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良镛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创建者。1922年,他出生在南京,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其日后从事建筑事业提供了无限想象和思想源泉。他对家乡有着独特的情结和高度的关注,不仅为南京留下一座古典园林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金陵红楼梦文化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也为南京多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意见和建议,他所提出的“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理论也成为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的准则。

吴良镛设计过的城市(金陵瑰宝国之巨匠)(1)

2022年,恰逢吴先生100周岁寿辰,南京市人民政府和清华大学在其家乡南京共同主办这场展览,全面展示先生在规划、建筑、教育、艺术创作等方面的杰出成就,向吴良镛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市民大力弘扬“国匠精神”。夏心旻市长向吴良镛院士致以崇高敬意,向展览开幕表示祝贺。他说,长期以来,吴良镛院士在治学育人之余,始终心系桑梓、情牵故里,南京的空间结构、发展格局,离不开吴良镛先生的参与指导,如今“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总体格局与当年“圈层式空间格局”构想一脉相承;古都的文脉传承、有机更新,受益于吴良镛先生学术思想,“积极保护、整体创造”已深度融入我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建设发展之中;城市的标志建筑、共同记忆,也凝聚着吴良镛先生的心血,吴先生亲自担纲设计的江宁织造博物馆,参与评审的阅江楼、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标志性建筑,已成为代表南京城市精神和城市形象的名片。希望通过本次展览,激励社会各界特别是家乡人民,学习传承吴良镛院士的治学态度、开拓精神和爱国情怀,将“国匠”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为建设美好人居环境接续奋斗。

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致辞,高度赞扬吴先生胸怀祖国、不懈探索的国匠精神。他说,吴先生是清华大学和南京市共同的骄傲,在清华大学工作70余年,一生倾心教育和研究,90余岁高龄时仍坚守讲台,为党和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吴先生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家居”为自己的座右铭,以“匠人营国”为自己毕生追求的崇高理想,创建人居环境科学,并成功开展多尺度多类型的规划设计研究与实践。吴良镛先生是清华大学的一位巨匠,也是金陵古城的一颗瑰宝。他的学术成就展所带来的故事,必将激励更多后辈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

吴良镛先生发表视频讲话,他向南京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以及为此次展览辛勤付出的机构、组织表示衷心的感谢。他深情回忆故乡南京,虽久别故土,但仍心系念之。他指出:人民的美好生活离不开美好人居,这是时代的伟大召唤。我虽已年迈,但面对未来无限的可能性,仍然充满期待、充满激情。科学求真,人文求善,艺术求美,人居环境,贵在融汇,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上下求索,其道大光!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代表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建筑业协会七家国家级学会、协会致辞。他表示吴良镛先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楷模,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开辟了许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不断奉献出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其“有机更新理论”,为国家的历史文化城市发展指明方向;其 “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理念,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发展统一起来;其“广义建筑学”理念,对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领域拓展保护发展思路具有重要启发;其人居环境科学理论,对国家文化线路、文化景观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刘聪、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原南京市规划局局长苏则民、东南大学王建国院士、南京大学崔功豪教授等分别作为政府部门代表、学生代表和学界代表发言。策展人王鲁湘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向观众介绍了展览的主题和内容。本次展览通过南京是我家乡、清华园里老园丁、从建筑天地到大千世界、天下人居为生民立命、匠人营国、欢乐圣境游于艺、心系金陵等板块,综合呈现了吴良镛先生的国匠品质与精神。

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建筑业协会等国家级学会、协会代表,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代表,展览承办单位相关代表,省、市规划、土地、勘察设计学会、协会、设计单位等团体机构代表以及吴良镛先生母校代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了此次开幕式。

展览5月29日至6月30日在南京金陵美术馆一楼1号厅、2号厅面向市民开放。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吴良镛先生《我的百科人生》新书发布及系列学术交流和公共教育活动。(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