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时代有什么动物(新石器时代虎已被作为神兽崇拜)(1)

■玉虎 商代

石器时代有什么动物(新石器时代虎已被作为神兽崇拜)(2)

■召伯虎簋 西周

石器时代有什么动物(新石器时代虎已被作为神兽崇拜)(3)

■西周玉虎

石器时代有什么动物(新石器时代虎已被作为神兽崇拜)(4)

■玉虎头

石器时代有什么动物(新石器时代虎已被作为神兽崇拜)(5)

■虎背鹿铜饰

石器时代有什么动物(新石器时代虎已被作为神兽崇拜)(6)

■长沙五里牌3号楚墓漆“虎子”

石器时代有什么动物(新石器时代虎已被作为神兽崇拜)(7)

■虎形铜带钩

石器时代有什么动物(新石器时代虎已被作为神兽崇拜)(8)

■戏虎图案 东汉

石器时代有什么动物(新石器时代虎已被作为神兽崇拜)(9)

■三国时期的青瓷虎子

石器时代有什么动物(新石器时代虎已被作为神兽崇拜)(10)

■第一枚邮票名为“国运昌隆”。

石器时代有什么动物(新石器时代虎已被作为神兽崇拜)(11)

■第二枚邮票名为“虎蕴吉祥”。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日前,生肖虎的邮票正式发行,也预示着农历虎年的即将到来。对虎的文化观念里,人们可以说既有崇拜,又望而生畏。尽管无办法考证作为动物,虎是何时出现,但作为被人神化,则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从目前流行的艺术品类中,几乎都曾有过虎的身影,包括玉器、青铜器、瓷器、肖形印以及绘画等。虽然古代人们能见虎的机会并不多,但人们对虎的想象却十分丰富。

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是虎纹青铜器的繁荣期

据现有的考古资料可知,早在新石器时代,作为百兽之君的虎,即开始被人神化。仰韶文化墓地内发现了用蚌堆砌的龙、虎造型,说明虎和龙一样成为人们崇拜的神兽。商代妇好墓中出土八件玉虎,造型工艺繁简不一,但都刻意表现虎的威猛。如现藏国家博物馆的《玉虎》。而殷墟出土大型虎纹石磬,风格与此虎颇接近,侧卧,头部硕大,张口露齿,上下尖齿很长,头顶还有一个角状的装饰,威猛之气赫然而生。

虎的形象,应用在青铜器上,也是常见的,据研究资料显示,装饰有虎纹的青铜器首次数量较多地出现,是在距今约年属于青铜时代晚期的夏家店上层文化中,时代约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这是虎纹青铜器的繁荣期。分布地理范围明显,主要集中在长城沿线。

在青铜器上,虎纹常以活动形态出现。如安徽阜阳出土的龙虎尊,肩部有一虎,虎口中咬一怪人。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钺上有虎食人头形的纹饰,为两虎共食一人头。在著名的司母戊大鼎的耳部,是对称两虎,虎张口卷尾,虎口中间为一人头。山西浑源李峪村出土的鸟兽龙纹壶,腹部有虎食人的浮雕。著名的虎食人卣,器物的整个形象作猛虎踞蹲形,前爪攫一似人非人的怪物。这些虎所食之人形,都不是常人,而是作鬼怪之状。这类图像在当时相当流行。虎纹还有一种侧面的形象,如上村岭虢国墓地所出虎纹镜就是如此,两虎作圆形,首尾相接。

在北方草原出土的青铜器以虎纹为装饰母题的艺术手法在其中的运用较广,几乎囊括了目前所见大多数器型,主要被表现于兵器、装饰物和马具上。

以虎皮为装饰

取其勇猛有威仪之意

汉代,在肖形印中虎形肖形印同样占有较大比重,图形的重复性也很强。出现了多类以虎为题材的肖形印,具体有“人搏虎”题材、“突出虎纹”“白虎”题材等,这些虎形肖形印体现出汉代人的尚武精神、辟恶御凶观念、祥瑞思想等。学者赵洋认为,人搏虎的图形模式与先秦至汉代社会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古时虎行于山林草泽,多为人患,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免受其害。至两汉时期,虎患仍然有增无减。汉代虎形肖形印中有一类虎形印的图形着重突出虎皮的纹饰,从先秦时期开始,行道多以虎皮为装饰,取其勇猛有威仪之意,从风俗角度来看,在汉代虎皮与虎纹也完全具备了趋吉避凶的功能与寓意。虎能够除恶鬼,辟不祥。

