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的课文有五篇课文,加一个语文园地,人文主题是: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内容丰富。学习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习作。

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较多。教师将分两次,用不同的形式,把这一单元的复习内容整理并展示出来。这篇内容以第5、6、7课为主。

六年级语文人教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学完)(1)

首先,要掌握生字词,正确朗读字音,注意区分一些音近字和形近字。会运用生字组词造句。做到规范书写。

政zhèng(邮政) 宾bīn(外宾) 盏zhǎn(灯盏) 栏lán(栏杆)

汇huì(汇集) 爆bào(爆炸) 宣xuān(宣布) 帜zhì(旗帜)

阅yuè(检阅 制zhì(制服) 坦tǎn(坦克) 距jù(距离)

隆lóng(隆重) 射shè(射入) 寇kòu(草寇) 冀jì(希冀)

副fù(副手) 榴liú(石榴) 弹dàn(炮弹) 抡lūn(抡选)

贯guàn(贯彻) 棋qí(象棋) 悬xuán(悬案) 沸fèi(沸水)

涧jiàn(深涧) 雹báo(冰雹) 屹yì(屹立) 悦yuè(喜悦)

屈qū(委屈) 崖yá(悬崖) 渡dù(渡口) 索suǒ(铁索)

六年级语文人教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学完)(2)

二、多音字的学习和识记,繁琐易忘,要多读多运用才能掌握。

奔:bēn(奔跑)bèn(投奔) 行:xíng(行走)háng(银行)

绷bēng(绷着脸)běng(绷带) 弹dàn(子弹)tán(弹琴)

着zhe(看着)zhuó(沉着)zháo(着凉)

难nán(困难)nàn(灾难) 磅bàng(地磅)páng(磅礴)

六年级语文人教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学完)(3)

三、给新词找近义词反义词,既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式,又能多积累运用词语,鼓励学生给新词找近义词和反义词时,拓展思维,可以多思考几个。

近义词

汇集──聚集—汇合 擎着──举着 诞生──产生 瞻仰──瞻望

欢跃──欢腾 挺立──屹立—矗立 —耸立 迎风招展──随风飘扬

进犯──侵犯-侵略 崎岖—坎坷──蜿蜒 眺望──遥望 豪迈──豪放

沉着──冷静—镇静 奉命──遵照 相继──连续 依托──依靠

等闲——平常 磅礴——雄伟 逶迤——蜿蜒—曲折

惊天动地──震天撼地 气壮山河──气吞山河

六年级语文人教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学完)(4)

反义词

汇集——分散 庄严——轻浮 肃静——喧哗——吵闹 完毕——开始

欢呼——悲叹 热烈——冷淡— 冷清 整整齐齐——歪歪扭扭

沉着──慌张 崎岖──平坦 英勇──懦弱 昂首挺胸──垂头丧气

逶迤——笔直 惊天动地──风平浪静 斩钉截铁──犹豫不决

六年级语文人教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学完)(5)

四、多种方法理解课文中词语意思,看看自己的理解是不是符合文意

肃立:恭敬、庄严地立着。 陆续:表示动作行为先先后后,断断续续。

开国大典: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开:建立、成立的意思。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是指盛大、隆重的仪式。大典:隆重的规模宏大的仪式。)

排山倒海:推开高山、翻倒大海。形容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幕典礼、结婚典礼、毕业典礼等。

汇集:聚集。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瞻仰:恭敬地看(多用于与逝者有关的事物)。造句:我们去天安门广场瞻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 眺望:从高处往远处看。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李喆,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粉身碎骨:身体被粉碎,形容死得很惨。

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气壮山河:形容气势十分雄壮,可以使山河壮丽多彩。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六年级语文人教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学完)(6)

五、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大意

《七律长征》通过对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历程的生动描述,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开国大典》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六年级语文人教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学完)(7)

六、复习课后问题,能更全面深刻地梳理课文内容和把握文章情感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赏析:这句诗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承接“千山”,先用“逶迤”和“磅礴”极言山势雄险,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言其渺小,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赏析:这句诗承接“万水”概括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件事,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暖”字写出了金沙江风高浪急、雾水飞溅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壮烈情景。

3.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接受任务→(痛击敌人 )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4.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课文中采用白描的手法,将五壮士杀敌的样子逐一作了勾勒,使其形象鲜明。 课文中还对五壮士进行了群体描写,如:“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群体塑像与个人形象相结合,文章的层次感就突出了。

5.默读课文,体会新中国成立时人们自豪、激动的心情。想想从群众入场到举行游行,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连起来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这篇文章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课文描写群众入场情况、典礼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场面,有详有略,但都蔚为壮观。

简要叙述过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天安门广场举行典礼。下午三点整,典礼开始,首先奏国歌,接着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然后,升国旗。升旗以后,毛泽东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受检阅的有海军、步兵、炮兵、战车、骑兵,还有人民空军的飞机。阅兵式之后,开始了群众游行。

6.读读写阅兵式的部分,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个场面的。

阅兵式:”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

这一部分对阅兵的场面描写层次清楚,先写领导人检阅部队,然后写受阅部队走过天安门,最后写看到阅兵的群众欢呼雀跃。

描写受阅部队时,课文先写“兵”出场的顺序,描写过程中注意点面结合,先“点”后“面”, 雄伟壮观。分别介绍“海军”、“炮兵”等各个方队,这是“点”;然后总写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这是“面”。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整个阅兵式的庄严、隆重,还让我们对各具特色的队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整个阅兵过程,既有对受阅部队的正面描写,又有讲述群众反响的侧面烘托,两者结合,写出了当时热烈的场景。

六年级语文人教第二单元复习资料(六年级语文第二单元学完)(8)

,