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打虎是家喻户晓的题材,越是这样越是难画,其中人物单调,动物又是较难画的虎,场景变化少,酒馆、树林等。  刘继卣先生绘的《武松打虎》是一部创作很成功的作品,作者用清丽、明快的色彩,流畅、精练的线条成功地表现了这一故事。  主人公武松,作者大胆地用红色衣服,前八幅头戴红缨毡帽,手提哨棒,第九至十五幅起只戴头巾,这一点点变化,符合故事发展情节。  前八幅画面,给故事精彩部分做了很好的铺垫:从来到阳谷,遇到酒馆,连唤拿酒,’喝七八碗,店家说虎,劝留不住,上岗见榜,困倦欲睡,对武松形象、动作从行、立、坐、喊、喝、正、侧、背面等不同角度的描绘,各有变化,无一重复,避免了脸谱式和戏剧式的造形。  自第九幅起,一只白额猛虎带风从画面右侧进入视野,武松猛然惊醒,故事开始进入惊心动魄、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动人情节。  武松在老虎的不断攻势下,由避让、躲闪、打断哨棒的被动转向主动出击,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表现了武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我们看到的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动起来的形象,有声有色的情节,我们似乎在第十六幅中听到了猎户们的笑声和一片赞扬之声。  通篇布景清谈、素雅,初秋时节,树叶微红,杂草渐黄,给故事起了良好的衬托作用。  作者能画出这样好的作品绝非偶然,作者自幼随父刘奎龄习画,并兼学西画,做了无数写生,下乡体验生活,刻苦用功,使其工笔、写意,无不精道;古代、现代题材皆有精品;动物画有专集出版。  这部《武松打虎》,获56年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奖,56年莱比锡图书展览会金奖,84年瑞士西耶尔第一届国际连环画节特别荣誉奖。刘继卣先生也因此成为中国第一位在国际上获奖的连环画家!

原文作者:马石生 (此文有修改)

刘继卣武松(刘继卣作品武松打虎赏析)(1)

刘继卣武松(刘继卣作品武松打虎赏析)(2)

刘继卣武松(刘继卣作品武松打虎赏析)(3)

刘继卣武松(刘继卣作品武松打虎赏析)(4)

刘继卣先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新文化事业发展中,肩负着中国美术创新的伟大使命。他的绘画创作内容具有文明、道德、进步的伦理;而且在绘画的构思、技法方面更是力求革新,摆脱俗套,创作出鲜明熠熠的艺术作品。  《武松打虎》组画是刘继卣先生于1954年继创作完成《永不掉队》。《鸡毛信》、《东郭先生和狼》等部连环画作品之后,开始创作的一部工笔重彩组画。1955年完成后即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各种开本,配以各种语言文字,连续向全国。全世界出版发行,至今仍不断再版。《武松打虎》组画一共十六幅,画面生动,色彩典雅、柔和,融合协调了人物画。动物画。山水花鸟画为一体。构图严谨,画中突出表现了中心人物武松和老虎的相互关系,而对清静深远的背景设置、布局更是一丝不苟。绘画步骤,笔笔精到,为读者塑造出从未见过的豪侠气魄及威武不屈的英雄形象。画面的每一方寸,复杂的透视与空间关系,处理得极富科学性,更加完美地充实了读者的视觉,给予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情冲动。《武松打虎》组画是用毛笔在宣纸上绘画的。刘继卣先生以他的主观意识,塑造了武松的人体。相貌和气质。他将人体的结构、相貌,设计定型后,继续塑造出武松在十六幅画中,以故事情节为限制的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心情,所表现的各种复杂的形体与动作。准确地刻画出骨骼,肢体和面部表情,光彩照人,读者一见,即认定是武松这个人。刘继卣先生这种超凡的造型能力,以及他用毛笔钩线皴染的技法,致使笔下的人物、动物、景物,神气活现于画面,博得国内外美术工作者及研究者的爱戴。

刘继卣武松(刘继卣作品武松打虎赏析)(5)

画面上老虎从草丛中一跃而出,咆哮着扑向武松,武松机警闪过,握着哨棒的手关节、肌肉毕现,威猛有力,人物虽是背面,但从人物弓字步、蹲身等方面来看,武松的灵活、勇猛均表现了出来。

刘继卣武松(刘继卣作品武松打虎赏析)(6)

刘继卣武松(刘继卣作品武松打虎赏析)(7)

武松思兄赶路忙欲入酒家饮饿肠耳闻有虎常吃人戒酒三碗不过岗武松十八碗喝光执意夜奔景阳岗庙前榜文明有虎知虎不惧宿岗上猛虎扶来惊梦香酒醒七分斗虎狂恶虎连扶吼如雷武松无畏气势昂勇猛折断木哨棒为民除害打死虎英雄武松喜荣光

刘继卣武松(刘继卣作品武松打虎赏析)(8)

本文摘自:虎威将军1969的博客

图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