唐宋出现了一批

擅画猛兽的画家

在中国绘画史上,从魏晋南北朝时开始出现以狮、虎等猛兽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及作者的文献记载和评论,而唐、宋两代是花鸟画科发展成熟的关键阶段,也是猛兽题材在中国绘画史中地位越发突出的时期,出现较多擅长该题材的画家,从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及宋编《宣和画谱》等古代画史著作来看,唐、宋时期集中出现了一批擅画猛兽的画家,包括唐朝阎立本、韦无忝、韩王李元嘉、李渐,五代厉归真、王道求、蒲延昌,宋朝包贵、包鼎、赵邈龊、辛成、龙章等人。

学者倪纯如认为,他们的创作除延续魏晋南北朝形成的几类主题统摄下的绘画创作外,在创作实践中越来越注重猛兽的真实形象与习性特征的表现,围绕笔墨变化特性与对象特质相结合表现的画面整体意境,展开了诸多创作方法的尝试。唐宋时讨论猛兽题材绘画创作的相关理论也逐渐成熟,尤其围绕唐朝李渐、宋朝包鼎、赵邈龊等几位画虎名家的高下评断争议,塑造了品评这一题材绘画的基本标准。

有夜壶之用的“虎子”

两汉至隋唐墓中,常见一种有提梁的伏虎形器和一种有提梁的圆体形器,考古报告通称之为“虎子”,认为是男性用的溺器,俗称夜壶。

据资料显示,伏虎形的虎子在春秋末期也已经出现,两汉时期尤为常见,魏晋以后逐渐被圆体形的虎子替代。

“虎子”是东汉人对溺器的俗称,先秦典籍中未见此名。《后汉书·献帝纪》李贤注引《汉官仪》曰:侍中“分掌乘舆服物,下至袭器虎子之属。”

据资料显示,从出土地域看,“虎子”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比较少见。

2008年版《中国文物大词典》将这种器形文物定义为虎子,并归为男子便器之属:“虎子,又称‘械’。约出现于汉代,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便器,一说为盥洗器。形似伏虎,故名。早期呈卧虎状,昂首,张口,鼓目,四足屈尊,腹侧刻双翼。背部有提梁,或绳索式,或塑成一小型奔虎状。”

《壬寅年》特种邮票发行

中国邮政定于2022年1月5日发行《壬寅年》特种邮票一套2枚。《壬寅年》特种邮票是中国生肖邮票第四轮中的第七套,设计者为我国著名画家冯大中,其艺术作品中尤以画虎闻名。

第一枚邮票名为“国运昌隆”,描绘了一只气宇轩昂的上山虎形象,矗立远眺、志存高远,传达出国家蒸蒸日上、雄心壮志的含义。

第二枚邮票名为“虎蕴吉祥”,描绘了面容温婉的虎妈妈带着两只小虎的温馨场景,寓意儿孙兴旺、家庭美满。

明珠藏品负责人肖宗明接受收藏周刊采访时表示,由于本轮生肖邮票(小本票)尤为“特殊”,有五个“首次”,包括首次展示生肖邮票叠色印刷、首次以四方连组成邮票内页、首次精彩呈现左右折页形式、首次增加内页邮票荧光喷码、首次亮相使用触感上光工艺等,“至于明年还会不会延续这些特点,也不敢确定,因此,这套邮票一经推出,便受爱好者热烈追捧,从邮票收藏的角度看,今年的生肖虎邮票收藏价值潜力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