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菠菜对波叔说:我只想放假不想上班上学,生活看不到头啊,怎么办?

生活本身就是快乐和不那么快乐混杂的,我们需要找寻一些出口,来让自己从繁琐的现实中喘口气,寻找超乎物质之外的快乐。

毕竟,生活不仅仅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嘛。

波叔今天就讲讲远方,讲一个人人去了都心动的地方——

玻璃金字塔

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才是最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1)

不管你有没有去过,只要看过一眼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哪怕是一张照片,甚至是一张平面设计图,相信你们也会过目不忘。

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才是最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2)

这里有着清澈透亮、治愈人心的巴黎蓝——

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才是最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3)

白天人来人往,夜晚则拥有着流光溢彩的宁静——

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才是最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4)

身处浪漫之都,每天都上演着不一样的爱与激情——

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才是最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5)

这座玻璃金字塔,塔高21米,底宽34米,四个侧面由673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如果将这些玻璃平铺在地上,面积就有2000平方米,差不多等于5个篮球场那么大。

这些玻璃净重105吨,支撑的金属支架只有95吨。换句话说,支架的负荷早就超过了他自身的重量。

这已经不仅仅是艺术上的突破,更是现代科学与现代艺术结合的佳作。

知道这佳作是谁操刀的吗?

不是法国人,而是美籍华人建筑大师——

贝聿铭(Ieoh Ming Pei),聿念“玉”不念“律”(波叔旁白)。

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才是最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6)

贝聿铭

作为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现在的卢浮宫各项设施都比较完备,但是30多年前,压根就不是这样。

偌大的博物馆里面,只有两三个厕所;因为缺乏维护,到处都是破破烂烂;旅客分流也做不好,走到哪儿都是人人人从从从众众众……

法国人民看不过眼了。1981年,法国决定,要对卢浮宫进行一次大改造。

首先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开设一个新的博物馆入口,来代替原本南侧厅那个小小的接待处。

作为门面担当,这个入口,既要颜值高,又要实用,内外兼修才行。

道理我都懂,但是找谁做呢?

当时的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也愁坏了。于是,他组建了一个“大卢浮宫建设委员会”,邀请了15位知名的博物馆馆长推荐设计师。

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才是最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7)

弗朗索瓦·密特朗

这15位馆长里面,有13位推荐了当时64岁、早已功成名就的贝聿铭。

就在两年前的1979年,美国建筑界宣布这一年为“贝聿铭年”,并且把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授予他。

他们觉得,这个生在中国、赴美读建筑学、建筑类奖项几乎拿遍的设计师,正适合当这个舵手。

一方面可以引进新世界的光芒和效率,一方面中国人的血统又不会让设计太西化。

他像一个中国古代的缙绅文人,尊重历史、文化和传统,同时也有美国人的创新眼光。

事情哪有这么顺利?

法国的心脏在巴黎,巴黎的心脏是卢浮宫,由一个外国人来改造卢浮宫,首先得过法国人这一关。

换作是来一个西方的设计师,对北京的故宫进行重建,恐怕我们也会心存疑虑吧?

这个消息一下子就撩着了法国人民敏感的神经。

贝聿铭?这个人根本不懂法国的历史和传统,怎么能让他来操刀这么一个象征着法国自我和民族意识的建筑?

法国建筑界一听到这个消息,简直要炸裂了。贝聿铭的儿子回忆说:

当时的法国人真是目瞪口呆,甚至恼羞成怒,大叫怎么叫一个华人来修建我们的建筑,贝聿铭会毁了巴黎。

反对的声音远远超过了支持的声音,你可以想象,当时的贝聿铭得承受多大的压力。

但是他深知,面对别人的质疑,最好的武器,就是拿出自己的成绩。

用作品来证明自己,这才是硬道理。

于是,在一片反对声中,贝聿铭开始了自己的探索。

他多次来到卢浮宫做调研,发现这个号称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馆之一,竟然只有一个小小的入口,游客得走一大段路,才能找到这个入口。

好不容易进去了,还得按顺序参观,兜个大圈,先看德农馆,再看再看叙利馆,最后再看完黎塞留馆,才能够找到出口出来。死死固定的参观线路,耗时耗力。

改造之前的卢浮宫平面图

抓住这个痛点,贝聿铭提出,得建一个中心入口,让游客可以自由选择先去哪个馆参观,缩短游客到馆内各个厅的参观距离;

这个入口还得够大、光线得够充足,而且还要和卢浮宫庄严肃穆的气质协调。

这次,贝聿铭决定用玻璃来创造奇迹——在广场前面建造一个金字塔玻璃锥体。

一方面金字塔是属于全人类的文明的辉煌设计,可以媲美卢浮宫。另一方面,用透明的玻璃,则不使原先的设计在任何一个角度被遮挡。

而且金字塔下面就是来者参观的大厅,透明玻璃可以采自然的光线,又节省电力,还有利于环境保护,符合现代思潮。

他知道,这个大胆的设想,一定会再一次引起巨大的争议。

我知道法国人会发疯的。

果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个金字塔玻璃锥体的设计方案,再一次卷起了舆论的大风暴。

1984年1月24日,《法兰西晚报》发表了贝聿铭设计的金字塔模型照片,第一次将这个设计公之于众。

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才是最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8)

