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进了西安兵马俑博物馆。在里面,我看到了排列成阵,气势宏大的兵马俑队伍,也看到了那辆无法计价的彩绘铜车马。
自己不懂军事知识,如果不看介绍,就搞不清一号坑的是步兵部队,二号坑的是骑兵、战车和步兵(包括弩兵)组成的多兵种特殊部队,三号坑的是统帅一、二号坑的指挥机关。
站立在兵马俑坑的上方,俯视着“坑深5米,面积达14260平方米,坑内有6000多个陶人陶马”的一号坑,我有些震撼。这些泥做成的兵马俑虽然只是一具具没有生命的秦始皇的陪葬品,但是它们却仿佛揭示了2000多年前,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的原因,这是何等强大的战斗力!秦始皇生前伟大,死后也伟大:他将自己的辉煌业绩带入了地下,故李白有诗句,“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原创照片
始皇帝想不到的是,一个农民会偶然发现了兵马俑藏身之地,继而考古学家进一步确定了他的陵墓地宫位置。他应该感到称心了。
我感兴趣的是一号坑内有一个标志牌,上面写明此地是秦俑发现处。
原创照片
这个地方原是千年不长庄稼的荒芜之地。很早年代就有人想在这里打井种上庄稼,可挥锄下去,挖出了残缺的一颗彩色头颅或一片彩色残片,奇怪的是这些东西一见天日,面目全非,色彩没有了,吓得挖井人四处逃散,以为遇上鬼怪。
到了公元1974年,一个姓杨的农民和另外几人在此打井,同样挖出了彩色陶俑,另外几人同样惊惧逃了,但杨志发没被吓走。他拿着这些东西送到了临潼文物局,于是,举世罕见的艺术珍宝,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兵马俑,从此呈现在世人的面前。杨志发,这个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为中国的考古事业无意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听说杨志发做过兵马俑博物馆名誉馆长,“他什么也不用做了,每天接见接见名人,签个字。”尽管听了半信半疑的,可当我们经过一家珠宝店,那店里挂着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见杨志发时的照片应该是事实吧。
原创照片
兵马俑作为秦始皇的"御林军",自然有着宏伟的军阵和磅礴的气势。“世界第八大奇迹"理所应当。
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些栩栩如生的秦代将士刚出土时,却已是“粉身碎骨”,完全不是现在所看到的完好样子。
这成千上万个陶俑埋在土里二千多年了,出土时绝大多数都缺胳膊少腿,很少有一个是完整的。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一排排站立整齐的“士兵”和战车,都是由几十块、几百块破碎陶片粘接而成的。
这些兵马俑是怎么修复的呢?这项修复工程大致分五个步骤。
第一步:清洗。先用小刀和粽刷仔细地刮除粘在陶片上的泥土,然后用清水清洗,再放在阳光下晒干。如果遇上阴雨天,就要把一块一块的陶片放在1000瓦的碘钨灯下或在炭火旁烘烤干。
第二步:拼对。以某个陶俑为本体,从一堆碎陶片中,翻找出与这个陶俑某一部位相对应的陶片,反复进行比较拼对。
第三步:粘接。拼对结束后,开始把选好的陶片,顺着陶俑体的断裂口,用环氧树脂或乳胶做粘接剂,由下往上进行粘接。
第四步:加固。为防胶体脱落,还要对俑体进行加固,因为一旦胶体脱落,整个“人”就要倒塌下来了。所以,在陶俑的两腿断裂处内部用钢筋支撑;用特制布切成小块,涂上胶,一块一块地平粘在俑体拼接处上;在陶俑躯干的裂缝地方,还要打上补钉,等胶干后,用石膏、水泥兑水修补抹平裂缝。
最后一步:上色。用广告颜料将整个陶俑涂上色。就这样,一个个威风凛凛、形态各异的秦代将士“活”了起来,雄赳赳地站在我们的面前。
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感谢我们的考古工作者,是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才使得这些兵马俑重现千年前的威势,让我们感叹到中华历史文化无比丰富和弥足珍贵的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