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觉原理

1.视觉生理

(1)视觉暂留:又称为余晖效应,人在观察事物时,光信号传入大脑神经,经过一段时间后结束光作用,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视觉称为“后像”

(2)连续:不同的画面或不同的情景,需间隔一段时间才能先后看到的两种颜色产生的色彩比较的方式

(3)闪烁:在图像两帧切换时间极短之间会发生闪烁,又因为人的眼睛有视觉暂留现象,看到的图像不会立即消失,所以看到的各帧是连贯的

(4)分辨率:显示器可显示的像素点大小

(5)亮色分离/敏感度:将亮度信号Y与色度信号C分离

2.颜色

明亮:发光体(反光体)表面发光(反光)强弱的物理量

色调:图像的相对明暗程度,在彩色图像上表现为颜色

色饱和度:为彩度除以明度,是指色彩的鲜艳程度,也称色彩的纯度。

补充:TS包也可以是空包。空包用来填充TS流,可能在重新进行多路复用时被插入或删除

五.图像质量

图像质量可分为广播级、工业级/专业级、消费级

GOP(Group of Pictures)一组连续的画面组,在MPEG-2压缩的帧结构中有两个参数,一个是GOP(Group Of Picture)图像组的长度,一般可按编码方式从1-15;另一个是I帧和P帧之间B帧的数量,一般是1-2个。

六、其他

1.在H.264中,三种码率控制方式:CBR、VBR、CVBR

CBR(Constant Bit Rate)是以恒定比特率方式进行编码,场景运动时,图像质量出现马赛克;场景静止时,图像质量变好,因此图像质量不稳定。使用此控制方式优先考虑码率(带宽)

VBR(Variable Bit Rate)动态比特率,码率可以随着图像的复杂程度的不同而变化,编码效率比较高,场景运动发生时,马赛克出现很少。码率控制算法根据图像内容确定使用的比特率,图像内容比较简单则分配较少的码率,图像内容复杂则分配较多的码字,这样既保证了质量,又兼顾带宽限制。使用此控制方式优先考虑图像质量。

CVBR(Constrained VariableBit Rate),这样翻译成中文就比较难听了,它是VBR的一种改进方法,这种方法的兼顾了以上两种方法的优点:在图像内容静止时,节省带宽,有Motion发生时,利用前期节省的带宽来尽可能的提高图像质量,达到同时兼顾带宽和图像质量的目的。这种方法通常会让用户输入最大码率和最小码率,静止时,码率稳定在最小码率,运动时,码率大于最小码率,但是又不超过最大码率。

ABR (Average Bit Rate)平均码率恒定

2. 目前全球可以选择的视频编码标准有五个:MPEG-2、MPEG-4、H.264、AVS、VC-1。从制订者分,前三个标准是由ISO/IEC运动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MPEG)和ITU-T VCEG专家组完成的,第四个是我国自主制定的,第五个是SMPTE的标准,由微软公司主导的。从发展阶段分, MPEG-2是第一代信源标准,MPEG-4可以算1.5代,其余三个为第二代标准。从主要技术指标——编码效率比较:MPEG-4是MPEG-2的1.4倍,H.264和AVS相当,都是MPEG-2两倍以上,根据国外测试,VC-1的效率稍低于H.264

3. SVC可分级视频编码可分为空域可分级(Spatial Scalability),以不同空间分辨率(如图像尺寸)对图像编码。质量可分级,或 信噪比可分级(SNR Scalability),对图像灰度值以不同的精确程度编码。时域可分级(Temporal Scalability),对序列以不同的帧率编码。频域可分级,对图像的不同频率分量进行编码。

多视角视频编码(MVC—Multi-view Video Coding)技术。该技术可能运用于之后的现3DTV(3维电视)、FTV(自由视角电视)

参数基础知识讲解(技术基础及标准理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