设计图一登出,整个巴黎都沸腾了。

《自由巴黎人》发表了一篇题为《令人惊讶的中国金字塔》的文章,说这玩意儿实在太雷人了——这个奇形怪状的金字塔,把历史文物建筑的建筑专家们着实吓着了;

艺术史家、安德烈·菲尔米热尔干脆将这个金字塔比喻成“死人之屋”;

就连法国文化部长也公开批评说这个金字塔是一颗“寒碜的钻石”;

甚至还有人说,统计显示9成的法国人都反对这个方案,人人高喊着“巴黎不要金字塔”、“交出卢浮宫”……

身为法国往日光荣的象征,卢浮宫的历史就是法国的历史。突然来了这么个标新立异的设计,也难怪法国人民会坐不住。

贝聿铭早就预料到这种结果,但是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建筑也是需要时间考验的。

旁人接受不接受对我并不是最重要的,我自己接受不接受这个比较重要一点。要等历史来评判,再过几十年看别人怎么评价。评价最重要的历史,是需要时间的。

反对声很多,但是支持者也不少。其中,密特朗就是贝聿铭的死忠粉,就连他的死对头、当时的巴黎市长雅克·希拉克也支持这个设计。

金字塔既简约又高雅。它正如贝聿铭自己所说的,属于一切时代的艺术,属于全世界的艺术。

就按这个方案来改造吧。1984年2月13日,密特朗总统正式批准了贝聿铭提交的新卢浮宫设计规划。

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才是最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9)

卢浮宫平面图

当大家都以为这场争议已经过去,没啥好再说的时候,没想到,中间又杀出了个程咬金——1985年,一个“反对新卢浮宫委员会”建立了起来。

一波三折,好事多磨。

他们觉得,建一个这样的地下入口根本没必要,金字塔构成了“对文物古迹的严重破坏”。

他们要求马上在原地建一个同样大小的金字塔模型,让民众来体验体验,然后再根据民意,决定要不要建。

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5月1号,在市长的要求下,一个真实大小的“模拟金字塔”出现在卢浮宫广场,准备展示5天,让法国民众和游客先睹为快。

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才是最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10)

卢浮宫缩小版模型

在这几天里面,大约有6万人来到这座模型前面参观,还有一部分民众,参与了民意调查。

贝聿铭担心,民众会接受不了这个模型。

万万没想到,很多人亲眼看到之后,都纷纷对这个设计竖起了大拇指。根据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人对新卢浮宫表示“赞成”,只有5%的人表示“反对”。

民意如此,反对者退下吧。

撸起袖子加油干!1989年,花了三年左右的时间,贝聿铭的玻璃金字塔最终落成,一颗璀璨的钻石挺拔地伫立在卢浮宫的U型广场上,吸引了一大批旅客。

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队的游客

法国总统密特朗在这个金字塔里,给贝聿铭颁发了法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

您所创造的美好将永远刻在我们的历史上。

一直到现在,根据《费加罗报》的说法,贝聿铭设计的金字塔,受欢迎程度已经可以媲美蒙娜丽莎和断臂维纳斯了。

金字塔的造型来自古老的埃及,这是旧的传统;

挺拔的线条、透明的玻璃,这是新的活力。

一新一旧,在同一个地理空间,和谐共处,别有一番滋味。

主塔的南北东三面还有3座5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做点缀,与7个三角形的喷水池汇成平面,非常独特。

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才是最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11)

玻璃金字塔俯视图

这些简单的几何图形,不但没有破坏卢浮宫的整体形象,还能跟巴黎主轴线上的凯旋门、协和广场的方尖碑连成一体,锦上添花。

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才是最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12)

巴黎主轴线

这座玻璃金字塔就像一座桥梁,穿越过去,连接现在。前者以强势的姿态改写着历史,后者则不动声色地将历史拉到现代中来。

这绝不是一颗“寒碜的钻石”,而是一颗“巨大的宝石”。

这颗宝石,也成为了现代很多领域的灵感缪斯。

有人说,这个玻璃金字塔有666块玻璃,而这个数字是魔鬼撒旦的象征。在风靡全球的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当中,作家丹·布朗也提到这点,并且提出,金字塔是密特朗总统提出来的“奇怪”的要求。

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才是最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13)

《达芬奇密码》结尾,男主人公在玻璃金字塔前终于领悟了圣杯的含义

不少艺术家脑洞大开,在这里做了各种各样的行为艺术。就在去年,法国一位著名街头艺术家JR就“斗胆”在金字塔装了一个大型的黑白摄影作品,变变变,金字塔就这样“消失了”。

只有经得起考验的才是最好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14)

法国街头艺术家JR

这里,每天都在演绎着传统和现代的碰撞,演绎着人们对文化的渴望和追求。

需要时间考验的,不仅仅只有爱情,还有建筑。

任何的批评,都掩盖不了出色建筑作品的光彩,以及人类智慧的闪耀。

哪些是杰出的,哪些是平庸的,时间自会定夺。

而敢于突破常规的束缚,永远是杰出者的特质。

玻璃金字塔和它的创造者贝聿铭,将因为他们的创造性,永留青史。

这样一个地方,你想去看看吗?

波叔说:

穿越时空的建筑,跟爱情一样令人陶醉。

文章来自bookface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