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吃饺子的由来故事(冬至吃饺子的传说)(1)

至,顾名思义,是严冬到来的意思,这一天,磁县家家户户习惯包饺子吃。

其缘由跟古代医圣张仲景有关,张仲景原在长沙做太守,年纪大了,便告老还乡于河南,时逢腊月,寒风刺骨,雪花飘飘,河水也结了冰,一路上,他看到那些为生计而奔忙的穷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有好些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心中非常难过。

到家后,张仲景心里总挂记着那些冻烂体肤的穷乡亲。冬至那天,他的弟子们替他行医,自己到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药棚,支起大锅,说是专门舍药给穷人治冻伤的,舍的药叫“祛寒娇耳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熟,熬好后,把羊肉和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一样的娇耳,’下锅,熟了以后,舀出来给冻伤的人吃。人们吃了,只觉浑身发暖,两耳发热,人们的耳朵都给治好了。

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都做成“娇耳”样子的食品。为了记住“祛寒娇耳汤”,之后人们便简称为“饼耳”,还有的叫“饺子”。天长日久,就成了习惯,叫“饺子”。后来人们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耳朵。不吃饺子,要冻掉耳朵,这当然不至于。不过,每年到了冬至这一天,人们都要忙着包饺子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