积累的经验的抽象和升华。
“模式”主要有三层含义和特征:一是内在性,即模式是一个事物内在本质的展现;二是外在性,即模式有许多外在的表现形式;三是可借鉴性,即模式可以供人们借鉴和学习。
商业模式的理解
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以“创造顾客”为目的,系统化、逻辑化、结构化盈利思路的一种商业化整合,是一种持续赚钱思路的模块化梳理,也是一种动态合约的交易结构。
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和伊夫·皮尼厄所著的《商业模式新生代》一书中指出,商业模式的组成结构包含九个基本要素,各要素之间有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商业模式模型图
商业模式核心九要素缺一不可,九要素中的经营结构是基础,核心竞争力是手段,实现客户价值是主观目的,持续盈利是客观结果。
- 行业竞争环境深入分析(迈克尔·波特的五力模型)
- 五力分别是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商业模式进一步解读
商业模式从本质来看就是一种持续赚钱的思路逻辑,最终保证商业模式执行下去的还要靠经营模式。为此,笔者试着结合商业模式的九个要素以及“魏朱商业模式模型”从下面七个方面,即目标客户、价值主张、价值网络、核心资源能力、盈利模式、经营模式、企业价值来对商业模式进一步理解:
商业模式结构示意图
商业模式模型图
这个过程对于所有企业机构来说都是相同的吗?或者每个环节都要考虑吗?当然,商业环境随时都在变化,任何的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但是,企业商业模式的本质内涵都基本体现在这个过程当中。
商业模式的落地保障:经营模式
所谓经营模式,它是企业为保证在内外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确立的企业经营宗旨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所采取的有别于他人的具有自身核心竞争优势的运营方式方法的总称,即围绕企业的战略目标在企业内为使生产、销售、研发、采供、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种业务能按经营目的顺利地执行、有效地调整而进行的系列管理和运营,以最终实现企业盈利的活动方法,其中包括企业为实现战略目标所进行的包括业务系统和核心业务流程设计、组织体系建设、功能体系建设、企业文化塑造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一个完整的经营模式表述包括七个要素,即战略目标、核心业务流程、组织体系、功能体系、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和企业业绩。
经营模式模型图
经营模式的构建
说商业模式设计的目的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当企业制订了战略目标,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战略、业务战略和职能战略后,下面就涉及战略方案的实施问题了,而经营模式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战略的实施部分,是企业愿景、使命、价值观、商业模式及战略目标真正落地的保障,也是企业竞争力的真正重要体现。
企业战略金字塔
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实际上就是对企业的管理方法进行思路性的、框架性的、体系性的、高度概括的、可复制的系统集成,是关于企业每天怎么做事、工作怎么安排、事情怎么落实执行下去,如何保证客户消费后还有黏性、生意持续好下去、员工不掉队还能积极主动地工作的一套体系。它是一套企业日常如何具体运营管理的体系化的、可复制的方法的集成。
管理有其艺术性的一面,但更有其科学的一面,否则就不会称为“管理学”。本书提出的一套管理模式正是管理的科学性的具体体现,其本质是将日常管理的复杂性模块化、简单化,所以又称为“精益管理模式”。
从管理学理论角度来讲,本书提出的“精益管理模式”也就是管理基本职能具体运用的过程,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过程,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过程。根据一般企业实际经营状况,最终将其概括总结为“计划-执行-处理”这三大块的运营方式方法,再将其具体化为“十大步”,“三大块十大步”系统化的整合就称为企业“日常精益管理模式”
管理模式模型图
企业实施精益管理模式必须遵守的五大原则
- 聚焦最关键目标
- 建立目标分解并关注经济性指标的原则
- 坚持PK竞争性指标可视化记分原则
- 纪律执行问责制原则
- 坚持持续改善系统处理原则
影响我们日常管理执行力的核心因素就是专注、引领、激情和责任。真正的挑战在于,我们的管理者们需要日常不断带领大家践行这些原则,尤其是在日常琐事缠身的时候。
保障模式
企业精益经营体系中的所谓“保障模式”就是指企业为确保制定的商业模式、经营模式、管理模式、战略目标、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流程、标准和规范等能够高效执行所必须提供的企业内部最基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包括基础准备活动、现场环境管理、操作标准建立、培训训练活动展开以及检查督办控制手段的运用等,目的就是让企业建立的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能长期地、认真地、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让企业持续盈利与健康发展。精益经营体系的“保障模式”包括五大模块,即基础模块、环境模块、标准模块、训练模块以及督导模块。保障模式的最基础部分是基础模块和环境模块,核心部分是标准模块、训练模块和督导模块。
保障模式中的五大模块,主要是从经营模式的体系框架中单独抽出来,在企业经营活动中予以强化,因为基础模块和环境模块是企业活动开展的最基础部分,标准模块是企业进行精益经营、员工进行精益业务操作的基本条件,而训练模块和督导模块是进行人才复制和标准执行保障的基本前提,也是进行精益经营的基础保障。
保障模式与其他模式关系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