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书强很敬重大伯李松贞,他用三个“好”来形容大伯,“好人才,好漂亮,好口才。”
家人不知道李松贞为什么去当兵,只知道他回家过两次,“骑着大马,带着警卫员,在家没住几天又回部队了。”
大伯牺牲后,家人曾去徐州找过他的遗体,“我爷爷、姑父和村支书去徐州找了一个多月,可惜还是没有找到。”之后每年清明,家人都会冲着徐州的方向遥祭。
李书强小时候就知道淮海战役纪念馆有大伯的英名。1961年,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来到家里,“他们当时正在筹建纪念馆,告诉我们纪念馆会立英名墙,上面会刻大伯的名字。”工作人员带走了一张大伯的画像。“家里没有大伯的照片,他们就参照着我爸、我三叔、四叔的样貌画了一张。”
2018年11月13日,李书强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了一条“寻找李松贞烈士亲人”的消息,他立刻点进去,一看到烈士的画像就认定是大伯无疑,“就是当年纪念馆带走的那张!”
李书强非常激动:“我们早就想去纪念馆祭拜大伯,但是烈士证明被奶奶不小心遗失了。这么多年都没去成,现在总算可以去一趟了!”
家中开具的证明资料
李松贞是个“好人才”。1921年,他出生于山西壶关,17岁那年入伍,曾任班长、排长、政治指导员等职,多次立功,被选为“模范共产党员”。
据淮海战役纪念馆提供的《淮海战役史料汇编-英烈卷记载》,李松贞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工作者,又是一个勇敢机智的军事指挥员。
部队战斗频繁,生活条件差,李松贞胃病经常发作,但他意志极为坚定,坚持带病工作。在参加襄樊战役途中,李松贞病得很重,几天不能吃饭,甚至走路也很困难,上级数次动员他住院,都被他拒绝了。他认为:“六连的任务如此繁重,无论如何不应在战斗的前夕离开自己的部队。”
李松贞有“好口才”,任政治教导员时,他经常和战士们谈心,熟悉全连战士的性格、特长和思想变化。对有错误或缺点的同志,他能耐心教育,反复讲清道理,这对巩固部队、完成作战任务,起了积极作用。
1948年,淮海战役打响,李松贞升任二营副政教。在围歼黄维兵团的尖古堆战斗中,他冲在全连的最前面,带领部队迅速地通过了突破口,不幸的是,李松贞被流弹击中光荣牺牲了。
2018年11月13日,李书强在今日头条上看到了大伯的名字,得知今日头条和淮海战役纪念馆合作,为在淮海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寻找亲人后代。
李书强与工作人员联系后,立刻去民政局补开证明资料。李书强很感谢今日头条,想去徐州的心愿,终于有了快要实现的一天:“这么多年好不容易能看到这条消息,我开好资料,年后就带着家人去纪念馆祭拜大伯。”
缅怀先烈功绩,告慰先烈英灵,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今日头条公益寻人发起“寻找革命烈士后人”项目,与淮海战役纪念塔管理局合作共同发布“寻找淮海战役烈士后人”。在以往的成功案例中,媒体接力寻找烈士后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今日头条诚邀全国各地媒体一起参与到“寻找烈士后人媒体志愿服务团 ”中来。
如有烈士后人相关线索,欢迎联系头条寻人(邮箱:xunren@toutiao.com;电话:010-58341776),将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对信息进行核实和后续跟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